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源頭是滿語嗎?如果不是,中國有哪個省的漢族人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

珠三角廣東人


普通話的源頭當然是漢語了。

普通話就是指北方官話,跟滿語沒有直接關係。稍微對普通話和滿語有基本瞭解,都說不出這種缺乏常識的觀點。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官話(mandarin)使用範圍之廣。

當然了,或許有人會望文生義——認為官話或普通話的英語mandarin,發音與“滿大人”非常接近,由此論證普通話的源頭是滿語。

這就是純屬無知了。mandarin這個詞最早是16世紀葡萄牙人提出的,顯然與滿族、滿語沒什麼關係,後面這兩樣那時候還不存在呢。

從普通話與滿語的語法構成來看,兩者也不是一回事。

普通話只是標準的語音,但是在語法上嚴格遵循SVO語序(主謂賓)的特點,屬於孤立語,發音有聲調。

滿語則不然。滿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在語法上是SOV語序(主賓謂),屬於黏著語,讀起來沒有聲調。

以上面這份滿、漢雙體的奏摺為例,第一句話的滿語是:

enduringge ejen geli dabali kesi isibufi aha i jui šuhiyūn be aisilakū hafan sidahangge.

對應的漢語是:皇上格外加恩,將奴子書勳補放員外郎。

請問有人覺得這兩者存在任何相似之處嗎?

當然啦,我不否認某些地區的漢語確實吸收了一些滿語的元素,像是北京話就是一例。北京長期生活著八旗子弟,所以在一些詞語上會受到滿語的影響。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通話的源頭是滿語。


HuiNanHistory


你能聽懂四川話嗎?你覺得四川話和普通話區別大不大?我知道你想扯淡,我也知道你想保留各省方言,但我不怕告訴你,安徽,河南,山西,山東,河北,東北,等地,你要聽聽正宗北方語言你會發現和普通話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只是口音不同罷了。

就像現在老外說普通話,你們感覺很彆扭,但人家口音就是如此,語法上壓根沒有變化。你說普通話是胡語,北方這麼多省份難道說的都是胡語?

之所以推廣普通話,那是普通話和北方各省語言最為接近,明朝時期官話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滿清入關後學習漢語,說出來口音就是現在這種普通話,和明朝時期區別不大。

真正的滿語光語法上就不一樣,滿語說出來有點像蒙古話。你慢一點能聽懂四川話、粵語、閩南語等,但你能聽懂蒙古話嗎?能的話當我放屁。



東亞第一噴王


中國沒有任何一個漢民系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既然漢族的母語不是普通話,又怎麼可能是漢語?說普通話是漢語是自欺欺人的!


普通話形成於清朝,真正的歷史不過三百多年,與中國任何地方的漢語方言都相差巨大。如果說普通話是純漢語,那其他漢方言就不是漢語,因為兩者差距太大了。只能說,普通話是以滿語為基礎融入部分漢語,否則你無法解釋普通話與江浙閩粵湘等漢語言差距這麼大。

現代的官話和唐代官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就把我給出的古詩用北方話讀,看看自己的方言裡「十」「石」,「針」「真」,「陰」「因」是否同音。如果同音,那在唐朝就是要被嘲笑語音不準的對象!



滿語已徹底地影響到了北方漢語方言及北京話,例如聲調已從十多個銳減只剩4個,很多音如尖團音已消失,很多聲母韻母發音已發生變化,很多滿語詞彙進入了漢語詞彙,普通話就是混血兒,不承認是可恥的!


珠三角廣東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strong>什麼是普通話

首先我們要明白現在我們說的普通話到底是什麼話,根據官方解釋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大家注意,語音定了,語法定了,那以北方話為基礎是個什麼鬼?

