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寫作指導:《畫堂春》詞牌簡介及寫作要領

一、詞牌簡介

畫堂春,詞牌名。以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為正體,押平韻,雙調47字,前段4句4平韻,後段4句3平韻 。

畫堂春,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因為秦觀詞中有“畫屏”字樣,所以有了畫堂春這樣的詞牌。

又,唐時豪貴之家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的廳堂都叫畫堂。白居易《三月三日詩》中有詩句“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到薜能《贈韋氏歌人》中詩句“一曲新聲慘畫堂,可能心事憶周郎”。“畫堂”似乎已經是一種曲調了,該曲調的名稱可能即由此來。

清沈謙詞有“萬峰攢翠”句,故又名《萬峰攢翠》。王詵詞名《畫堂春令》。

二、詞牌格律及例詞:

正體:

雙調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以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為代表。

格律對照例詞:

《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花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詩詞寫作指導:《畫堂春》詞牌簡介及寫作要領


變體一:

雙調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以謝懋《畫堂春·西風庭院雨垂垂》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二句五字,較秦詞減一字。

格律對照例詞:《畫堂春·西風庭院雨垂垂》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

西風庭院雨垂垂。黃花秋閏遲。已涼天氣未寒時。才褪單衣。

睡起枕痕猶在,鬢松釵壓雲低。玉奩重拂淡胭脂。青入雙眉。

變體二:

雙調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以趙長卿《畫堂春·小亭煙柳水溶溶》為代表。此詞後段第二句七字,較秦詞添一字。

格律對照例詞:《畫堂春·小亭煙柳水溶溶》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

小亭煙柳水溶溶,野花白白紅紅。惱人池上晚來風。吹損春容。

又是清明天氣,記當年、小院相逢。憑闌幽思幾千重。殘杏香中。

詩詞寫作指導:《畫堂春》詞牌簡介及寫作要領


變體三:

雙調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三平韻。以黃庭堅《畫堂春·摩圍小隱枕蠻江》為代表。此詞前後段結句皆五字,較秦詞各添一字。張先“外湖蓮子”詞與此同。

格律對照例詞:《畫堂春·摩圍小隱枕蠻江》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韻)。

摩圍小隱枕蠻江,蛛絲閒鎖晴窗。水風山影上修廊。不到晚來涼。

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溪光。不因送客下繩床。添火炷爐香。

變體四: 

雙調四十九字,前後段各四句、四平韻。以趙長卿《畫堂春·當時巧笑記相逢》為代表。此詞換頭二句皆七字,多押一韻,較秦詞添二字。

格律對照例詞:《畫堂春·當時巧笑記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韻)。

當時巧笑記相逢。玉梅枝上玲瓏。酒杯流處已愁濃。寒雁摩空。

去程無計更從容。到歸來、好事匆匆。一時分付不言中。此恨難窮。

詩詞寫作指導:《畫堂春》詞牌簡介及寫作要領


三、詞牌特點:

1、正體全詞7674,6674句式,詞調和緩,適合抒發和婉、明快的感情。不適合抒發激烈、豪氣的感情。

2、正體過片六字句古人有作對偶處理的現象,我們具體寫作時是否對仗,可以視作品內容而定。

四、例詞賞析:

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

宋·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詩詞寫作指導:《畫堂春》詞牌簡介及寫作要領


落花鋪滿了園中小徑,春水溢滿了池塘。細雨霏霏,時停時下,乍晴乍陰,杏園裡春殘花謝只有杜鵑鳥的聲聲哀啼,好像在無可奈何地慨嘆春天已經歸去了。

楊柳那邊,她獨自登上了畫樓,手捻著花枝,倚靠在欄杆上。對著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無語,扔掉了手中的花兒,抬頭靜靜地凝望著斜陽,她這滿心的對春光的一往情深,對美好年華的無限眷戀之情,又有誰能知曉呢?

賞析:

秦觀的這首詞很精巧,讓人感覺不像出自男子之手。 描寫了精美的春歸之景,以惜春之懷,發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盡,是這首詞的顯著特點。

詞的上片寫春歸之景。從落紅鋪徑、水滿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園花殘、杜鵑啼叫,寫來句句景語、情語。清秀柔美,深美婉約。

先寫飄零凋落的花瓣已經鋪滿了園間小路,池水上漲已與岸齊平了,再寫說晴不晴,說陰不陰,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樣。觀看杏園已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動人景色。它像一個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顏顯得憔悴而沒有光澤了。再聽枝頭杜鵑鳥兒,傳來聲聲“不如歸去”,泣血啼喚,多麼令人傷感。

杜牧詩有:“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這句可能化用小杜詩意。作者下筆很輕,不用重筆,

寫“落花”只是“鋪徑”,寫“水”只是“平池”,寫“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寫“杏園”雖用了“憔悴”二字,明寫出春光之遲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著含斂的意致。片末,總括一句“無奈春歸”,其無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寫中得到充分表現。但也只是一種“無奈”之情,而並沒有斷腸長恨的呼號,這樣就見出一種纖柔婉麗之美。

詞的下片,側重寫人。寫她獨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樹枝頭的畫樓,斜倚欄杆,手捻花枝。這句似由馮延巳《謁金門》:“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詞意化來。緊接著又寫下一句“放花無語對斜暉”,真是神來之筆。

因為一般人寫到對花愛賞多隻不過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對花的愛賞之情變成了帶有某種目的性的一種理性之處理了。而從“手捻花枝”,接以“放花無語”,又對“斜暉”,委婉含蓄,哀怨動人,充分體現了少遊詞出於心性之本質的纖柔婉約的特點。

秦觀這首詞所寫從“手捻花枝”到“放花無語”,是如此自然,如此無意,如此不自覺,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於內心中一種敏銳深微的感動。當其“捻”著花枝時,其愛花是何等深情,當其“放”卻花枝時,其惜花又是何等無奈。而“放花”之下,乃繼之以“無語”,正是因為此種深微細緻的由愛花惜花而引起的內心中的一種幽微的感動,原不是粗糙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而又繼之以“對斜暉”三個字,便更增加了一種傷春無奈之情。“放花無語對斜暉”,七個字中只是極為含蓄地寫了一個“放花無語”的輕微動作,和“對斜暉”的凝立的姿態,卻隱然有一縷極深幽的哀感襲人而來。所以繼之以“此恨誰知”,才會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幽微之深恨。

誠然,詞人沒有寫她“恨”什麼。但從詞人描繪的這幅春歸圖裡,分明看見她面對春歸景色,正在慨嘆春光速人易老,感傷人生離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詞蘊藉含蓄,寄情悠遠。真是義蘊言中,韻流弦外,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餘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