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1942年怎样组织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战至1942年6月,苏德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经过一年的鏖战,东线德军损失兵力约130万,由最初的550万降至420万。从战局上看,德军虽兵败莫斯科,却在乌克兰及刻赤半岛方向进展顺利,相继取得克里木和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战场主动权仍掌握在德军手中。与局部受挫的德军相比,苏军的形势可谓岌岌可危,开战第一年西部五大军区共计损失约268万人,其西线兵力几乎丧失殆尽,只能从德军进攻的破绽中寻求转机。

  此时,如果重新推演这场战争,总体局势占优的德军只需把握以下三点,则可以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

德军在1942年怎样组织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一是换将。保卢斯是一名优秀的参谋,却不是合格的指挥员。鉴于他在攻占波兰、法国战役,以及基辅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希特勒于1941年12月任命保卢斯为第六集团军司令,并在半年后的“蓝色行动”中继续对他委以重任,由他统辖33个师、近47万人的重兵集团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而酿成了希特勒在苏德战争期间最严重的一次用人失察之错。1942年8月中旬,保卢斯在已经突破苏军外层围廓防线的情况下,不去发挥装甲集群的快速突击优势,对苏军实施穿插分割,而是沿袭自己在波兰战役中拿手的平推重压战术,使德军宝贵的装甲集群陷于街垒巷战之中。此外,保卢斯缺乏主见、犹豫不决、一味盲从上级的性格缺陷,也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一再失去战机。如果第六集团军司令一职由曼斯坦因担任,甚至由保卢斯的前任赖歇瑙回来担任,情况都会完全不同。

德军在1942年怎样组织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二是合围。苏军并不畏惧德军的重兵围城,相反,却对德军装甲集群的纵深突贯与合围行动感到束手无策,战争初期的明斯克和基辅战役,都反映了德军合围行动的巨大威力。德军本应一以贯之地采用战略合围行动,对斯大林格勒守军实施迂回和封堵,却以极其有限的兵力对该城实施单面攻击,被动地消耗了进攻资源,结果把战场主动权拱手相让。1942年7月哈尔科夫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胜利,使东线德军弥漫着轻敌情绪,上至元首下至军长、师长,都相信仅凭B集团军群的100万兵力就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殊不知苏军有116万兵力正位于伏尔加河西岸及城内严阵以待。因此,德军应集中A、B两个集团军群的大部兵力,以绝对优势兵力从南北两翼对斯大林格勒以东深远纵深实施战略合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围歼城内守军。

德军在1942年怎样组织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三是阻援。1942年6月德军分兵两路,其中一路直取高加索油田,其目的就在于夺取石油及粮食资源,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然而,德军仅仅做到了从战略上重视对苏军实施阻援,却忽视了战役战术上的阻援。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之所以能够坚守长达5个月之久,甚至在市区80%以上面积均已落入德军之手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核心据点,就是因为伏尔加河西岸码头仍掌握在苏军手中,守城苏军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东岸得到兵力支援和后勤补给。可见,1942年9月初,德军统帅部命令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和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从西部及西南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动钳形攻击,是整个战役期间德军战术决策的最大败笔。此时,德军应集中第四装甲集团军主力,或从A集团军群抽调第一装甲集团军用于斯大林格勒方向,这部分装甲突击兵力应越过城内苏军,尽量不与之缠斗,集中力量夺占伏尔加河渡口,使城内苏军变成孤立无援之敌。

德军在1942年怎样组织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