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告訴你—如何成為最後的贏家

博弈論告訴你—如何成為最後的贏家

博弈

博弈論告訴你—如何成為最後的贏家

“強者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自作聰明的人也有可能輸的最慘”

——博弈論

你不知道的事兒

  • 警察抓到合夥作案的犯人為什麼分開審訊?

  • 假如你和朋友一起租房,有主臥和次臥,房租怎樣分攤才能讓2人都覺得佔了便宜?

  • 假如有三個槍手,A的命中率是80%,B的命中率是60%,C的命中率是40%。三個搶手同時開槍,如果你是C,為了讓自己活下去,你該選擇朝誰開槍?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

博弈論其實就是博弈決策主體在給定信息結構下如何做出以最大化自己利益的決策,同時找到不同決策主體之間決策的均衡。它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決策主體要懂得換位思考,猜測對方會怎麼做,然後再根據猜測對方的做法改變自己的戰略,有趣的是,當你在猜測對方的決策的同時,對方也在猜測你的想法,這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1第一個問題是經典的“囚徒理論”

當警察抓了兩個合夥作案的嫌疑犯,一般獲得的證據都並不十分確切,對於二者的刑量其實取決於二者對犯罪事實的供認,警察都會將兩名嫌疑人分別關押。分開後會讓兩名囚徒都明白,如果他們都交代事實,則可能將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們都不交代,則可能只會被以較輕的妨礙公務罪各判刑一年;但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可以立即釋放並獲得一筆獎勵金,不交代者則可能被判重刑8年,並且處以罰款。

那麼,這兩個囚犯改怎麼辦呢?是選擇相互合作還是相互背叛?從表面上看。他們應該相互合作,保持沉默,因為這樣他倆都能得到最輕的處罰,但是他們不得不去考慮對方可能採取什麼選擇。A馬上意識到,他根本無法相信他的同夥不會向警方提供對他不利的證據,然後帶著豐厚的獎金出獄,讓他獨自坐牢。這樣的的做法誘惑力太大了。但他也意識到,他的同夥也不是傻子,也會這樣設想他。

所以A犯人的思考後的結果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夥,把一切都告訴警方,因為如果他的同夥笨的只會保持沉默,那麼他就是帶著獎勵出獄的幸運者。而如果他的同夥也根據這個邏輯想警方交代了,那麼,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碼他不必再這之上再被罰款。所以其結果就是,這兩個囚犯按照自己的推理得到了相應的懲罰。這就是為什麼囚犯都要分開審訊。

啟示

無論與朋友,同事還是合作伙伴的交往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類似的兩難境地,這個時候需要相互之間有足夠的瞭解與信任,在對對方有足夠了解之後,誠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誠意或者太過貪婪,就可能鬧到雙方都沒有好處的最糟情況。

2第二個問題租房如何做到雙方都佔便宜

假如你和一個朋友租一間房子。通常都是相互商量一下,大家認為合理就行了。這種辦法一般都能行得同,但是最多也就是“比較合理”,很少有人認為自己佔了便宜,相反的情形倒是不少見。中國人的傳統是談起錢來都有幾分不好意思,一般是推辭半天一個人先說了意見,另一個如果覺得跟自己想的相差不遠就同意了。而有人卻運用博弈論的思想設計了一個合理分攤房租的模型。讓兩人都能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如果A和B兩人決定合租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房租費每月550元。一號房間是主臥室,寬敞明亮,屋內有單獨的衛生間。2號房間相對小一些,用外面公用的衛生間,如果有客人來當然也得用這個。A的經濟條件稍好,B的則窮困一些,,那麼現在怎麼分攤550元的房租呢?