那麼我們還要繼續尋源。

1923年前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國語。看見沒,所謂北方話應該就是指北方官話,而北方官話就是現在普通話的基礎。

北方官話其實不是一種語言,而是若干種語言的集合,其中包括:

北京官話

東北官話

膠遼官話

冀魯官話

中原官話

蘭銀官話

晉語

這裡不想深入闡述各種官話的考據,但是總結一點就是,北方官話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時期,為三朝首都時,以北方音調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

為什麼要制定這個語言呢,那是因為,在明朝之前,中國官方語言是南京話,自東晉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統嫡傳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流傳到周邊國家,比如傳入日本的“吳音”,便是當時的南京話。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看明白了,無論現在的普通話還是過去的北方官話都和滿族語言是沒有關係的。可以說滿清時期的官話反而是繼承了大明使用的官話體系。南京話以其清雅流暢、抑揚頓錯的特點以及獨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我們在這裡簡單梳理一下普通話演進的過程:

元朝:

大元朝廷規定學校教學要使用以漢語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根據研究,其天下通語依據的仍然是唐宋以來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根據元雜劇的用韻編寫的,書中歸納的語音(聲母、韻母、聲調)系統已經相當接近今天的普通話,是近代普通話形成的原始基礎。

明朝:

規定官方語言為官話,以金陵雅言為正音(稱為“中州音”),形成漢語共同語系統,稱為“正音”,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官話仍以南京音為官語,南京音調又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明代官話有南北兩支的差別,而以南京官話為主導。明、清時代因作為漢語正音,南京話相對比較穩定。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中國話,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會”,也以南京音為標準。

清末中國切音新字的創制者盧戇章,仍然倡議以南京話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來,南京城區語言的格局發生了較多變化。

清朝:

經過前朝官話演進生成了北方官話,清中葉起逐漸流行起來,官方要求各級書院的正音教學,也就是開辦“官話班”,也是為推行共同語而設。

晚清民國:

普通話一詞可不是現政府制定的特有名詞,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舶來詞。“普通話”一詞被認為是從日本引入的名詞。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議中國應該統一語言時,曾提到“普通話”。1904年,秋瑾留學日本時,曾組織一個“演說聯繫會”,內容提到普通話。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曾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成“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並定義普通話為“各省通行之話”。

並不普及的普通話

無論官話也好,普通話也好,雖然歷經幾百年來的演進和推廣,但終究沒有形成大一統的語言體系。令人驚愕的是截至2014年,雖然政府極力推廣普通話,但仍有30%人口約4億人無法用普通話交流。

語言的發展基本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官話只是被政府規定的語音語法,雖然來自官方,實際還是有民間基礎的,各地方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揉進當地民間元素。普通話就是官話,而各地各方也會有差異,否則怎麼會有“胡建人”呢?哈哈

可見,我們常常希望能夠整齊劃一,但是往往忽視個性發展,而大一統的願望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語言也好,意識也好,人類進步發展大都如此。


知行鏘鏘


普通話是建國後的產物,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歷史這東西比什麼都亂,誰都說不清楚,但就普通話的源頭是不是滿語,狗屁關係都沒有,雖然我不知專業術語怎麼表達,但我要說的意思就是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能讓全國人民都更容易聽懂從而尋找的最通用、相似性最高的語言,就是能與大多數地區發音都有基本聯繫的語言!包括粵語,你聽粵語肯定比聽外國人說話更能懂!因為相似性更高,漢語只是一個統稱,他不能指是哪個地區,只能說普通話在漢語裡是建國後尋找出來的能讓兩個不同方言地區的人更加能聽懂對方話的一種通用性比較高的語言,至於跟北京地區的方言更加相似這都是天意,恰巧北京及周邊一些地區方言就符合這種要求,所以有所借鑑但並不能說普通話就是北京地區方言!普通話經過改良調整,就像新聞聯播主持人!沒有一個地區說話跟中央新聞一樣!所以他是一個新型產品,跟滿語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


你覺得我按套路出牌嗎


請提理性的問題,不要胡言亂語。漢語裡面有大量的英語詞彙和日語詞彙,難道你提問漢人是從日本和英國移民過來形成的嗎?顯然很荒謬!普通話是民國初期規定的官話,從現在臺灣的國語和普通話比較一下就知道,這裡面沒有多大差別。漢語的口語唯有北方方言使用範圍最大,內部差別最小,可以互相聽懂,不像南方一個縣裡面就有幾種互相聽不懂的方言。所以北方方言成為官話的基礎是很自然的。我國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官員對話不可能像歐盟那樣搞幾十種語言的翻譯,總需要有共同的口語,這就是官話。明朝總不能只任用鳳陽人做官吧?這就需要官話。官話對當地方言反過來也有很多影響,西安話南京話都與附近的縣差別很大就是這個道理。


