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源头是满语吗?如果不是,中国有哪个省的汉族人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

珠三角广东人


普通话的源头当然是汉语了。

普通话就是指北方官话,跟满语没有直接关系。稍微对普通话和满语有基本了解,都说不出这种缺乏常识的观点。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官话(mandarin)使用范围之广。

当然了,或许有人会望文生义——认为官话或普通话的英语mandarin,发音与“满大人”非常接近,由此论证普通话的源头是满语。

这就是纯属无知了。mandarin这个词最早是16世纪葡萄牙人提出的,显然与满族、满语没什么关系,后面这两样那时候还不存在呢。

从普通话与满语的语法构成来看,两者也不是一回事。

普通话只是标准的语音,但是在语法上严格遵循SVO语序(主谓宾)的特点,属于孤立語,发音有声调。

满语则不然。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语法上是SOV语序(主宾谓),属于黏着语,读起来没有声调。

以上面这份满、汉双体的奏折为例,第一句话的满语是:

enduringge ejen geli dabali kesi isibufi aha i jui šuhiyūn be aisilakū hafan sidahangge.

对应的汉语是:皇上格外加恩,将奴子书勋补放员外郎。

请问有人觉得这两者存在任何相似之处吗?

当然啦,我不否认某些地区的汉语确实吸收了一些满语的元素,像是北京话就是一例。北京长期生活着八旗子弟,所以在一些词语上会受到满语的影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话的源头是满语。


HuiNanHistory


你能听懂四川话吗?你觉得四川话和普通话区别大不大?我知道你想扯淡,我也知道你想保留各省方言,但我不怕告诉你,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东北,等地,你要听听正宗北方语言你会发现和普通话几乎一模一样,区别只是口音不同罢了。

就像现在老外说普通话,你们感觉很别扭,但人家口音就是如此,语法上压根没有变化。你说普通话是胡语,北方这么多省份难道说的都是胡语?

之所以推广普通话,那是普通话和北方各省语言最为接近,明朝时期官话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满清入关后学习汉语,说出来口音就是现在这种普通话,和明朝时期区别不大。

真正的满语光语法上就不一样,满语说出来有点像蒙古话。你慢一点能听懂四川话、粤语、闽南语等,但你能听懂蒙古话吗?能的话当我放屁。



东亚第一喷王


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汉民系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既然汉族的母语不是普通话,又怎么可能是汉语?说普通话是汉语是自欺欺人的!


普通话形成于清朝,真正的历史不过三百多年,与中国任何地方的汉语方言都相差巨大。如果说普通话是纯汉语,那其他汉方言就不是汉语,因为两者差距太大了。只能说,普通话是以满语为基础融入部分汉语,否则你无法解释普通话与江浙闽粤湘等汉语言差距这么大。

现代的官话和唐代官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就把我给出的古诗用北方话读,看看自己的方言里「十」「石」,「针」「真」,「阴」「因」是否同音。如果同音,那在唐朝就是要被嘲笑语音不准的对象!



满语已彻底地影响到了北方汉语方言及北京话,例如声调已从十多个锐减只剩4个,很多音如尖团音已消失,很多声母韵母发音已发生变化,很多满语词汇进入了汉语词汇,普通话就是混血儿,不承认是可耻的!


珠三角广东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strong>什么是普通话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我们说的普通话到底是什么话,根据官方解释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大家注意,语音定了,语法定了,那以北方话为基础是个什么鬼?

那么我们还要继续寻源。

1923年前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标准化汉语,称为国语。看见没,所谓北方话应该就是指北方官话,而北方官话就是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北方官话其实不是一种语言,而是若干种语言的集合,其中包括:

北京官话

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晋语

这里不想深入阐述各种官话的考据,但是总结一点就是,北方官话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时期,为三朝首都时,以北方音调为基础而形成的语言。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语言呢,那是因为,在明朝之前,中国官方语言是南京话,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无论现在的普通话还是过去的北方官话都和满族语言是没有关系的。可以说满清时期的官话反而是继承了大明使用的官话体系。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我们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普通话演进的过程:

元朝:

大元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汉语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根据研究,其天下通语依据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普通话,是近代普通话形成的原始基础。

明朝:

规定官方语言为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正音(称为“中州音”),形成汉语共同语系统,称为“正音”,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官话仍以南京音为官语,南京音调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明代官话有南北两支的差别,而以南京官话为主导。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清末中国切音新字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清朝:

经过前朝官话演进生成了北方官话,清中叶起逐渐流行起来,官方要求各级书院的正音教学,也就是开办“官话班”,也是为推行共同语而设。

晚清民国:

普通话一词可不是现政府制定的特有名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词。“普通话”一词被认为是从日本引入的名词。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统一语言时,曾提到“普通话”。1904年,秋瑾留学日本时,曾组织一个“演说联系会”,内容提到普通话。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曾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成“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并定义普通话为“各省通行之话”。

并不普及的普通话

无论官话也好,普通话也好,虽然历经几百年来的演进和推广,但终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语言体系。令人惊愕的是截至2014年,虽然政府极力推广普通话,但仍有30%人口约4亿人无法用普通话交流。

语言的发展基本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官话只是被政府规定的语音语法,虽然来自官方,实际还是有民间基础的,各地方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揉进当地民间元素。普通话就是官话,而各地各方也会有差异,否则怎么会有“胡建人”呢?哈哈