按照模型的第一步,A,B兩人各自把自己認為合適的租金方案寫在紙上。A認為大的1號房間的房租為A1,小的2號房租為A2;同理.B的方案為B1,B2.顯然,A1+A2=B1+B2=550元。

第二步,依據兩人所寫的方案來決定誰住在哪個房間。如果A1大於B1(必然B2大於A2),則A住1號,B住2號,反之則A住2號,B住1號。A1=310元,A2=240元;B1=290元,B2=260元(可以看出A寧願多出一點錢住好一點的,B則相反),所以A住1號,B住2號。

第三步,定租。每間房間的租金等於兩人所提數字的平均數,A的房租=(310+290)/2=300元,B的房租=500-300=(240+260)/2=250元。結果:A的房租比自己提的數目少10元,B的房租也比自己的意願少10元,都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按照這一模型分租金,每個人都覺著自己佔了便宜,而且雙方佔了同樣大小的便宜。最壞的情形也是“公平合理”。如果誰覺得吃虧了,那一定是他奸詐想佔便宜沒佔到,因此他吃虧也是不會說出口的。

如果運用博弈論的思維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1. 由於個人經濟條件和喜愛的不同,兩人的分租方案就會產生差別,按照普通的辦法就不好達成一致的意見。模型中,這一差別是“剩餘價值”,被兩人平均分紅了,意見分歧越大,分紅越多,兩人就越滿意。最差的情形是兩人意見完全一致,誰也沒有佔便宜或吃虧。

2. 說實話絕對不會吃虧,吃虧的唯一原因是撒謊了。假定A的方案是他真心認為合理的,那麼不論B的方案如何,A最終的房租一定會比自己的方案低。對於B也是一樣。

什麼樣的情形下A才會吃虧呢?也就是分的房租比自己願意出的價高呢?舉一個例子,A猜想B給的B1不會大於280元,所以為了分得更多的剩於價值,他的A1是285元,A2是265元,那他只能住2號房間,房租262.5元,比他真實相出的房租(A=310元,B=240元)多了22.5元!可他因為想佔便宜沒說實話才吃了啞巴虧。

這個模型三個以上的分房也可用此模型,每間房屋最高者住,房租平攤。

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實話不一定是最佳對策,特別是在對對方的偏好有所瞭解的情況下。但是說實話絕對不會吃虧,不說實話或者吃虧,或者分得更多的剩餘價值。

3第三個問題是著名的“槍手理論”

三是哈佛教授提出的博弈模型: 有三個槍手,第一個槍手A的命中率是80%, B是60%,C是40%。他們同時舉槍瞄準、同時射擊另兩個人中的一個,要儘可能消滅對手,每個人一次機會,一顆子彈,目標是努力使自己活下來。誰活下來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你認為槍法最準的A勝出,那麼你就錯了。

我們來看,如果你是A,你毫無疑問的會瞄準對你威脅最大的B,而B也會瞄準對他威脅最大的A,而C則也可能瞄準A,那麼三個人存活的概率都是多少呢?

A = 100% - 60% - (1-60%)* 40% = 24%

B = 100% - 80% = 20% (因為命中率為80%的A在瞄準他)

C = 100% (因為沒有人瞄準他)

原來,槍法最不準的C竟然活了下來。

那麼,換一種玩法呢?

如果三個人輪流開槍,誰會生存下來?

如果A先開槍的話,A還是會先打B,如果B被打死了,則下一個開槍的就是C,那麼此時A生存的概率為60%,而C依然是100%(他開過槍後A沒有子彈了,遊戲結束);如果打不死B,則下一輪在B開槍的時候一定會全力回擊,A的生存率為40%,不管是否打死A,第三輪AB的命運都掌握在C的手裡了。

那麼,如果遊戲規則規定必須由C先開槍,如果你是C怎麼才能讓自己活下來呢? 答案是胡亂開一槍,只要不針對AB任何一人即可。

當C開槍完畢,AB還是會陷入互相攻擊的困境。

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弱的人反而能生存到最後,在自己不利的條件下如何選擇行動策略非常重要,在競爭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要隨時準備同自己以前的對手進行合作對付更危險的人。

這種看似複雜實則簡單的博弈訓練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的生活難題。比如如果不用博弈論來解決分房問題,必然導致分攤不均。經過博弈策略的選擇,達到了使各方均衡的多贏局面。可見,博弈論在生活中的妙用很多,掌握一些博弈論知識無論對我們的工作或者生活都大有裨益。

看完後是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了?通過以上的博弈例子,你有沒有學到一些博弈知識呢?下面就有一個關於博弈的例子,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

博弈論告訴你—如何成為最後的贏家

假如你在公交車站等車等了30分鐘,車還沒有來,那麼你該走還是留下來繼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