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告诉你—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

博弈论告诉你—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

博弈

博弈论告诉你—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

“强者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自作聪明的人也有可能输的最惨”

——博弈论

你不知道的事儿

  • 警察抓到合伙作案的犯人为什么分开审讯?

  • 假如你和朋友一起租房,有主卧和次卧,房租怎样分摊才能让2人都觉得占了便宜?

  • 假如有三个枪手,A的命中率是80%,B的命中率是60%,C的命中率是40%。三个抢手同时开枪,如果你是C,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你该选择朝谁开枪?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

博弈论其实就是博弈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做出以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决策,同时找到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它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决策主体要懂得换位思考,猜测对方会怎么做,然后再根据猜测对方的做法改变自己的战略,有趣的是,当你在猜测对方的决策的同时,对方也在猜测你的想法,这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1第一个问题是经典的“囚徒理论”

当警察抓了两个合伙作案的嫌疑犯,一般获得的证据都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二者的刑量其实取决于二者对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都会将两名嫌疑人分别关押。分开后会让两名囚徒都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刑一年;但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可以立即释放并获得一笔奖励金,不交代者则可能被判重刑8年,并且处以罚款。

那么,这两个囚犯改怎么办呢?是选择相互合作还是相互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相互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俩都能得到最轻的处罚,但是他们不得不去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丰厚的奖金出狱,让他独自坐牢。这样的的做法诱惑力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设想他。

所以A犯人的思考后的结果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的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是带着奖励出狱的幸运者。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想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再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自己的推理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就是为什么囚犯都要分开审讯。

启示

无论与朋友,同事还是合作伙伴的交往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在对对方有足够了解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都没有好处的最糟情况。

2第二个问题租房如何做到双方都占便宜

假如你和一个朋友租一间房子。通常都是相互商量一下,大家认为合理就行了。这种办法一般都能行得同,但是最多也就是“比较合理”,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占了便宜,相反的情形倒是不少见。中国人的传统是谈起钱来都有几分不好意思,一般是推辞半天一个人先说了意见,另一个如果觉得跟自己想的相差不远就同意了。而有人却运用博弈论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合理分摊房租的模型。让两人都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如果A和B两人决定合租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房租费每月550元。一号房间是主卧室,宽敞明亮,屋内有单独的卫生间。2号房间相对小一些,用外面公用的卫生间,如果有客人来当然也得用这个。A的经济条件稍好,B的则穷困一些,,那么现在怎么分摊550元的房租呢?

按照模型的第一步,A,B两人各自把自己认为合适的租金方案写在纸上。A认为大的1号房间的房租为A1,小的2号房租为A2;同理.B的方案为B1,B2.显然,A1+A2=B1+B2=550元。

第二步,依据两人所写的方案来决定谁住在哪个房间。如果A1大于B1(必然B2大于A2),则A住1号,B住2号,反之则A住2号,B住1号。A1=310元,A2=240元;B1=290元,B2=260元(可以看出A宁愿多出一点钱住好一点的,B则相反),所以A住1号,B住2号。

第三步,定租。每间房间的租金等于两人所提数字的平均数,A的房租=(310+290)/2=300元,B的房租=500-300=(240+260)/2=250元。结果:A的房租比自己提的数目少10元,B的房租也比自己的意愿少10元,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按照这一模型分租金,每个人都觉着自己占了便宜,而且双方占了同样大小的便宜。最坏的情形也是“公平合理”。如果谁觉得吃亏了,那一定是他奸诈想占便宜没占到,因此他吃亏也是不会说出口的。

如果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 由于个人经济条件和喜爱的不同,两人的分租方案就会产生差别,按照普通的办法就不好达成一致的意见。模型中,这一差别是“剩余价值”,被两人平均分红了,意见分歧越大,分红越多,两人就越满意。最差的情形是两人意见完全一致,谁也没有占便宜或吃亏。

2. 说实话绝对不会吃亏,吃亏的唯一原因是撒谎了。假定A的方案是他真心认为合理的,那么不论B的方案如何,A最终的房租一定会比自己的方案低。对于B也是一样。

什么样的情形下A才会吃亏呢?也就是分的房租比自己愿意出的价高呢?举一个例子,A猜想B给的B1不会大于280元,所以为了分得更多的剩于价值,他的A1是285元,A2是265元,那他只能住2号房间,房租262.5元,比他真实相出的房租(A=310元,B=240元)多了22.5元!可他因为想占便宜没说实话才吃了哑巴亏。

这个模型三个以上的分房也可用此模型,每间房屋最高者住,房租平摊。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实话不一定是最佳对策,特别是在对对方的偏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但是说实话绝对不会吃亏,不说实话或者吃亏,或者分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3第三个问题是著名的“枪手理论”

三是哈佛教授提出的博弈模型: 有三个枪手,第一个枪手A的命中率是80%, B是60%,C是40%。他们同时举枪瞄准、同时射击另两个人中的一个,要尽可能消灭对手,每个人一次机会,一颗子弹,目标是努力使自己活下来。谁活下来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你认为枪法最准的A胜出,那么你就错了。

我们来看,如果你是A,你毫无疑问的会瞄准对你威胁最大的B,而B也会瞄准对他威胁最大的A,而C则也可能瞄准A,那么三个人存活的概率都是多少呢?

A = 100% - 60% - (1-60%)* 40% = 24%

B = 100% - 80% = 20% (因为命中率为80%的A在瞄准他)

C = 100% (因为没有人瞄准他)

原来,枪法最不准的C竟然活了下来。

那么,换一种玩法呢?

如果三个人轮流开枪,谁会生存下来?

如果A先开枪的话,A还是会先打B,如果B被打死了,则下一个开枪的就是C,那么此时A生存的概率为60%,而C依然是100%(他开过枪后A没有子弹了,游戏结束);如果打不死B,则下一轮在B开枪的时候一定会全力回击,A的生存率为40%,不管是否打死A,第三轮AB的命运都掌握在C的手里了。

那么,如果游戏规则规定必须由C先开枪,如果你是C怎么才能让自己活下来呢? 答案是胡乱开一枪,只要不针对AB任何一人即可。

当C开枪完毕,AB还是会陷入互相攻击的困境。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弱的人反而能生存到最后,在自己不利的条件下如何选择行动策略非常重要,在竞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要随时准备同自己以前的对手进行合作对付更危险的人。

这种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博弈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比如如果不用博弈论来解决分房问题,必然导致分摊不均。经过博弈策略的选择,达到了使各方均衡的多赢局面。可见,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妙用很多,掌握一些博弈论知识无论对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都大有裨益。

看完后是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了?通过以上的博弈例子,你有没有学到一些博弈知识呢?下面就有一个关于博弈的例子,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博弈论告诉你—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

假如你在公交车站等车等了30分钟,车还没有来,那么你该走还是留下来继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