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仅仅只是因为智者大师朝西拜了18年吗?

随小刘


(《椤严经》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流传?)

有的人总喜欢把大乘与小乘对立起来。一个人没有开启真实的智慧,来研究佛法与自己没有真实的益处,也没法利益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研究是在解构法。对于所说的经典,在祖师那里是不矛盾的。他们佛的实相智慧来观察,以权实来受持一切法,这是大陀罗尼的智慧。这样来观照,能够与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会弃舍,所以古代的人说:实际理地地不染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椤严经》,就是这种智慧的教法。这里面包含了微妙的智慧方法。能够在观察当下一念中,于藏教解脱法,中观性空观,唯识虚妄观,如来藏法身之理体一一具含,你能够切入就会顿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三藏十二部在自性本自具足。

几千年的古法传承,不是偶然的,他靠的是这种大智慧的方法。

用识心分别怎么能够了解古老的奥妙呢?

一乘大乘无上乘非不用阿含道。以《华严经》来说,初地至四地,里面就包含了四谛、三十七道品、十二缘起修习。至于五地,还须习世间的诸法。这里面实际的状态就是,虽然分大小乘之说,但是对于小乘的教法从来没有舍去,而且通过智慧的方法,能够提升到一乘的境界。

我们现在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古老的智慧,其实就是按照西方的文化模式来观察。这不能做到法随法行。所以自己很难打开智慧之门。

我们能够如实的修行。开启了智慧之门。就能把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打成一片。就能在这个时代广大的引用。而且我们能够出入十方国土。这样的研究会让我们身心活得大自在大自由。

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我们活的大智慧,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大自由,我们才来学学古老的智慧方法。这样的研究才有真实的功德。

我们来看一下,古老的经典中的一些奥妙:《椤严经》,见性之门之法的教授。

禅定,《椤严经》曰:妙三摩地,为什么称妙?自性大定故。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但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心吗?认识我们自己的心必须有智慧的方法。《椤严经》里面智慧的方法,叫:妙奢摩他、妙三摩地、妙禅那。

妙奢摩他,是悟道分,悟本性真空理体。

妙三摩地,是修道分,示耳根圆通初修方便。

妙禅那,证道分。

自性大定,不同于他定。此能悟法身性,悟此法身能总持万法,故又称:大陀罗尼门。

我们在这个时代,用这种智慧的方法才能总持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总持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我们这个时代才能出现祖师级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

我们那选择一个词来看一看深奥微妙的义理:遗失真性。

我们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

痛苦,其实是我们人的内心对于世界的反应。

这也就是说,对于痛苦的感觉是我们能了解客观事物的感觉现象。

这也就是说这是我们本性灵妙的作用。

因为我们执着了外界的现象。客观的事物是无常无常生灭的,我们对于客观的思维,作常想实在的思维,当外在的事物产生变化的时候,当我们要失去外在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这个时候痛苦就产生了。

这种现象,叫:遗失真性,被物所转。

这也就是说,是我们对于客观现象的了解,是我们本性的妙明作用。但是我们没有智慧来观察,我们就被外在的事物迷惑了。

所以我们对于生活的感知是痛苦的,这是我们没有智慧的表现。

我们怎么来打开把握人的本性的这种妙明功能呢?见到外在的客观事物,当下就悟性归源。

引用一下祖师之谒,来悟一下里面的奥妙。

赵州从谂禅师《鱼鼓颂》:

通览乾坤收纳功,包罗万象贵中空。

闻声过后窥鱼鼓,彻晓其间理趣同。(一)

四大犹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怪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二)

一个禅人,由离念显发真性,由真性发明圆妙真心,就象鱼鼓一样,本性真空里头空就会有灵妙智慧之用。

这种智慧的方法,从最初开始的时候就要切入本源。这个方法,最初下手的时候也会观察苦空无常,但这不是真实处。

叔本华,西方的伟大哲学家,他学了一些佛法的方法。他用佛法的方法来观察这个世界。他观察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的。他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感想,所以很多人认为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

其实,这是叔本华学佛法的智慧,没有学全的缘故,还没有了解佛教真正的智慧。

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佛教是消极的。

情形正好相反。

佛教里面智慧的方法教给我们人类来观察天地宇宙万物,悟到智慧的本源。

这就是《椤严经》传到中国来,为什么能够广大的奥妙,因为教授的是修证了义之法。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这是汉传佛教的千年传承。








圆拙


智者大师生于538年,卒于597年。一代宗师,影响巨大。玄奘大师生于602年,卒于664年。西行求法,名震天竺,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带回大量经典。

如果智者大师真的拜了十八年,为什么《续高僧传•智顗传》等大师传记中并无记载。如果真这样,玄奘大师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从未提过《楞严经》呢?

近代佛学大师吕澄曾作《楞严百伪》,关于《楞严经》应该有了结论了。


老张说学而君子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不仅仅是因为智者大师的十八年苦拜,而是另有因缘。如果说因缘不同,还得反观佛教历史,大小乘分别说法,龙树菩萨分别。小乘“四谛"专度苦厄众生(吠舍首陀罗),大乘“空宗"专度富贵菩萨(婆罗门刹帝利),这是佛陀入灭之后的大事件,也是佛教“国际化"的开始。佛陀在的时候喜欢对奴隶说法,形成“苦厄法门"(四圣谛),结于阿含经中。而佛陀灭后到阿育王支持佛教,龙树菩萨造大乘经典,对权贵说法,形成“缘起性空"(大乘空宗),其中就包括楞严经,当然还有净土系列经典及金刚地藏般若心经,都是专度富贵之人的,但为什么以阿难犯淫为例呢?这就是龙树代表的婆罗门教派的教法,因为只有阿难是佛陀亲信(堂弟),可以利用大乘空论打压小乘四谛,用阿难犯戒打压佛陀威信,树立“大乘佛教"威信,并用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法华经,楞严经代替阿含经(阿难大迦叶结集),以净土宗和如来佛祖代替释迦牟尼本师及禅宗,神化佛陀及佛教,成为新的神教(婆罗门化佛教)印度新教,号称“大乘佛教",把种姓制度成功打入佛教内部,分化瓦解成几十个教派,其中就有“华严宗",以大佛顶首楞言经为圭臬,这才是楞严经的真实缘起。佛教婆罗门化,小乘大乘化,佛陀如来化,四谛空心化,众生苦厄化,菩萨自由化,缘起性空化,佛学神秘化,经文密咒化,坐禅规定化,行乞坐庙化,圣人偶像化,佛智虚空化,佛门权教化,等级分明化,佛教末法化。


丰丰224616993


我想了好一会儿,还是觉得算了,不回答了,我也没有资格来回答,本来我就是初学者,问题还那么高深,让有能回答的人来回答吧!



小和尚念经啦


楞严经的法理,契合了中华文化,由浅及深,如果说是讲佛的法理,更不如说是一部修行的法门,一路涅槃门,直达证悟的境界。


唯玉72818844


看看。


哈灬哈66096005


应该是感动佛了吧。


用户和言悦色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