康熙帝一生的功績回顧

康熙帝一生的功績回顧

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頭腦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的處理民族間的關係,從而開創了康乾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下面小編就盤點下這位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的功績。

康熙人物簡介

清聖祖康熙(1654—1722),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十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剷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北拒沙俄,訂《尼布楚條約》;西征蒙古,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如果說他是我國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康熙大帝好學上進,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他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為中華民族保存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武學方面,他抗擊外來入侵者,且提高自身武學修養。由於他的文治武功,我國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

康熙帝的功績

1、 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等三個藩王發動叛亂,清朝初年,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鎮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王爺控制著大片土地,擁兵自重,他們本來都是投降清朝的將領,入關以後得地封王,又萌生了反意。公元1637年吳三桂打出“興明討虜大”的旗號,聯合廣東、福建、陝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的武裝勢力共同反清。二十歲的康熙面對變亂採取了果斷的措施,首選他對三潘區別對待,分化瓦解,集中力量打擊吳三桂,接著又調遣精兵強將個個擊破,經過八年奮戰年青的康熙皇帝一舉平定了叛亂維護了統一。康熙平定三潘之亂之後,就著手解決臺灣問題。

2、 統一臺灣,開府設縣

臺灣在明天啟四年就是1624年荷蘭人佔了臺灣。順治18年就是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頭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們從西方殖民侵略者手裡收復了臺灣,是中國民族的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明未清初之際鄭成功跨海遠征,驅逐了荷蘭殖民者不久鄭成功病故,形勢發生了變化。其子鄭經繼位後,著力推行反清抗清的政策,封鎖海疆從而中斷了臺灣與大陸的往來,面對這種分裂祖國的行為,康熙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從康熙二年到康熙二十年他多次曉之以大義,招撫臺灣,不料鄭氏後人卻始終堅持分裂的立場,公然提出“如琉球,朝鮮例”想將臺灣變成屬國的關係。當十八年的招撫均告失敗後,康熙即下令用武力收復臺灣。公元1683年6月清軍攻佔澎湖三十六島,7月鄭氏家族見大勢已去,只好順應天意,表示歸降。1683年8月臺灣迴歸後,康熙決定在臺灣開府設縣,康熙又明令宣佈鄭成功不是叛臣賊子,將鄭氏父子的靈樞歸葬故里,對鄭氏後人及其各級將領、妥善安置封官賜宅,由於採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從而上下心安,促進了臺灣及東南沿海經濟的發展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寧。康熙在南方統一臺灣之後,把戰略的目光轉向北方,解決北方沙俄侵略的問題。

3、 反擊侵略,簽證條約

東北的黑龍江流域,在康熙的祖父和曾祖父的時候(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已經完全歸附於清朝。由於清軍入關,八旗主力南下,沙皇俄國軍隊藉著這個機會就侵入了黑龍江流域。康熙統一臺灣之後決定擇反擊沙俄的侵略。康熙派薩布素(黑龍江)率領軍隊到了雅克薩,兩次戰爭取得了雅克薩反擊戰的完全勝利。康熙1689年康熙派使團到尼布楚和俄國的使團進行談判,結果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規定了額爾左納河,格爾比齊河,外興安嶺以南的土地完全歸於清朝。這裡麵包括烏里江以東,庫頁島以南的廣大地區,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端邊界。

4、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準噶爾蒙古。準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了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一系列的籠絡的措施全完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中國從秦漢時的匈奴到

明朝,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大歷史貢獻。

5、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明未清初經過長期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6、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康熙修建了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 五園:暢春園、園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也就是頤和園)這樣就把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一個最高峰,清朝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承德避暑山莊這座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一倍的皇家園林,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休息場所,它與木蘭圍場一樣是康熙政治大棋盤上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風格修建的宮殿廟宇,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蒙藏等各種上層人物進入山莊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透過這一片片幽靜淡雅的山水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禪為乾隆祝壽就住在這裡,派遣駐藏大臣,明確靈童轉世和金瓶掣籤制度也在這裡。蒙古王爺們朝見皇帝住在這裡,皇帝接見外國史臣也在這裡。卷秩浩繁的《四庫全書》存放在這裡,嘉慶和咸豐兩位皇帝先後死在這裡,它見證了清王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7、興文重教,編篡典籍

