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中年婦女最可怕的一點是:看丈夫不順眼,看孩子都是缺點。

而且,往往當你越想把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條的時候,越是雞飛狗跳。老公洗碗不刷鍋,孩子房間像豬窩。這個時候,我們自己也很洩氣,覺得自尊心受到挫敗,生活一地雞毛,甚是灰暗。

到底是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還是我們自己將原本美好的生活,變成了令我們絕望的樣子?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情況?情況是否還有機會得到改善?

最近讀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有過這樣經歷的人,竟然是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中:潛意識裡認為人的能力和問題現狀都是無法改變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僅會阻礙自身的成長,還會影響伴侶和孩子。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要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失敗和成功,看待伴侶和孩子。

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 “你總是這樣!你就是一個XX的人!”
  • “你看看某某和某某家的孩子。”
  • “天哪,我真的太蠢了,我不適合這份工作”
  • “我的物理又考砸了,看來我是沒有物理的天分,我還是學文科算了”
  • “天哪,你真的太棒了,太聰明瞭,我為你感到驕傲”

再想一想,我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場景:

作為職員,你申請了一份工作崗位,或者作為學生,你申請了某個班幹職位,你準備充分,信心滿滿,很多同事或者很多同學都認為你可以,然而你的申請被拒絕了。

你是否有如下反應:

一開始你告訴自己,競爭太激烈了,所以被拒絕不能反映你的真實水平,然後,你腦海深處的聲音開始說話了,你是在騙自己,在為自己找藉口,其實就是自己沒有達到要求的水平。再過一段時間,你對自己說,這可能就是真相,畢竟公司領導和班主任經驗豐富。於是你在兩種結論中搖擺,最終選擇了一種對自己有利,令自己感到舒服的結論。於是你重新找到了自尊,不再多想,放下了這件事。

如果以上的場景你感到相似,說明你需要改變你的思維模式,調整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兩種思維模式的影響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人的性格,遇到的問題都是無法改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卻恰恰相反,持有變化的理念,認為只要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變得更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前者遇到挫折,更容易想:挫折擊敗了我;而後者遇到問題,更容易思考:我如何才能解決問題。因此,兩種思維模式影響著不同人們看待自己的成功與失敗,還影響著人們看待自己的孩子和伴侶。

看待自己

本傑明·巴伯:我不會講世界兩分成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為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更加在乎別人的眼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因此更關注自己。在前一個世界,遇到挫折意味著失敗,得到糟糕的成績,輸掉一場比賽都意味著不夠聰明,不夠有天賦。而在後一個世界裡,自身沒有成長,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或者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才算是失敗。

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實驗室裡,兩組思維模式的學生接受實驗,腦波圖像顯示,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對是錯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是他們在得到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的信息時沒有展現出一絲興趣。他們只會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展現出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喜歡向老師提問題,有的孩子則很少主動提問。有的時候和孩子交流,有的孩子說害怕自己的提問太過於幼稚,被老師和同學恥笑。這其實是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固定思維的孩子害怕自己被同學和老師貼上蠢笨的標籤,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寧願放棄讓自己成長的挑戰的機會。而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們相信成功的關鍵是學習,因此,他們更加主動的抓住一切鍛鍊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他們獲得成功不會太過於驕傲,遇到失敗也不會過於氣餒。並且,他們對於其他人的失敗和成功,也更容易持有寬容的態度。

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對待他人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伴侶或者孩子在神壇之上,應該完美。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眼中,伴侶或者孩子是有缺點的,但自己可以幫助他們去改正。鞭策他們變成更好的人,鼓勵他們學習新事物。

有的時候,我們在對待自己的伴侶和孩子,不經意間過於苛刻,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我們心中,對他們有了一個基本的,不可更改的人設。於是當他們沒有達到我們心中的標準時,我們就會發怒。尤其當爭執升級時,我們往往會由“對事”變成“對人”,給伴侶或者孩子貼上標籤,於是,我們和伴侶和孩子之間,都沒有了成長和改變的空間,這也導致了伴侶關係和親子關係的緊張和破裂。

