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怎樣對待父母才是孝順?

從容閱天下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身不由己的原因,即要讓老人舒心,又要考慮後代的前途規劃,從長以計。看似不矛盾,其實,都涉及到錢和精力。



前幾日,媽媽打電話來,因為我的手機摔壞了聽筒,所以,我沒有接。後來媽媽就發來短信,說要換個大房子,現在住的房子60平,太小了,被親戚笑話。其實,以前這個小的房子,也是我們姐妹三個給了一大部分錢,他們自己出一部分買的。現在因為面子而要再讓拿錢買房子,我心裡說實話是特別排斥的,因為我父母就是農民出身,現在已經65歲,感覺再為了換個大房子而耗盡我們姐妹還有他倆的養老錢,那以後一旦有生病長災又該如何呢?最主要,我為了我自己的孩子上個好的學校,剛剛交了定金,買個學區房。這兩者就是這樣碰巧發生了,我自己也沒和父母說,我的父母就覺得我們每人再拿出幾萬元也不是事,他們覺得把我們供出來大學就是很不錯了。現在該是我們報答的時候了。實際上,哪個八零後的生活不是在步步緊逼?看似事業有成,看似風光背後,都是在焦慮中度日。怕失業,病不起,死不起!



所以,人到中年,孝順父母不是說說,或者打個電話就能解決的。如何有更多的精力陪伴父母,如何在經濟上讓他們過的更寬裕,活的更舒心,好難啊!只有不斷努力吧,為了愛我們的他們。


情感ID


孝順父母不能一切都順著父母,但也不能出於好意,出於孝心,強迫父母按我們說的做。

比如我父親,80多了他還要上山挖土種菜,我們說過他很多次,怕他摔倒,我哥哥甚至把他挖土的工具藏起來了,他偶爾還是會偷著去。

哥哥退休後進城住了,有條件把父母接進城照顧他們,想讓他們享享清福,可父母住了一個月不到就硬要回鄉下,說城裡的人太多,太鬧騰,又沒有熟人嘮嗑,住不慣,沒辦法,只有讓他們回鄉下了。

所以,中年人有能力孝順父母了,也要看父母怎麼接受。


一葉草73


人到中年,怎樣對待父母才是孝順?

回答如下:人已到中年,父母近遲暮,做到以下幾點,均為孝順:

一、如果身在外地工作,不允許經常回家,那就每週多打幾個電話問候下父母,讓他們電話時常響起,以便有個念想;

二、逢年過節,帶上禮物多拜訪拜訪隔壁鄰居,有他們的照應,重大情況你能及時知道;

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為父母請個保姆,這樣生活,身體上能兼顧到;

四、如果條件允許,可把父母接到身邊,盡份子女的孝心多陪陪他們;

五、逢年過節回家,應該學會自己下廚房,讓父母享受到兒女回家的快樂;

六、如果有時間,請打開父母記憶盒子,聽聽他們以前那些感人勵志的故事;

七、在探親過節的日子裡,多聽聽父母親嘮叨,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要在他們心裡走丟;

八、給父母講講,大千世界外面的故事。

人生即是一個輪迴的對視:

一個過去,一個現在;我曾是你,你終會是我。

孝敬父母永遠不要等……



用戶104300912988


“百善孝為先。”忠孝是治家之寶,在我們這個受儒家文化深刻影響的國度,恪守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所極力倡導的,兒女的行為不應當違背父母,長輩的意願,這是一種穩定的倫常關係的表現。

有一則孝子為母出仕的典故——“毛義捧檄”。

“東漢毛義家貧,以孝出名,府檄召義為守令。義捧檄色喜。後其母死,辭職不幹。”――《後漢書·劉平等傳序》

說的是東漢時期,有個叫毛義的人,家裡十分貧寒,母子相依為命。朝廷聽說毛義極其孝順,於是送檄文封賞他為安陽縣令。為了安慰母親,毛義迎至“臨仙橋”喜接檄文。然而時隔不久母親病逝,朝廷派人前來看望,豈知毛義卻跪拜於“臨仙橋”上,將原賞封安陽縣令的檄文雙手奉還,不願為官。毛義稱得上是為人之子恪守孝道的典範。

那麼,子女怎樣才算孝順?

