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一個建築從建造開始就是個敗筆,做了800年的危樓,不斷被矯正,最後卻成了國家的地標,不僅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還紅遍全球,成為了人人都樂於推一把的建築奇觀。意大利之行的第四站,我們來到了小學課本里就認識了的比薩斜塔。

當然上學的時候,是因為講到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斜塔上做了一個自由落體試驗。把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從相同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重的物體會先落地的觀點。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如果不是因為比薩斜塔,以及伽利略的“廣告效應”,如今的比薩城或許都會被人們遺忘了。從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到比薩,車程只需一個小時,但進入小城的時候街上幾乎看不到一個人,起初真有點擔心走錯了路,直到進入奇蹟廣場的一刻,人群奇蹟般地出現了。比薩斜塔撐起的可不止比薩城旅遊業的半邊天,那簡直就是的一片天。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原本以為比薩斜塔只是一座孤單單的塔,沒想到它其實是作為大教堂的鐘樓而存在的。而奇蹟廣場上,不僅有始建於1063年的大教堂,和始建於1173年的鐘樓(即比薩斜塔),還有一座始建於1153年的漂亮的洗禮堂。

別看它們都建於中世紀,外形和顏色都頗為時尚,乳白色的大理石,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混搭風,別說在當時是先銳的風格,放到如今也毫不遜色。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教堂、洗禮堂雖漂亮得不亞於歐洲眾多知名的大教堂,但奇蹟廣場上的每一位遊客都只熱衷於擺著各種姿勢,與那棟歪歪的斜塔拍著錯位照。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每個人都要像電影《超人3》一樣,拯救一下斜了一輩子的斜塔。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其實比薩塔在最一開始設計修建的時候,並不是作為鐘樓,而是11世紀為了紀念比薩海軍攻佔西西里島的勝利而建造的。設計師是當時著名的建築學家博納諾·皮薩諾,在歐洲十分有名。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在設計完圖紙和選好位置後,比薩塔開始動工了。工程開始很順利,但是建到第三層時,塔身開始向北傾斜,可是人們並不擔心,因為當時比薩的許多建築都是傾斜的。

歷史上比薩是個海濱城市,是利古里亞海岸的港口,只是如今隨著陸地的擴展,現已離海10公里,不過曾經的比薩可是威震八方的海上共和國。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既然靠海,土層自然鬆軟,一旦地基不均勻,就會導致建築傾斜,比薩當時的建築都是見招拆招。設計師和建築工人都堅信,一定可以把紀念塔建造到一定的高度。於是,他們開始調整塔的傾斜度,想糾正偏向。

工匠們想了個辦法,把北面第三層的立柱和拱門建高,這樣就可以和傾斜相抵。但是,調整起到了與預估不同的效果,塔身像個不倒翁,開始改為向南傾斜了。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5年後,比薩塔的建造被迫停止,因為這一年比薩爆發了大規模的動亂。這一停工持續了近百年,直到13世紀,人們發現比薩塔已經向北傾斜了大約17釐米。

1272年,比薩塔開始續建,工匠們不斷加高南邊的石料,為了與傾斜相抵,結果塔身看起來像個帶彎的香蕉。在加蓋最後一層前,總工程師叫停了,因為他認為再蓋下去,塔就要塌了。於是比薩斜塔又成為了一個爛尾樓,直到82年後。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這時候,有人想了個辦法,用建造鐘樓的辦法來矯正塔身。工匠們建了頂層,並在北面放置了一口更大的鐘,比薩塔從此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鐘樓。然而這並沒有解決倒掉的危機,反而加速了塔身的傾斜。到了19世紀,鐘塔已經下沉了超過25釐米,底層的一部分完全看不見了,對於斜塔的拯救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當時的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同11世紀的比薩國王一樣,不能忍受意大利的象徵之一是一座斜塔。墨索里尼下令要求矯正比薩塔,使它能夠完完全全地直立起來。工人們在塔基上鑿了361個洞,然後灌進了80噸水泥,沒想到地下水湧出,塔身加劇傾斜。人們還沒來得及採取進一步修正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不過真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二戰時,盟軍的飛行員在轟炸比薩城的時候,從空中看到了斜塔,歪歪的斜塔使他們以為塔已經被轟炸過了,就沒有再投下炸彈,比薩斜塔逃過一劫。

不幸的比薩斜塔卻又是幸運的,它不僅躲過了二戰的轟炸,還頂住過 4 次地震。有專家認為,這源於“動態土壤結構相互作用”,通俗地說就是土層的柔軟削弱了共振,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不過幸運終究不能改變比薩斜塔每年以超過0.1釐米的速度繼續傾斜,美國還有一位研究斜塔的專家詹姆斯發表研究結論說,這個塔再過二十年非倒不可。此語一出,整個比薩城譁然,大家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被收錄到世界遺產名錄中比薩塔有一天會倒掉。市長帶著專家成立委員會,又開始了一場拯救比薩斜塔的計劃。

工程師們在斜塔北面底部放了600噸鉛塊,巨大的後綴力成功使斜塔回正了一些方向。但是浪漫、藝術、美才是第一位的意大利人不能接受醜陋笨重的鉛塊,人們開始提出反對意見。

於是委員會想出用10根錨杆連接北面底部,插入地下以代替鉛塊的辦法,然而地下水再次湧出。專家又想出用液氮冷凍的辦法,可他們忽略了水結冰後體積會膨脹,結果地基被拱起,導致斜塔在幾天內加劇傾斜了5.5釐米,內部也開始裂開。比薩斜塔不得不向遊客關閉。

歪了800年的建築敗筆,卻因禍紅遍全球——帶著爸媽遊歐洲(17)

就在最無奈的時候,專家決定嘗試一種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方法:在斜塔的北部抽出一些土壤,讓塔身自己隨著北面腳下的下沉而自動回位。其實這個設想1962年就有人提出,但因為太過簡單,沒有技術含量而被否決了。

可就是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的方法,解決了800多年人們各種嘗試都沒能成功的難題。2001年時,斜塔已經自己回位到了130年前的傾斜度,比薩的旅遊業也再次開放。鬆了一口氣的專家們信心滿滿地說,比薩斜塔至少還可以再維持300年。不過看似輕鬆的斜塔,如今全身都是被數據監控的傳感器呢。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