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祥市:扶貧車間就近就業,脫貧致富不等不靠

記者:王 琛 王超華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發展產業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根本之策,2018年以來,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因六收”產業扶貧模式,按照“一戶兩業”精準幫扶的要求,鍾祥市柴湖鎮全域引建扶貧車間,全方位為貧困戶對接提供就業崗位,切實強化產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確保讓每個貧困戶都有特色產業項目,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說起扶貧車間,首先會想到湖北東林服裝有限公司在魚池村建立的扶貧車間。作為柴湖鎮第一家扶貧車間,它帶動了3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包括貧困勞動力7人。魚池村的這個扶貧車間,就是依託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的廠房式“扶貧車間”,採取了“企業+車間+貧困勞動力”的模式,進行訂單生產或原料加工,按件計酬。同樣,湖北奧達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按照這一模式,在張灣村建立塑料袋摺疊包裝車間,目前已帶動就業22人,其中貧困戶11人。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白玉姣是馬南村的貧困戶,家裡只有三畝田,靠種田種菜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為幫助貧困戶脫貧,2014年,馬南村引進綠邦生態農業公司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綠邦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成為產加銷以及貿、工、農一體化的現代化合作社,並依託特色種植養殖,採取“基地+貧困勞動力”模式建立了基地式“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員就近就業。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目前,綠邦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320多人,帶動馬南、吳營等村貧困戶67戶。據瞭解,僅去年,該合作社季節性用工達到了6萬多人次,勞務費直接支出500多萬元,涉及周邊15個村。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柴湖鎮還依託當地主導產業建立居家式“扶貧車間”,採取“企業+農戶”模式,把車間設在家門口,農戶通過居家作業完成生產訂單,獲取工資收入。鍾祥市宇成鑫盛電子有限公司、鍾祥市柴湖鎮沙樓輝聲電子加工廠都是從事電子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他們把車間設在四新、紅升、沙樓、白崗、上頭等村,就近吸納務工人員100多人,其中貧困戶30多人。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大柴湖經濟開發區還依託易地搬遷安置點建立了社區式“扶貧車間”,讓貧困人員出家門就能上崗位。僅鍾祥龍行天下運動用品有限公司在柴湖新城創建的1500平米“扶貧車間”,就吸納了周邊145人前來務工,其中易地搬遷貧困人員有33人,殘疾人7人,人均月收入達3000元。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扶貧車間”是一個帶動範圍廣、數量大、效果明顯的扶貧產業,如今,柴湖鎮各村、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已全面落地開花,讓不少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的婦女、體弱多病的老人、還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走上了就業崗位。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四新村村民付成燕過去一直在外務工,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小孩,前些年,她辭去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家門口建起的扶貧車間,讓她重新點燃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付成燕說:“我在這上班有一年多了,挺自由的,有什麼事情跟老闆說一聲就可以走了,又能照顧小孩又能照顧老人。這裡上班是多勞多得,每個月大概有一千多塊錢,活多的話能夠拿到兩千多。”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鄧營村貧困戶楊弟芝,享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全家遷入新城。現在,楊弟芝和女兒吳菌已經是龍行天下新城扶貧車間的員工了。楊弟芝說:“以前走到廠裡別人都不要,嫌我們歲數大了,又不認識字,這個廠可以,看到我們本身經濟差,老闆就主動讓我們進來。”女兒吳菌說:“我之前在武漢上班,感覺外面工資跟家裡差不多,就選擇回家上班,還可以照顧家裡,感覺很方便。”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家住沙樓村五組的貧困戶胡德芝,因需要照顧臥床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無法走出家門,在與村扶貧車間商量後,將活帶回家裡,既可以工作,還能照顧好老人和小孩,雖然沒有廠裡固定上班的人掙得多,卻依然心滿意足。像胡德芝這樣通過扶貧車間帶動,在家裡就能實現就業增收的貧困戶還有很多。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在柴湖鎮,各村建立扶貧車間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扶貧產業發展的勢頭越來越好,貧困戶自主創業、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氛圍越來越濃,貧困戶自我脫貧的意識越來越強。“努力向前跑、脫貧奔小康”,全鎮上下脫貧攻堅的信心越來越足!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胡清芳曾經是楊營村的貧困戶,在廣州從事服裝加工多年。從陌生到熟悉,胡清芳逐漸掌握了服裝製作的技能,於是,他回家辦起了服裝廠,在車間上班的員工已有18個人。胡清芳說:“員工工資大概就是2000到3000元,高的時候能拿3000到4000塊錢。員工們從不會到會,都是我們一手教出來的。”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在胡清芳扶貧車間的對面,是楊營村另一家扶貧車間,車間負責人張華山一直在外創業,看到家鄉的落後面貌和村民不富裕的生活狀況後,他毅然返鄉創業,建起了華創家居用品扶貧車間。張華山說:“現在車間裡已經有13個人在上班,還有幾個人送出去學習,學到一技之長,走到哪裡都可以掙錢。”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目前,柴湖鎮已建成並正式運營的扶貧車間有18個,正在建設的有10個,已帶動200多個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大柴湖經濟開發區扶貧辦主任、鎮人大主席李軍說:“下一步,柴湖鎮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推進“1+6”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20個貧困村扶貧車間全覆蓋,在34個非貧困村因地制宜建設扶貧車間。同時還要對扶貧車間進行規範管理,做到有序經營、安全生產,確保建一個成一個,建一批帶一方。”

钟祥市: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脱贫致富不等不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