精神上的需求才是最大的需求,有空沒空陪父母聊聊。

如果你問老年人最怕的是什麼,更多的回答可能是孤獨。老年人的精神寄託,要麼是夫妻,要麼是子女。拋開夫妻關係不說,在這個世界上,子女心中分量最重的未必是父母,但子女必定是父母心中分量最重的那一個。

就拿我的母親說吧,雖然我已經40多歲,但母親稱呼我依然一口一聲“我匣子”(匣子是我們當地對小孩子的稱呼),滿滿的溫馨感,幸福感。平常我和妻子都朝九晚五工作,白天母親和我們說不上幾句話。但每天我們下班踏進家門的那一刻,母親就開始打開話匣子,講述著一天小區裡發生的在她看來算得上是新聞的瑣事,母親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一刻母親的願望很簡單,把積攢了一整天的話說給自己的兒子、兒媳婦聽。這是多麼的簡單,多麼低等的需求。

尊重父母的習慣,不應當一廂情願安排他們的生活。

我在外地工作的時候,一年也回不了幾趟老家,於是把父母接了過去。我發現父親經常下樓,開始我以為是下樓散步,可有的時候半夜也下樓。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不習慣使用家中的衛生間,每次大解都是到樓下一里之外的公共蹲廁。

住了一段時間以後,父親執意要回老家。他說,不習慣城裡人的生活,呆在樓上悶的慌,在老家可以左鄰右舍串串門。作為子女,雖然我們也希望父母能夠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享受老少三代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但習慣了農村生活的父母住在城裡倍感種種不自在不自由。於其如此,不如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父親前後三次跟我們住在一起,後來就一直住在農村老家,直到他離世。

許多青年人試圖用自己“科學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去影響、去改變父母的“不良”習慣,比如子女的教育,飲食習慣,人際交往等。殊不知父輩幾十年的生活習慣,豈能說改就改。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尊重父母的生活習慣也是衡量你孝不孝順的一把尺子。

大事小事多聽聽父母意見,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老年人時常把年老不中用掛在嘴邊,這既是他們渴望為兒女分憂解難的心理訴求,也是他們尋求自身價值的迫切願望。

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工作上的煩心事告訴父母會讓他們牽掛擔心,所以在父母面前隻字不提。表面看這是替父母著想,為父母分憂,實際上是對父母的冷落,對他們的漠視。

作為孝子孝女,應當把父母參與家庭生活、個人工作決策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遇事多問一問父母的意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仍然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

孝順是民人初始的教育,行孝道就是養親,養親不難,難在恭敬;恭敬行於自身,不給父母留惡名,就叫能孝敬到頭了


半知舍


問,人到中年,怎樣對待父母才是孝順?

答,孝順父母不是從中年開始的,而是從童年開始的。子女是否孝順父母?不取決於子女說了什麼,也不取決於子女做了什麼,而是取決於父母的心態。天底下父母都是有偏心的,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覺其善,此事古難全。如果一個子女,到了中年才去想怎樣孝敬父母?已經來不及了。父母的原始偏見已經根深蒂固,他們不喜歡的子女,對他們再好,他們也不會領情。他們喜歡的子女對他們再待慢,他們也不會報怨。這是家庭生活兩代人之間關係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大家庭的江湖就這樣,越是不講道理的人,越是在自以為是中理直氣壯。越是通情達理的人,越是在顧全大局中忍辱負重。家庭永遠是賣力的人不如賣乖的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人在中年這個階段,怎樣對待父母才是孝順?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斷章取義了。為什麼說是斷章取義?因為童年有童年的孝敬內容,少年有少年的內容,青年有青年的內容,中年有中年的內容。中年的內容建議如下:

