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烟台蹲点,“挖”出烟台“向海掘金”的“秘密”

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山东烟台建造了全球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诞生了我国最大的油田增产设备制造商,海工装备制造水平步入全球第一梯队……

连日来,记者在烟台蹲点采访中了解到,该市坚持创新引领,着力培育海洋产业特色优势,以海工装备制造、滨海旅游为代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初春,烟台中集来福士码头,海风习习,吊机高耸,一座座“巨无霸”矗立海中。这里就是“蓝鲸1号”梦想起航的地方。

“作为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钻井深度超过1.5万米,在中国首次试采海域可燃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曾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集来福士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经理高嵩说。

位于烟台蓬莱区的中柏京鲁船业,是我国首个远洋渔船建造与技术示范基地。京鲁船业副董事长王强介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京鲁船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积极研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远洋渔船项目,产品涵盖商船、高端渔船和客滚船等多种船型,年造船能力达100万载重吨。

“高端海工制造业,不仅是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说,目前烟台拥有规模以上海工装备制造企业27家,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球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出自烟台,海工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

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中柏京鲁船业等一批海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为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8年,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产值585.7亿元。

滨海旅游业大有可为

“刚开始出海打渔,后来搞养殖,现在经营起了‘渔家乐’。”60多岁的孙长志是土生土长的烟台长岛人。与周边许多“家庭式招待所”不同,孙长志的“渔家乐”充满着“渔味”。缆绳、量器升斗、老钟表、船桅杆……他到处搜罗老物件,摆放在店里。

“如今来长岛旅游的人多了,我的‘渔家乐’年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孙长志说,国家政策落实得好,长岛发展得好,最受益的是老百姓。

2018年,烟台市将旅游业列入重点培育的八大主导产业,出台了《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中国最佳滨海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强市。

如今,烟台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度旅游消费总额突破千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其中接待邮轮游船海上游客100.6万人次。

据了解,烟台市将继续做好“海洋+旅游”大文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探索海洋牧场旅游新模式,高品质开发“岸、岛、海”一体的深度游,提升海滨休闲旅游服务品质。

深挖海洋医药“富矿”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烟台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生物医药和制品掘金‘蓝海’,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宋贤成说,目前烟台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海洋种质资源、高效养殖、海洋工业原料规模化制备、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的产业链,2018年实现产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22.9%。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是烟台高新区管委和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按照“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营”模式共同投资建设的国际化医药和健康产业园区,在孵中小微企业60余家。其中,蓝创生物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从废弃鱼皮中提取材料,研发出医用级和试剂级鱼胶原原料,用于开发系列组织修复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

由东方海洋投资19亿元建设的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是山东建设的首个精准医疗领域的科技园区,也是目前全国设计规模最大、技术前沿功能齐全的精准医疗科技园区。

布鲁拜尔公司积极进军海洋生物制药领域,设计年产血球藻达到30吨、微绿球藻20吨的生产规模。

“现在,全市7个总投资4.1亿元的‘十三五’海洋生物医药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1.9亿元,累计申请专利82项,制定行业标准13项,新增产值2.1亿元。”宋贤成说,烟台市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瞄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