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所以,相信人們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於己於人,都好處多多,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根本。然而,在理解的過程中,卻有一些誤區:

1.很多人將他們身上某些他們喜歡的優點稱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比如說有些人認為靈活樂觀開放的人,擁有成長思維。然而靈活開放的特點和專注於自身成長是兩回事。

2.很多人認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只關乎努力,特別是去誇獎別人的努力。作者提示,過程的努力不只包含奴隸本身。如果努力的方向是錯的,策略是不奏效的,需要聽取意見,改變策略。

3.稱讚根本不存在的努力。有的時候,家長會習慣性的安慰考試失利的孩子,“你已經很努力了,這次是卷子太難了”之類的話,然而,事實上,孩子並沒有真正的努力,孩子的失敗恰恰是因為沒有努力。所以家長必須直接指出來。歸咎於外部環境如試卷太難,環境太吵,鬧鐘不準都無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何讓伴侶貼心,孩子省心,聰明父母都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

那麼,如何具備成長型思維呢?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呢?這裡有一些建議:

如何具備成長型思維?

第一步:接受

作者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面對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中推進的。但是,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並不意味這我們要去接受固定思維的高頻率出現以及其帶來的危害。

第二步:觀察

其次,我們要搞清楚是什麼激發了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比如在面對巨大的挑戰的時候,你感到有人對你說:“還是算了吧,我努力也不一定成功的”,或者你準備找別人求助的時候,你聽到一個聲音“不要開口了,就算你說了,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當你明確了激發它出現的原因,不要急著去評價,先觀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

現在,我們可以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一個名字。比如說你可以給描述:每次我準備找辦公室同事幫忙的時候,我的小紅就會出現,告訴我別人都會拒絕我,這讓我感到很不安,難以開口。

第四步:教育

最後一步,嘗試去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當它又出現,對你小聲說那些令你不安、沮喪、羞愧的話時,你可以對它說:“為什麼不能給我們一些嘗試的機會呢?”“我再準備試試,你能不能對我有點耐心?”然後,當它稍微安定下來一點的時候,告訴它你是怎麼計劃從挫折中學習並且繼續前行的:“雖然我現在暫時還不太擅長,但是我已經想好了最近的計劃和策略是什麼”

通過以上的四步,我們慢慢了解了固定型人格的特點,並且教會他如何去一步步的想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就教會了我們自己如何一步步的學會了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何引導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

學會稱讚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很重要一點,就是不能讓孩子認為自己的成功來源於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而是引導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來源於自己的努力和用心。比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幅畫,你可以稱讚他:你之前認真的觀察了大自然,所以你的配色和形狀都畫得很好,下次我們再去仔細觀察秋天的田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畫出更棒的畫作!不要說:“你真有畫畫的天賦,你好聰明”。這樣孩子很可能下次不願意再畫畫,因為他不願意因為可能的失敗而失去天賦和聰明的標籤。

建設性批評

當孩子做了一件錯事,或者遇到困境之後,作為家長,說類似於“你又犯錯了!”“為什麼你總是不聽我的話!”的話,指責、嘲笑、批評孩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孩子從你的語言中除了憤怒和失望,內疚之外,什麼也得不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建設性的批評。要指出孩子的錯誤,更要指出或者引導孩子自己指出,可以改進的方法和方向。更加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批評孩子的人格,批評當下的行為就行。給孩子貼標籤或者輕率的原諒孩子是不可取的。

不要降低標準

最後一點,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老師,我們要記住,降低標準不能促進孩子們自尊的提升。有的時候,反而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相反的,我們要為孩子設定一定的標準,然後給予孩子們做事的過程和方法,幫助孩子們達到我們設定的標準。在引導的過程中,我們更加要關注學習的過程。這樣,孩子在不斷地提升的過程中,也可以達到很優秀的水平。好的老師,可以幫助後進生和尖子生都達到自己頂尖的水平。

正如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所說,我們只有瞭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作出改變,人們才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獲得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所必須的抗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