1,盡心盡力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別讓老人為此擔驚糾結。

2,條件允許的話,常回家看看,條件受限的話,要常通電話,問寒問暖問飢飽問身體。

3,對父母傳遞的信息,要注意沒說出來的部分,要分析言外之意,要弄清楚父母真正的動機。

4,一定要關注父母參與社群活動的動向,特別要預防父母被騙子盯上,中年人條件較好的父母,是最易上當受騙的群體。

5,大冷大熱、季節轉換之際,要特別留心父母衣食住行的細節。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老年父母過得好賴,就看中年兒女會不會做有心人了?

回答完畢,信口之言,不滿可噴。


0老三兩0


人到中年,怎樣對待父母呢?

講教順,好象是為了博名譽,父母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想想看,我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然後就要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

父母老了,養育之恩不能忘,我們是最希望父母長壽健康的人,所以別過早地讓父母退出社會,更別讓他們過早地退出我們生活的圈子,讓他們跟周圍環境,跟家庭成員多些接觸,有自信心,有存在感,這才是活著的樂趣吧。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已安排自已的生活,做些樂意做的事,多鼓勵,多表揚。拿出耐心象父母對待小時侯的我們一樣對待他們。

對於病痛中的父母,儘自已所能給予生活上的照料,在他們能承受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地瞭解自已的病情,甚至作出哪種程度治療的決定,充分尊重其獨立的人格。

往往,水往下流,我們無條件接受嬰幼兒無來由的哭鬧,對待老人卻有日暮沉沉的苦惱,是人類趨利避害的基因在起作用。

理智之餘,有時需要用感情來引領我們前行的腳步。


斯伊斯


人到中年,自身擔子及重,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之頂樑柱。一切事情都得靠自己支撐。只有把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給撐起過好日子,盡心盡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給父母增加思想壓力和負擔。好讓父母放寬心。工作之餘多多抽出時間陪伴父母,就算工作中再忙也要時常打個電話問寒暖,可別以忙為理由從心裡把父母給拋棄。養育恩情大於天,終身難報養育情。沒有父母那來的你?可就有這麼一批傻子!什麼不闖出一片天或者幹不出一番大事業就不回家!甚至音訊全無恩多年都沒見父母。你可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道理?父母要的幸福不是住著洋房吃山珍海味,也不是要你有多富裕,而要的是一份真心的牽掛與陪伴,要的是你一生建康和平安。你對父母有牽掛和陪伴嗎?有就是孝順。你自己建康平安嗎?有就是給父母最大的幸福。孝順其實就這麼簡單。


☞挑戰放飛自我☜


人到中年,隨著閱歷和社會經驗使我們也成熟,穩重了很多。自己也有了家庭和孩子。從而明白我們的父母當年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

使我們也明白了我們的父母到了老年更需要我們照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衣食給父母到位後。我們更不能疏忽精神上的需要,好多做子女的為了生計忙於奔波。從而冷落了父母的感受。尤其是喪偶的孤獨老人。我們更不能大意。我們要常常打電話問候或常回來探望。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關注父母。看看老人需要什麼?身體狀況好不好?

我們的父母就是家中的寶。家裡的精神支柱。願我們的父母健康長壽!



倚夢石


今年的我已經28歲了

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中年人了

說句實在的,陪伴固然重要

但是金錢的問題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絆腳石了

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付出70%在努力賺錢養家上,30%陪伴父母聊天吃飯解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兼顧到

尤其是成家以後有老婆有孩子,就更加艱難了。

但是這是每一個男人都要經歷的階段不是嗎?

累了就自己一個人買點酒菜,大醉一場。醒來繼續為了父母,為了孩子去拼搏!

你的父母是愛你的,她們更願意看到你過著溫馨幸福的生活,你能做的就是閒暇之餘多多陪伴,如果異地,請經常打電話給他們。


老趙微影視


給錢。意見可以不聽,錢一定要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