可见,我们常常希望能够整齐划一,但是往往忽视个性发展,而大一统的愿望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语言也好,意识也好,人类进步发展大都如此。


知行锵锵


普通话是建国后的产物,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历史这东西比什么都乱,谁都说不清楚,但就普通话的源头是不是满语,狗屁关系都没有,虽然我不知专业术语怎么表达,但我要说的意思就是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能让全国人民都更容易听懂从而寻找的最通用、相似性最高的语言,就是能与大多数地区发音都有基本联系的语言!包括粤语,你听粤语肯定比听外国人说话更能懂!因为相似性更高,汉语只是一个统称,他不能指是哪个地区,只能说普通话在汉语里是建国后寻找出来的能让两个不同方言地区的人更加能听懂对方话的一种通用性比较高的语言,至于跟北京地区的方言更加相似这都是天意,恰巧北京及周边一些地区方言就符合这种要求,所以有所借鉴但并不能说普通话就是北京地区方言!普通话经过改良调整,就像新闻联播主持人!没有一个地区说话跟中央新闻一样!所以他是一个新型产品,跟满语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你觉得我按套路出牌吗


请提理性的问题,不要胡言乱语。汉语里面有大量的英语词汇和日语词汇,难道你提问汉人是从日本和英国移民过来形成的吗?显然很荒谬!普通话是民国初期规定的官话,从现在台湾的国语和普通话比较一下就知道,这里面没有多大差别。汉语的口语唯有北方方言使用范围最大,内部差别最小,可以互相听懂,不像南方一个县里面就有几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所以北方方言成为官话的基础是很自然的。我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官员对话不可能像欧盟那样搞几十种语言的翻译,总需要有共同的口语,这就是官话。明朝总不能只任用凤阳人做官吧?这就需要官话。官话对当地方言反过来也有很多影响,西安话南京话都与附近的县差别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阿中芳1


从我个人感受上来说,普通话源头不应该是满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没有:就语言而论,全中国东北和西南所持方言特别易懂,而西北和东南的方言相对难懂些。相关专家学者应该对这个现象作深入调查研究。咱小老百姓说什么或许都是不痛不痒或不着边调。不过权当是作娱乐,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比如本人所持方言,属西南官话,从相关史料结合家谱资料,本人所在地官方(中原政权)有效管理,应该是从明朝开始,汉文化在此的扎根和传播影响也应该主要是从明朝开始,最初的形式是军队,后军转民而扎根繁衍生息下来。本人就属屯军后代。从历史及遗留至今现状分析,习俗、语言,应该很少受当地少数民族影响,军屯区就像一座座孤岛一样,很顽强地保持着汉文化特质。我想说的是,语言,至少也保持了下来。而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主要只是声调的区别,似高普通话一个声调。比如,用本地方言读“薅豪靴西”,你当成普通话听就是“好好学习”!

所以,个人觉得,此类官话应该是在明朝形成的!

不过,有一个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根据家谱记载,大部分家族是来自江浙一带!后一细想,这也正说明了是明朝时形成的方言!因为军队是政府机构,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家只能说当时的官话!这也应该是当时政府的要求。

当时代变迁,军转民扎根后,官话就成了方言!试设想,明朝当时形成的官话与后来的清政府时期官话不同,至少在我们这应该影响不大!派来个县官来,最多也就一干人马没几人,对当地官话影响不大!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清朝,至少在我们这边远之地(黔东湘西一带)官话是承明朝的!

所以,个人以为,普通话基本上明朝时的官话。受满语的影响应该只是极个别词汇的引用,或极个别字词声调或音韵的改变。没有动摇其根本,更多的是传承!

——个人看法,欢迎指正和讨论!


普穑斋


首先这个问题就是其心可诛,是挑拨离间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汉人的母语是汉语,傻子都知道。各地都有方言。普通话好像每个省都不是吧。只有有一小搓人生下来本地方言就是普通话,好像是承德那块还是河南哪个地方记不清。要真讨论你这个伪命题的话。说道母语应该是每个省各地的方言是母语。普通话相当于清朝以前几千年社会中的官话。只是行走在中国这片大陆上供人们能交流的一种语言。南方人来北方是听不懂本地方言的。北方人同理。北方人跨省也听不懂当地方言。更别说南方十里八音。没有一个供人们交流的官话怎么整。


十三少148767320


普通话的源头肯定不是满语这是肯定的。因为满语自乾隆年往后你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已经基本消亡了,不能因为普通话里有旮旯,哈喇子,萨其马就说普通话是满语。因为普通话里面还有汉堡,派,啤酒,总不能说普通话源于英语吧。

普通话肯定是源于汉语,只是现在说的普通话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而北方官话的腔调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北方诸民族的影响。

把普通话说成母语,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普通话跟母语是完全不同得两个概念。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而非普通话,普通话只是所有使用汉语的人群都能听明白的一种腔调而已。这种腔调是所有强调共同子集。


风林火山557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文化水平不高,我不懂什么古汉语,我觉得普通话跟满语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云南方言里面有60%多的词汇都是跟普通话接近的,云南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就是声调不同,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到云南当地来考察一下,特别是在云南曲靖地区的方言是云南方言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地区,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在云南红河州泸西县城里面的人讲话同样有翘舌音,所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应该普通话跟满语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