康熙重視文化教育。親自主持編篡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鑑》《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篡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二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康熙朝使清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當時俄國有彼得大帝,法國有路易十四,康熙與他們比有偉大過人之處,康熙時候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疆域最開闊,國力最為強盛。康熙時候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蔥嶺,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麼湖,東北到庫葉島,總的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8、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

他可以說在帝王當中,他是最勤奮學習的一個,可是他在幼年時的不幸,激勵著他努力學習。康熙八歲時父親死了,10歲母親也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影相弔,實在是可憐。他祖母負責撫養他,康熙身上有三種血統,有三種文化,有三種品格,康熙的三種血統,他父親是滿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親是漢人,他又受了三種文化的影響,他的滿族師傅給他講滿語,較他寫滿文,教給他騎射,他的漢族師傅給他講四書五經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對朝政講勤慎,清朝是繼承明朝,叫清承明制,明朝的皇帝絕大多數不親政,太懶了,以萬曆皇帝來說吧,整天在宮裡面和宮女太監私混荒淫無度。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啊,更有甚者孟森先生說他不止二十年,說他不效,不廟,不朝三十年有餘,明朝的皇帝不務正業到什麼程度,碰到軍國緊急大事要處理時,皇帝不親政,有的大臣在朝門外跪著請皇帝親政,一跪跪十個小時皇帝不予理睬。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匠活,刀鑿斧鋸於的很開心,那個大太監魏忠賢就專等皇帝做木匠活做的高興的時候才大奏報。天啟說你看著辦吧,魏忠賢就可以藉機對軍國大事假傳對旨,清朝鑑於明朝滅亡的這一條重要教訓,就是要親政,康熙的親政就是從他14歲的時候開始的,當時親政叫“御門聽政”什麼叫御門聽政呢?就是皇帝親自主持朝廷會議,議商和決定軍國大事。御門聽政在乾清門前,參加御門聽政的主要是: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的尚書,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還有大學士,參加御門聽政的還有起居注官。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早上晨時開始(七點-九點)晨時是八點,每天早上晨時開始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一些軍國的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門前,舉行最高朝廷會議,這個實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門聽政從康熙一直到光緒堅持下來,以上這時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說以下,康熙第二個就是“慎”, 康熙這個人在處理軍國大事的時候非常的謹慎,可以說慎之又慎,不是腦門一熱一排板就這麼辦了。不是這樣的,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康熙慎政的情況,我就舉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什麼呢?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康熙親自派侍衛逆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裡,繪製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把黃河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任用賢能的官員來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還貪汙啊!他任用了兩個重要官員,一個叫靳輔,一個叫陳潢,他任用靳輔做河道總督,靳輔每天給康熙上八個奏章,陳述自己對治河的意見。治河當時發生了意見分岐,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治了黃河以後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輔的意見就是把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錢再續繼治河。多出的土地給當時的豪坤。第二黃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暢,靳輔的意見是把河堤加高,讓河水衝沙,泥河衝入海中,他的對立一面,于成龍不同意,把黃河入海中那裡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嗎。靳輔說不行,說你那樣的話就海水倒灌。于成龍說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話,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氾濫人不就跑到魚肚子裡去了嗎。康熙呢怎麼辦呢,讓他們倆個人御門前辯論,開朝廷會議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見,互相駁難,都各說各的道理,康熙還是不能決定,他沒有支持一方,反對一方集思廣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鄉在黃河有關地方,你們每人要寫一個意見你的看法,上奏於康熙,康熙看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後就支持于成龍的意見,免去了靳輔河道總督的職位。

康熙對人們的仁愛,其中最為重要的措施是懲治貪官,康熙對待臣民他很重視仁愛,譬如說他免稅,他規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後來雍正又規定了“攤丁入地”就是說中國人幾千年的人頭稅到這就取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