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被严禁,哪类人偷偷地笑而不语?

暑假尚早,可各种补课班的招生大战早已拉开帷幕。

知识改变命运,或者功利点说——高考改变命运。为了这万众一心的目标,补课班似乎是绕不开的话题。

补课班的竞争力,在于老师,优秀的老师。补课班的老师从哪里来?

曾几何时,补课班老师的来源主要依靠校内在职教师。

然而,近些年教育主管部门严抓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之后,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不同的地域、收入水平、教育理念、角色的人,对禁令的态度截然不同。

首先表明我的个人观点:只要有人才选拔的存在,补课就是"刚需",不论选拔手段是考试、面谈,还是综合素质考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被严禁,哪类人偷偷地笑而不语?

城乡差别

城市,尤其是直辖市和省会、计划单列市,补课班的师资力量多元化。除在职中小学教师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大中专院校教师、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业余兼职人员、自由职业者。

乡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在职教师,能胜任并有意愿担起中小学补课担子的人寥寥无几,好像只有退休教师了。由于乡村培训市场狭小,民办培训机构不愿意冒险开辟这块市场。孩子家长的教育水平大多难以辅导孩子的功课,尤其是高年级。找个家教也很困难。

是不是只剩下"网课"可以选择了呢?

这导致了人们不想看到的后果——本来就失衡的城乡教育水平,进一步恶化了。

收入水平差别

高收入家庭可以选择高收费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经济拮据的家庭只能选择公办学校。

"窥一斑而知全豹"。上海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无法和民办学校竞争。

以上海高中四大名校的预录取排行为例:前十名几乎被民办学校"霸榜"。他们是华育中学、兰生复旦、市北初级中学、上宝中学、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张江集团学校、进华中学、新华初级中学、新竹园中学、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以2017年为例,四大名校(包括分校)预录取总计1365人,这10所学校占了46.5%,计635人。

眼尖的会说,这10所学校里面不是有两个公办吗?

不错,是有两个公办,即市北初级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但这两个都是特批的可全市范围招生,有重点班,如市北中学理科班,如果不是天赋+私立幼儿园、小学+奥数英语思维拓展之类的培训,是很难考进去的,要花钱"堆出来"。

这些民办学校(公办实验班)授课进度快、强度很,学生对课外辅导依赖性不强。如果需要补课,其经济实力决定其选择余地很大。并不依赖校内在职教师的业余补课班。

相反,就读公办中小学(试验学校、实验班除外)的学生,由于教学进度、难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导致其在中考、各种杯赛中处于绝对的劣势。他们对课外辅导依赖性很强。在职教师补课被禁,这个人群中的低收入者影响最大,他们只能选择更昂贵的民办补课机构。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被严禁,哪类人偷偷地笑而不语?

教育理念

应试教育已经沦落到万人唾骂的地步,素质教育被吹捧得如日中天。殊不知素质教育也要用指标来考核,未来下场会不会和今天的应试教育一样呢?

快乐学习也一度被吹捧得高高在上,如今对此也出现了些理智的反思。

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影响很大。如今不补课的呈现两个极端,——成绩特别拔尖的和成绩特别差的。

补课禁令对这两类人几乎没什么影响。

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在各种"线"附近徘徊、可上可下的孩子。

我想说,"补课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副作用也要重视。

在人们对"补课禁令"争论纷纷时,有一类人偷偷地笑而不语。

他们早在多年前就更改了孩子的国籍,怀着进入北大清华的梦想,准备去参加名校国际生的招生考试。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被严禁,哪类人偷偷地笑而不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