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三国中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与智者的代表,当属诸葛亮,孔明先生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有人说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有些神化了,因为他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形象,他的能力让人感觉到鬼斧神工。罗贯中本人在这方面确实也侧重于这样写,在赤壁之战的情节中,孔明出山之前 刘备一败再败 曹操连战连捷,差距极大,为了增加戏剧冲突,情节也被描写的千钧一发,万一没借来东风曹操就胜了 给读者留下了一人力挽狂澜的印象。

同样的,在三国魏国中也有位相当杰出的谋臣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他也算牛逼的了,能够活生生地熬到曹氏三代人都死了,最后将魏国曹氏在朝中的权力转移到司马氏中。真不愧是孔明的劲敌。正史里,孔明和魏国的仲达。仲达的政治手段都是很厉害的,不相上下。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三国演义里面孔明随便虐菜同时代的所有人,历史上仔细研究才发现,孔明是小心翼翼的虐着同时代的所有人。这样一个超级天才,同时还道德度极高,并且,他还力挽狂澜,想要完成一件所有知识分子的梦想——兴复前朝。

最恐怖的事,他还失败了,作为一个悲剧英雄,让无数人同情。这已经无敌了好不好。而仲达阴谋诡计骗曹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身为人主的气魄,实用主义者。站在一个君主的角度看,谁优谁劣这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另外,从当时两个国家的国力来分析一下:当时魏国人口四百万左右,占了天下九州半,蜀国九十万左右,才占天下一州,人口相差四倍,土地相差更大。发展蜀国肯定没有魏国快,硬件相差得不是一点点,在这种条件下,孔明能挡住魏国,并且还能主动进攻魏国已经很厉害了。

而仲达每次遇到孔明,基本是大防小打,一个是不敢大打一个是试探孔明用兵。当然仲达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能隐忍不发,一忍能忍十年。从综合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孔明胜,两个人对换一下位置,仲达未必能防到死。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刘备外出打仗的时候,诸葛亮搞后勤,“足食足兵”。刘备对于孔明,是高度信任。蜀汉集团真正的核心始终都是刘关张的三人小组,诸葛亮只能算外援。到了二代时期,孔明才真正进入核心领导层,才真正有了一展抱负的机遇 。

出师表里流露出来的,除了自己心中“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执念和拳拳忠君之心,还有对刘备的知遇之恩,这种情感是很纯粹、抛开了上下级关系的情感。试想如果自己的好朋友临终之前还有未竟的心愿,你是否也会为他倾尽所有?知天易,逆天难,孔明甘愿逆天而行,以酬知己。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等到刘备死了,蜀汉内部暗流涌动,而孔明作为荆州集团的首脑,足见,他在时固然可以压制益州集团,托孤第一重臣就是孔明,让刘禅“事之如父”。刘禅即位后,刘禅再傻,也知道拿掉孔明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两人是利益共同体,让孔明掌权后倾力治国安定内外,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岂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蜀国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就是孔明了。

刘备死后,关键是那么大的权力,满朝都是党羽,竟然没有当王莽董卓曹操曹丕,居然还鞠躬尽瘁死而已把自己累死了!居然没让儿子接班,亲弟弟就是个长水校尉,居然不贪污不腐败不奢侈不享乐,对皇帝客客气气,打了败仗自求贬官,死了安排两代忠良辅政,一切承诺。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看看仲达装了三朝孙子,还要装老年痴呆再篡权,自己家子孙听了祖宗干的事都觉得缺德。

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为什么比家世显赫的司马仲达优秀?

相比之下,孔明简直贞洁烈女啊!这种大臣,哪个皇帝不想要,孙权说伊尹霍光不过如此,连司马炎都说要是有孔明这样的人辅佐就好了,康熙说鞠躬精粹死而后已迄今只有孔明一个人做到了,羡慕嫉妒两千年没断过。就连他的劲敌仲达曾评价孔明是“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仲达此语虽有贬低之词,但同时也认可了孔明的多谋。

第一他忠

无论人们对他大权独揽怎么看,他始终没有造反,没有醉心于培植自己的势力,一家人为国捐躯,所以统治者需要这么个先进典型来让臣子学习。

第二他幸

自古君王没有哪个会为一个尚未声名远播的年轻人三顾而请,文人本就心高气傲,一面想着功成名就,一面又不愿意屈身阿奉,能收到君主如此待遇的人,后人羡慕。

第三他悲

拥有崇高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的追求,却被现实的无奈多次打击,但是他百折不挠,向死而生,相比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无脑平推,人们对曲折的故事更加由衷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