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中女仙写诗的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邓氏紫姑诗

宋代段子:“扶乩”已经讲了不少的故事,一般说,正式的扶乩过程都会有文字记录,这个故事难得在于,降下来的“紫姑仙”都喜欢写诗,洪迈觉得她们写的还不错,不知是哪路的“神仙”?

宋代笔记中女仙写诗的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邓氏紫姑诗


邓氏紫姑诗来自祥宏讲夷坚00:0007:18

【原文】

邓端若,少时传得召紫姑咒诀,而所致皆女仙,喜欢作诗。绍兴甲子岁,科举将开之前,在家塾与数密友会食,或请邀问试闱题目者,诵咒方毕,仙已至,乃尽诚扣之,答云:“经义赋论,吾悉知之,故天机严密,不容轻泄。姑为预言省诗题慰诸君意。”于是大书“秋风生桂枝”五字,客皆不信,已而果然。

尝为邓氏妇女赋衣领及裙带三绝句,清婉可传写。《衣领篇》云:

小剪云罗雪色明,香煤随意作真行。

新诗便是班昭戒,胜却闲书坐右铭。

其二云:

时样新裁段色衣,不将彩线缕花枝。

殷勤只要诗仙句,绣出分明一段奇。

《裙带诗》云:

尺六腰围柳样轻,娉娉嫋嫋最倾城。

罗裙新翦湘江水,缓步金莲袜底生。

时庭前桃正华,或请赏咏,应声落笔云:

武陵溪上旧时花,两岸晴红烂彩霞。

试问刘郎缘底事,花开时节未还家。

其他所作联句对皆机警敏捷,了不抒思而成。一时失于记录,端若之子直清,仅能追忆此数语耳。

宋代笔记中女仙写诗的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邓氏紫姑诗


【白话语音文字版】

邓端若年轻时得到招紫姑的咒诀,所以能请紫姑(扶乩),请来的一般都是女仙。这些“女仙”喜欢作诗。宋高宗绍兴甲子年(1144年,绍兴十五年)举办科举秋试,邓端若也是读书人,他在家里招待很多密友一起吃饭,他们都是要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家撺掇邓端若招紫姑询问考题。在大家强烈要求下,邓端若开始招请紫姑,通过念咒语祈请,“紫姑”马上就来了,现场同学至诚请求,想知道科考题目。“紫姑”说:“经义赋论的题目我都知道,但这些属于天机,是不能随便泄漏的。为了证明我确实知道题目,可以给你们透露一个诗题。”说完话,“紫姑”大书五字:“秋风生桂枝”,满座客人都不相信,但后来一考试,诗题果然是这个。

邓端若招来的紫姑为邓家女眷也写过一些诗,记得的有关“衣领及裙带”三绝句清婉雅致,可以传于后世。其中的《衣领篇》是这样写的:“小剪云罗雪色明,香煤随意作真行。新诗便是班昭戒,胜却闲书坐右铭。”(简单解释:前句描画女性生活,比如女工、化妆一类事情,但是再好不如追求东汉女历史学家班昭写的《女戒》所提倡的德行,这可比一般的闲书座右铭强不少。)

第二首《衣领篇》是这样的:“时样新裁段色衣,不将彩线缕花枝。殷勤只要诗仙句,绣出分明一段奇。”(简单解释:前句描画女性生活,比如女工等等,但是你们这些女人对跟紫姑我交流还挺有兴趣。这样的话,你们绣出来衣服,也有了别样的意蕴。)

《裙带诗》是这样说的:“尺六腰围柳样轻,娉娉嫋嫋最倾城。罗裙新翦湘江水,缓步金莲袜底生。”(简单解释:描画女性美,特别是在穿上新衣后。表达生活情趣,还算是比较正能量。)

当时邓端若家院子里的桃树正开花,邓家人也请“紫姑”赋诗,“紫姑”应声落笔写道:“武陵溪上旧时花,两岸晴红烂彩霞。试问刘郎缘底事,花开时节未还家。”(简单解释:桃花如此之美,你都不回家看看?表达思念之意。)

据说“紫姑仙”写的一些对联都是机警敏捷,不加思索,提笔立成,当时写了很多,记下来的不多,邓端若的儿子邓直清仅能记住以上这些。

【祥宏点评】:一般说,比较正式的“扶乩”过程都会有文字记录,这个故事表明那看不见的“存在”挺有水平的,“扶乩”这种文化现象一直存在,它通过一套仪式,包括念咒、祈请。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来到的乩坛上,存有多解,不好说清楚,也可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去解释;“求诗”的过程挺有意思,邓家院子桃花盛开,一群家人围着“乩坛”,优美的诗句就直接写出来了;“扶乩”请来的各路“神灵”不一定是紫姑神,“招紫姑”是对“扶乩”的泛称;“紫姑”透露的“诗题”估计占总分比较低,即使都答对了也不影响总分。她无意干涉因果。

宋代笔记中女仙写诗的故事: 祥宏讲夷坚之邓氏紫姑诗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