阿中芳1


從我個人感受上來說,普通話源頭不應該是滿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沒有:就語言而論,全中國東北和西南所持方言特別易懂,而西北和東南的方言相對難懂些。相關專家學者應該對這個現象作深入調查研究。咱小老百姓說什麼或許都是不痛不癢或不著邊調。不過權當是作娛樂,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比如本人所持方言,屬西南官話,從相關史料結合家譜資料,本人所在地官方(中原政權)有效管理,應該是從明朝開始,漢文化在此的紮根和傳播影響也應該主要是從明朝開始,最初的形式是軍隊,後軍轉民而紮根繁衍生息下來。本人就屬屯軍後代。從歷史及遺留至今現狀分析,習俗、語言,應該很少受當地少數民族影響,軍屯區就像一座座孤島一樣,很頑強地保持著漢文化特質。我想說的是,語言,至少也保持了下來。而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主要只是聲調的區別,似高普通話一個聲調。比如,用本地方言讀“薅豪靴西”,你當成普通話聽就是“好好學習”!

所以,個人覺得,此類官話應該是在明朝形成的!

不過,有一個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根據家譜記載,大部分家族是來自江浙一帶!後一細想,這也正說明了是明朝時形成的方言!因為軍隊是政府機構,人員來自不同的地方,大家只能說當時的官話!這也應該是當時政府的要求。

當時代變遷,軍轉民紮根後,官話就成了方言!試設想,明朝當時形成的官話與後來的清政府時期官話不同,至少在我們這應該影響不大!派來個縣官來,最多也就一干人馬沒幾人,對當地官話影響不大!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清朝,至少在我們這邊遠之地(黔東湘西一帶)官話是承明朝的!

所以,個人以為,普通話基本上明朝時的官話。受滿語的影響應該只是極個別詞彙的引用,或極個別字詞聲調或音韻的改變。沒有動搖其根本,更多的是傳承!

——個人看法,歡迎指正和討論!


普穡齋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其心可誅,是挑撥離間的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錯誤的命題。漢人的母語是漢語,傻子都知道。各地都有方言。普通話好像每個省都不是吧。只有有一小搓人生下來本地方言就是普通話,好像是承德那塊還是河南哪個地方記不清。要真討論你這個偽命題的話。說道母語應該是每個省各地的方言是母語。普通話相當於清朝以前幾千年社會中的官話。只是行走在中國這片大陸上供人們能交流的一種語言。南方人來北方是聽不懂本地方言的。北方人同理。北方人跨省也聽不懂當地方言。更別說南方十里八音。沒有一個供人們交流的官話怎麼整。


十三少148767320


普通話的源頭肯定不是滿語這是肯定的。因為滿語自乾隆年往後你已經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現在已經基本消亡了,不能因為普通話裡有旮旯,哈喇子,薩其馬就說普通話是滿語。因為普通話裡面還有漢堡,派,啤酒,總不能說普通話源於英語吧。

普通話肯定是源於漢語,只是現在說的普通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而北方官話的腔調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北方諸民族的影響。

把普通話說成母語,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普通話跟母語是完全不同得兩個概念。中國人的母語是漢語而非普通話,普通話只是所有使用漢語的人群都能聽明白的一種腔調而已。這種腔調是所有強調共同子集。


風林火山557


我是一個普通人,我文化水平不高,我不懂什麼古漢語,我覺得普通話跟滿語沒有什麼關係,我們雲南方言裡面有60%多的詞彙都是跟普通話接近的,雲南方言跟普通話的差別就是聲調不同,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到雲南當地來考察一下,特別是在雲南曲靖地區的方言是雲南方言比較接近普通話的地區,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在雲南紅河州瀘西縣城裡面的人講話同樣有翹舌音,所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應該普通話跟滿語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