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音階(八度)手腕不適怎麼辦

練習音階(八度)手腕不適怎麼辦


通常我們是用伸張第1指與第5指的方法來彈奏八度,由於琴鍵的距離較大,手的大幅度伸張本身就造成肌肉緊張,此時如果不將彈奏八度的手型支撐好,從而讓力量送到指尖,那麼彈出來的音就沒有力量、沒有顆粒型。這時,如果因為音量太小或者彈奏過於輕飄,而加大力量,就會由於力量的增加,擴大向內的力量,最終出現手臂僵硬,以及你說的“手腕不適”等毛病,隨著難度的增加,以及對於彈奏速度的要求,不斷增加的總力量,就會因為下邊堆積的越來越多的毛病,無法把力量疏導出去,使過大的力量堆積在一個堵塞的出口,於是,便出現了力量倒抽,並送至肩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小傢伙彈起八度來,不斷地聳肩(單聳、雙聳)、手臂僵硬跑不動、甚至你說的“手腕不適”,其實只是一個表象。也就是說,只有把你的指尖站好,也就是支撐和運動做好了,那麼力量倒抽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麼應該如何做好支撐,彈好八度呢?首先,要先擺好八度手型。那麼,為了使兩個手指切實地起到支撐作用,第1、第5指的觸鍵時手就不能攤得太平,掌關節(指根關節)好像屋頂的橫樑,起到牢固的支撐作用,大拇指將觸鍵點略向指尖外側偏移。第5指試著抓緊第一關節,其餘不彈的手指自然彎曲。雖然手指自身並不彈奏,但指尖依然是堅實的,幫助掌關節起到鞏固作用。手腕自然放鬆,略低於掌關節。要記住,八度基本手型是靠鍵盤對不彈的手指的支撐力、掌關節的支撐力和手腕的協調作用共同形成的,即五個手指共同支撐著八度彈奏,協調手腕及臂力的運用非常重要。

其次,當進行音階的八度練習時,特別是在黑白鍵間移動的時候,要儘量減小進出的幅度,並增加第4指和第3指的使用頻度。才能在我們彈奏的八度大多是在彈奏黑鍵的時候(尤其對手小的人來說,第4指、第3指只能用在黑鍵上),幫助我們增加音與音之間的圓滑與連貫,充分地利用手指自身的鬆弛運動,藉助手指的輪流使用加快彈奏速度,。此外,考慮到在八度快速跑動中,我們的5指運動方向是左右方向,因此我們還要進行左右方向的5指訓練。這裡提供兩種訓練的方法:先將手放置在琴鍵上擺好八度手位。按下大拇指不出聲5指,從右往左“掃”擊琴鍵。5指運動的同時,儘量保持其餘手指的放鬆(當然,有心者也可從左往右練習,但這樣做的實用價值不大);接著,練習1、5指同時下鍵,即1指只需自然下鍵,而5指則使用延長音的辦法來強調它,辦法很簡單:按下八度和絃之後,(掌心向下),只將第5指保留在鍵上,用手腕將手掌向右掀起,掌心向左(手掌與琴鍵垂直呈90度)。以強調旋律音的作用。再次,學會單獨使用5指在白鍵上迅速敏捷地彈奏音階,用手腕帶動5指地上下彈奏。這樣,藉助不同的手指、手腕的運動讓肌肉輪流得到休息,就可以避免頻繁地運用一個手指(5指)、一塊肌肉產生肌肉緊張,導致的你在留言中所說的問題“彈完後手腕不適”。(黃因/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