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撰稿 | 徐昊天

“我的发明就是几个有实力争夺诺贝尔物理学奖新理论与新发现,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高瞻远瞩,让中国成为20世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主持人张绍刚打断郭英森:“21世纪!20世纪已经过去了”引发现场一片大笑。

2019年3月20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数学科学学院门口,毛贵洋将挑战书靠在了门柱子上。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来往的浙大学生看到挑战书上写着:

“请求贵院:提供一个讲台,让我在伽俐略斜塔之上,用事实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属于高端数学,“异余数概念”有研究价值。”

回来的路上,毛贵洋在朋友圈里发了挑战书的照片,1分钟后他又发了一条消息:

“浙江大学数学课科不敢应战。”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一个月前,毛贵洋给浙大数院寄去了一份公开信,并附上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用他创建的“异余数概念”,将“哥德巴赫猜想”简化为一道普通的数学归纳题。

因迟迟未得到回复,他在挑战书中批评浙大数院“宁可相信权威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的做法,并承诺:

对第一个否定论文的人,奖励现金10000元。

而几名浙大学生表示,“我们在毛贵洋的QQ空间指出其证明过程错误的言论,被删除了。”

1949年出生的毛贵洋,上高中时遇上了十年动乱,之后在原浙江农业大学进修过3年。

2001年,他在浙江丽水的庆元县国土资源局上班之余,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破解。

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毛贵洋想了5年。

2006年,毛贵洋称自己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随后,他将证明文稿寄给了中科院。

相比他《由一个小小的规律引发的联想》一文投稿北大核心期刊《数学通报》成功,这封寄向中科院的信不知命运。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毛贵洋发表在《数学通论》的文章,文中推出了定理:

相邻奇素数的平方之间都包含若干素数

同一年里,北京另一位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间数学爱好者,写信给数学专家刘培杰:

“我尊重陈景润、王元等数学家,但我更尊重真理。我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他们证的(1+2),(2+3),……都是误入歧途的连篇废话;……哥德巴赫猜想不过是一个井蛙之见,……群众才是真正的数学英雄!广大民科为什么不能超越陈、王?……中国数学界普遍存在着学术歧视和学术造假,即只要没有教授推荐的一切民间来稿……就一律判为全错!废纸!……中国数学界的现状使我找不到审稿人,更难发表,报国无门。”

刘培杰先生以一长文回复,结尾写道:

“首先,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宽容这些“业余证明者”,因为他们毕竟心怀自己的理想,而且一直在努力。

第二,我们要耐心劝他们“迷途知返”,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集中出生在1970年前后的民科而言,他们穿过了动荡岁月时的压抑,在大时代开启时的春风里,恣意生长。

大时代开启之前,总有风起于青萍之末。

张朝阳还记得1978年的春天,天气阴暗,连绵的雷鸣在西安的城墙上空徘徊。雷声绵绵,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十年动荡后的第二年,高考刚刚恢复。

那年他15岁,刚转到西安中学2年,和外界信息的接触全靠着大人身上的一张嘴,和家中订阅的报纸。

以陈景润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这一年的伊始便掀起了“陈景润风潮”。

《人民日报》用三个整版全文刊发了这篇作品,“科学的春天”随着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在各类媒体的报纸上打开了科技报道的口子。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却靠自学成为了一代数学大师”的报道也传遍了全国。

从这一年开始,媒体报道中的完美男人,常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孩子们的梦想,常是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

在科学的春天里,科学家成为了偶像。一心为科学献身,而忽略了健康和家庭,成为报道宣传里科学家的普遍形象。

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创建爱特信公司的张朝阳,便是当时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其中一个孩子。而在辽宁,还有一个比他大7岁的郭英森。

这一年,郭英森22岁,他第二次参加高考。

初中毕业时他的物理96分,化学90分,数学69分。在毕业时的教师评语中,他被老师称赞为“爱好无线电、半导体,刻苦认真,特别爱好理科”。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郭英森再次考败,只好回抚顺煤气厂继续做木匠。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春天再次来临。

一个想象力溢出的时代彻底打开了洪闸。气功养生变成了特异功能,外星来客带动了科幻浪潮。科学的春风在时代的洪流里被催化成种种魔幻的冒进。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1979年7月28日,四川省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彭大泽,从电视剧角色屈原的死联想到了手榴弹的爆炸。他自称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的错误,自然界中只有“万有斥力”。

