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揭密白鹿原上姚家溝村古村村名來歷

擊點藍字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內容

姚家溝村

地處白鹿原西南、鯨魚溝畔。溝裡有竹林、水庫、果樹,風景秀麗,是一個溝綠水秀環境幽雅的旅遊勝地。每逢春秋兩季,這裡遊客絡繹不絕。湖面上機動船滿載遊客飽覽鯨魚溝美景。2010年,166戶,697人,耕地565畝。以竹製品加工、旅遊、裝訂印刷為主。

據老人說,該村有100多年的歷史,與南大康姚姓同族同宗,因舊社會南大康姚姓人口發展很快,就把一部分人遷到溝裡去住。逐漸發展成一個村莊,所以取名姚家溝。

舊社會,因地方偏僻、居住分散,盜匪常趁機入室搶劫財物。由於盜匪常來竹園裡砍伐竹子樹木,一個叫滿祥的中年男人為保衛自己的園林與匪徒展開搏鬥,惹惱土匪頭領,趁其不備,夜裡入室搶劫財物並將滿祥用火燒死。

村地處溝邊,打井無水。世世代代在南大康村裡或溝裡打水,來往幾里路,十分艱難,雨天只得用雨水做飯。在舊社會因政府腐敗和經濟貧困,幾代人都無法擺脫吃水難這個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大膽設想,把溝裡的水引上塬。由青年幹部王振亞策劃,採取三點定一線的科學方法,由塌崖溝到村北一個枯井成功挖了一個隧道,然後買了水泵加裝管道,修了水池和水塔,由五六百米的溝潭裡把水引上塬,使全村人吃上自來水,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

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該村舊社會因土地很少,主要靠編竹器謀生,男女老少都會編筐和日用雜品。因姚家溝竹器式樣好、質量高、款式全,被省市土產公司定為竹器重點單位,每年都和該村訂合同。因生意好、要量多,村裡成立了竹器廠,經濟收入不斷提高。生產隊時期,每個勞動日價值就達兩元以上,成為全狄寨的先進社隊。集體經濟壯大了,社員收入增加了,隊上蓋起了飼養室、廠房、倉庫、醫療站、學校。村民蓋起了新瓦房,告別了土窯洞。村裡買了擴放機,加上了高音喇叭,每天為村民播放戲曲唱片,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姚家溝舊貌換新顏,全村各戶多半蓋起兩層樓房。土路變成了混凝土路,人來車行非常方便,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溝坡地栽植了百畝果園,目前全部掛果受益。春秋兩季到姚家溝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村民抓住機會在溝裡做生意,賣小吃、飲料和各種旅遊紀念品,一部分人把馬打扮起來,供遊客遊覽時騎著馬飽覽鯨魚溝美景並拍照留念,湖面上機動船滿載遊客盡情歡樂。數十年,姚家溝的旅遊業不斷髮展,設施不斷更新,遊客越來越多,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村民的住房、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也隨之不斷完善。

合作化時期,村裡湧現出一個無線電專業人才姚百勝,在家裡研製了一個發報機,在試機中被廣播電臺發覺,跟蹤巡查並找到他,隨後帶到公安局審訊。他將實情告訴了公安幹部,政府看他是個人才,就破格錄用到東北無線電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