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王义桅:撬动全球资本,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1500字,读完共需2分钟

受访专家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26日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昨天(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资金融通”分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要深化投融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易纲说,过去两年来,我国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统计,中国金融机构已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自主开展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中国资本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沿线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超过650亿元人民币。

此外,截至2018年底,11家中资银行在28个沿线国家建立了76家一级机构,来自22个沿线国家的近50家银行在华展业。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涵盖信贷、担保、债券承销、并购重组、风险管理、支付清算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与21个沿线国家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的第三方合作不断深化。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要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需求,私人部门投资是主力,政府投资主要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并引导私人部门投资。同时,加强债务和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易纲强调,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能有效动员长期资金参与,并缓解货币错配风险。本期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评论员梓量对话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

梓量: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资金融通是重要的一环。据央行行长易纲介绍,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自主开展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

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资金融通的规模?这对“一带一路”建设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王义桅: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难融资贵,因此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开放性金融的模式。比如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参与了大量的“一带一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还有一些政策银行的资助。

未来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商业银行大量参与,还有国际私人资本、金融机构,包括国内私人企业、私人资本的参与。通过不断增加对丝路基金的注资,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实实在在支持“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梓量: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未来将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怎么理解这一体系?建立这一体系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义桅: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量的金融服务业也要向世界开放。高水平的开放也带动了“一带一路”高水平的建设。发达国家不断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这些国家特别强调私人资本的参与和可持续的概念。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发达国家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机制化建设,要从原来的BOT、EPC的模式到PPP模式,促进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让“一带一路”更多造福于广大民众,落地生根。

梓量:金融业不断开放的同时,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会有效动员长期资金参与,并且缓解货币错配风险,这一点如何解读?

王义桅:“一带一路”聚焦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因此,既要着眼于长远的风险,短期的风险也要加以有效的评估和防范。尤其是开发第三方市场,发达国家的参与,把各方面的标准提升了,包括融资的标准、债务的风险以及各个方面的标准。“一带一路”建设真正要形成世界性的“大合唱”,资金上的“大合唱”尤为关键。

长按关注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