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李玉剛丨想哭,不妨哭出來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哭,是與生俱來的,哭,是無師自通的。

哭的類型有很多,比如興奮的哭,悲傷的哭,感動的哭,失望的哭,愛戀的路,無奈的哭……

哭的場所也有很多,比如醫院,車站,領獎臺,靈堂前,寶馬車裡,奔馳引擎蓋上……

說到哭,首先讓我想到了嬰兒的啼哭。

當一個新的生命降生以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聲大哭,因為這第一聲啼哭,是標誌著一個新的生命已經鮮活的存在了。

懷胎十月,分娩時刻,手術室外的親人們伸長了脖子,焦急等待的就是嬰兒那第一聲啼哭。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當然,也有“欠揍”的嬰兒,他們生下來硬是一聲不吭,假裝深沉。這時候醫生便會提起他們的雙腿,在他們的小屁股上扇上幾巴掌,委屈加疼痛,他們不由得大哭起來,這一聲啼哭,使親人們露出了高興的笑臉,這一聲啼哭,也是宣告生命誕生最可靠的證據。

嬰兒的啼哭是純真的,是不帶感情色彩的。

哭,伴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複雜化,越來越虛假。

有些人為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或者辦成一件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到處跑後門,託關係、請客送禮,說盡好話,甚至裝出一副可憐無助哭哭啼啼的樣子。

哭,一般都是悲傷的表示,但也不盡然。

當成功的喜悅來臨時,也會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久別後的重逢也會讓人激動得泣不成聲。

盜竊者被捉時也有涕泗滂沱的,貪汙者被雙規時也有老淚縱橫的,綜上所哭這些可為是“樂極生悲”。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哭,是真情流露的表現,哭,也是賺錢謀生的一種職業。

去年鄰居張大媽去世,院子靈堂前,孝子賢孫們談笑風生,院外是僱來的鼓樂手在哭喪,也正是這些職業的哭喪著,為“孝子”們光彩了臉面,同時也增加了悲痛的氣氛。

他們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來”,哭到高潮處她們就跪在靈前,悲痛欲絕的呼喚著“娘呀,娘呀,早死的娘呀……”哭得簡直就是“風雲變色”,“痛震天地”。

讓周圍的看客們更是感到心痛欲絕,有的甚至淚流滿面。

在悲傷的音律中,她們一邊哭泣,一邊訴說,時悲時傷,抑揚頓挫。

其實,這僱來的哭聲中充滿了虛假和偽裝。

但是現實生活中她們心中難免也會有一點苦澀,這些職業哭喪著如果藉此機會來宣洩一下自已心中的悲苦,既哭了別人,又賺到了鈔票,舒暢了心緒,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哭,還可以載入史冊。

春秋時期,孟姜女的丈夫被抓了壯丁去修長城,孟姜女千里迢迢來到長城尋夫,得到的消息卻是丈夫被沉重的勞役折磨致死,於是有了孟姜女驚天地泣鬼神的哭,哭倒了長城,孟姜女的哭聲,哭出的是百姓在強權壓迫下的絕望和無奈,哭出的是人世間的悲傷和淒涼。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三國時,曹操佔領荊州,在江津渡把劉備逼入絕境,這時劉備大哭,把將士們哭得肝腸寸斷,一個個奮勇殺敵。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無論發生了什麼大事小事他都要哭一場,而他的哭卻為他贏來了仁義,贏來了民心所向,也造就了他以後能夠建立蜀國三國鼎立的成就。

哭,是情感的宣洩,是壓力的抒解。

奔五的年齡,我已不再年輕,不再為風雨中落花飄零而傷心流淚,但卻常常被文章中的人物和悲慘的命運遭遇感動得熱淚盈眶,也常常為影視劇中的悲傷情節而潸然淚下。

情緒隨著眼淚一起釋放,這也許就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我。

走過,哭過,才會成長,痛苦過,悲傷過,才會飛翔。

生活中的我們不必逞強,想哭的時候不妨哭出來,可以像孩子般大哭,甚至可以哭得很狼狽,只有把心底不滿的情緒全部發洩出來,我們才能抬起頭笑得更爽朗。

—— The End ——


李玉剛 網名果玉居士,皈依佛門,潛心向佛,少有文字見諸報端。


【隨筆】李玉剛丨想哭,不妨哭出來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随笔】李玉刚丨想哭,不妨哭出来

專業承接 個人傳記 回憶錄 個人出書

家譜村志 平臺廣告 商務軟文

公眾平臺:芝蘭園

編輯:呂志勇 劉俊生 馮元慶 呼慶法 清風幻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