发现“万有斥力”后,他开始不断向不列颠图书馆、格林威治天文台、德国专利局、杨振宁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寄信。

信封里的内容从来不变:《四川异人挑战牛顿》、《成都彭大泽PK牛顿?》两篇报道,一张“万有斥力理论”,一张他花了20美金买来的“美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证书”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证书”。

回信的内容也大都类似:您的来信已经收到,并已经存档。

彭大泽确信,他们在害怕、回避这个问题。

5年后,被调到抚顺煤气公司做管道维修工的郭英森,称自己看到了飞碟。

他迷上了飞碟,开始在工作之余研究物理。

1997年第3期的《飞碟探索》杂志上,郭英森发表了一篇关于外星飞船动力物理学原理的文章。

他也给国内各个科研机构寄信,一封于1998年发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回函写道:

“郭英森同志:您好!

为您的精神所感动……但在我校规模和学科建设方面不能满足您的要求的情况下,您是不是可以与北大、清华等有深厚基础的院校建立联系,发展您的事业。”

信件退还了郭英森寄出的材料和论文,落款是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

那一年,小平逝世一周年,张朝阳将爱特信公司改名为搜狐。

时代的落幕中,有人叩响下一个时代的大门,有人还想抓住逝去的辉煌。

20世纪结束,与20世纪一起结束的,是新中国成立时80%的文盲率,1978年2.7%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1世纪开始,21世纪一同开始的,是新生的千禧一代,和从过去历史中走出来或者走不出来的中国人。

“我的发明就是几个有实力争夺诺贝尔物理学奖新理论与新发现,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高瞻远瞩,让中国成为20世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节目《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打断郭英森并纠正:“21世纪!20世纪已经过去了”引发现场一片大笑。

2011年2月,郭英森登上电视节目《非你莫属》。

节目中,他因讲解自己“加速系+引力波+物质波”组合能够产生新科学,并使人长生的理论,而被主持人和嘉宾质疑。

2016年2月,因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探测到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波”信号,这段视频在网络重新刷屏。

微博大V纷纷发文:“下岗工人论证引力波,遭方舟子和Boss团集体围攻”、“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

从20世纪到21世纪,郭英森一直在追梦。

他和20世纪末期的其他民科一样,喊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口号,从一个时代跨入另一个时代。

2005年,农民李三清发明了自己的“光子模型图”,他痛恨教科书上写的相对论,担心相对论会毒害一代一代的青年。

十年后,他为了证明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在视频网站上上传了切下自己小指的视频。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李三清断指视频截图

《民间科学家:希望通过“星际外交”,让北大物理系毕业的父亲复活》

不同于李三清的激进,三次高考落榜的戴海刚则年复一年地向科学类杂志默默投稿,虽然每次都泥牛入海。他称自己的理论为“天文外交”,希望让“一带一路”走出地球、通过“星际外交”让北大物理系的父亲复活。

当郭英森在北大、清华门口摆出“为争诺奖,卖肝卖肾”的牌子时,山东人郑晓廷已经着手研究起了古生物化石。

郑晓廷曾经是一个金矿的矿长,后来爱上了化石和矿石的收藏研究,自己做起了博物馆馆长。

他现在是一名民科,却凭借着研究收藏的化石,在《科学》《自然》两本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与郭英森一样,郑晓廷被人叫做民科。

他读初中时碰上了十年动荡,肄业后,在针织厂里做了锅炉工。

与郭英森不同的是,郑晓廷活得不像个一般民科。

“做之前你得做大量的调查论证,不是不负责任的乱想。”

2010年,郑晓廷成为了临沂大学的教授。4年后,临沂大学将“终身教授”这个荣誉,颁给了郑晓廷。

民科开始露出与以往不同的模样。郑晓廷之后,物流工人余建春凭着发现“绝对伪素数的新判别准则”,受邀登上了浙江大学的讲台,那些真正的民科思考,有了落脚之处。

2016年余建春参加了蔡天新教授的数论讨论班,之后,他遗憾自己上学时没有认真学习,不能专职从事数学研究。

那些凝视谜题的目光,那些兴趣盎然的探讨,在新的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然而这一次,新时代的风声呼啸而过,谁将在风中恣意生长?

聚焦丨民科:谁将在风中疯魔成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