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梦中,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总有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身影面色沉静地忙碌着。他站在生命的终点站,默默地用行动为逝者服务,予生者以温暖。他,就是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殓运科领头人汪志。

今年47岁的汪志,1994年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参加工作,至今已从事殡葬服务20余年,逐渐从一名普通火化工成长为殓运科领头人。今年4月,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他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多年练就殡仪馆“万事通”

1994年,汪志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火化车间,成为火化车间最年轻的职工。当时正值火化车间新火化炉投入使用,汪志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向火化炉生产厂家的工程师请教,不但很快掌握了火化技术,还对火化炉的原理构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火化技能飞速提高的同时,汪志还学会了维修。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学习业务理论知识

上世纪90年代,老式火化机炉烟道极易堵塞,隔不上几天就得清理。人要钻进烟道里捅滤网,脏臭不说,一捅,烟灰油垢便铺头盖脸地腾下来,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汪志每次捅完滤网出来,就只看得见两眼珠在转。对汪志而言,这都不算什么,最麻烦的是储油罐量少的时候,得从底部放出来,用桶拎着几十斤重的油走上30米-40米的路程送过去,每罐油快用完时至少得来来回回跑上五、六趟。而车间每个月要购进六车油,工作量可想而知。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左)讲授中档炉火化机操作

“现在条件比以往好太多了!”汪志时常笑盈盈地感叹。

在精通文化技能的基础上,汪志还认真钻研其他殡仪服务技能,从遗体的接运到遗体的防腐保存,从遗体穿脱衣服到化妆整形,从接待服务到洽谈办理治丧手续等等,他不但熟练,而且精通,是同事们眼中的“万事通”。

敬业堪比“拼命三郎”

不仅如此,在许多重大事故善后处理中,汪志也总是冲到最前面。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接待国际遗体运送家属

2006年10月1日,汪志刚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还未拆线,听闻出现重特大交通事故,不顾亲人反对,立即赶赴单位组织部门职工做好遗体接运和善后处理的准备工作,主动协助善后工作组接待和安抚罹难者家属,直到30具遗体的善后处理全部完成,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躺下休息。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左二)进行遗体缝合教学

在多年的殡葬工作中,汪志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任业务科长期间,馆里接收一具卫生防疫部门送来的疑似非典病故遗体,许多职工害怕退缩了。

“这项工作总得有人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把事情做好。”汪志带头穿上防护服,第一个冲在前头,为逝者进行整理和收殓。在他的影响下,一个又一个的职工走上岗位,直到这具遗体顺利完成火化。

开拓创新为民解困

担任业务科科长期间,汪志发现,很大部分治丧群众排队等候亲人遗体火化的时间过长,悲痛、疲惫,让部分逝者的亲人现场昏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核对每日火化记录

经过思考,汪志大胆提出开展预约定时火化的项目,促成石桥铺殡仪馆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预约定时火化服务,缩短群众治丧等候时间;组织火化车间成功研制高炉炕面,大大的节约单位成本;组织殡殓组开展遗体防腐技术研究,延长遗体保存时间;对车间火化工进行培训,提高火化技能……为满足群众不同的治丧需求,殓运科还新增卫生纸棺装殓入殡、环保气体殡仪礼炮服务、进炉仪式等特色项目,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治丧需求。

榜样|遗体火化工汪志:悲伤世界的“摆渡人”

汪志(右一)指导业务办理

作为一名普通的殡葬职工,20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一线岗位,汪志凭着对殡葬事业的热爱、对丧属的真诚、对逝者的尊重,成为悲伤世界的“摆渡人”。在他的带领下,殓运科秉承“维护逝者尊严,让生命完美谢幕”的服务宗旨,尽力做好每一次最后的告别,让生命因结局而绚烂,让生者感受莫大的安慰,使殡葬事业因为殡葬人而更有意义。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市石桥铺殡仪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