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个草根,他是怎么当上大明皇帝的?

奋斗的人生更精彩11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叫朱重八,1328年出生在濠州附近的钟丽县,是正儿八经的穷苦农民的孩子,朱元璋17岁的时候,父母去世,穷的连个棺材都买不起,乡里乡亲的邻居看他可怜,一起出钱安葬了朱元璋的父母,还介绍他到附近的寺庙做小和尚,挑水打杂赚口饭吃,元朝末年天下百姓都十分疾苦,寺庙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没几天就连在寺庙都吃不饱饭了,没办法朱元璋和其他和尚一样,带着木鱼食钵外出讨饭,这一讨就是三年,也正是这三年朱元璋走过许多州府,看了太多的流民疾苦,也增加了很大的见识。

三年后朱元璋回到寺庙,听别人说郭子兴在濠州城里举旗造反,朱元璋决定去投奔。郭子兴本是濠州城里的财主,为人行侠仗义,因为受不了官使的窝囊气,召集了几千人杀掉他们,做起了元帅,郭子兴一共有5个元帅,他们就是以义气相交,也不讲什么纪律和规矩,朱元璋投了郭子兴后,朱元璋的见识和手段十分让郭子兴欣赏,郭子兴非常高兴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亲兵,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朱元璋。

这几个元帅无胸怀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还把郭子兴给绑了起来,要加以谋害,急的郭子兴家属团团转,朱元璋出马利用几个元帅之间的猜疑和矛盾把郭子兴救了出来,这时候朱元璋就给郭子兴说,在你这里我很难发展,想自己出去闯一闯拉拉队伍,郭子兴十分赞赏,给了朱元璋一笔钱后,就同意让朱元璋出去闯闯。很快朱元璋就拉起了700多人的队伍,还打了几场胜仗,收编了好几万元军,郭子兴知道后很开心,就下令让朱元璋去攻打滁州,在怎么说朱元璋的顶头上司是郭子兴,还是自己的岳父,那就打吧,没用几天就攻下来了,还占领了和州,这时候朱元璋名气大振了,不少谋士前来相投,朱元璋知道这天下要变了,很希望自己能在这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

统一天下重建太平,朱元璋也知道郭子兴这人无胸怀大志,自己读的书少,所以看到很多谋士来投奔自己,朱元璋十分高兴,还经常和他们交流,朱元璋一天就问一位姓李的谋士,说“先生啊,这天下大乱,怎么才能太平啊”,这个谋士就告诉朱元璋,秦朝的时候也天下大乱,亭长出生的汉高祖气量就很大,能容人,还不滥杀无辜,所以他就当了皇帝,朱元璋认为他的话很有见解,认真的按照他的话去做,还把他留在身边做了谋士。

朱元璋在以后的作战中,每攻占一城就严格吩咐手下,不能伤害老百姓,更不能抢老百姓的钱财,谁知道从濠州过来帮助朱元璋的几个将领寇气很重,居然纵容部下抢夺财务,还奸淫妇女,滥杀无辜,朱元璋听说后,十分生气,立马派人处理这几个将领,把财物一一归还,这个事件朱元璋得到了老百姓的极力拥护,从此以后更多的谋士来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时候势力很大了,就决定渡过长江往北发展,过了长江攻下太平后,又占领了几个城池,和朱元璋势力差不多的几个人,像什么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等的早就称帝了,这个时候郭子兴已经病死了,身边的很多人都建议朱元璋称帝,朱元璋就去请教一个叫朱升的谋士,这个谋士十分的厉害,告诉朱元璋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能正儿八经称霸天下的人,朱元璋一生是十分敬佩这些谋士,十分牢牢记住,也一直按照这9个字的方针走,最后朱元璋完成了帝业。

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对象,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他们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当他们以为可以分享富贵时,却被朱元璋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并株连九族。这两次大屠杀不过是成批地死亡,事实上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前后屠杀了四万多文臣武将。像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是元末明初文才最为出众的人物,朱元璋尊称他是“圣人”,来往宫中如同一家,因他孙儿牵扯到胡惟庸案中,朱元璋翻脸不认人,昔日的上宾一眨眼成了阶下囚。宋濂被贬到穷困的蛮荒,没几年就死在那里。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他对明王朝的功绩和诸葛亮对蜀汉王国的功绩不相上下,但他的结局和诸葛亮不能相比,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浑身不自在,最后朱元璋将其毒死后嫁祸于胡惟庸身上。

如果仅仅是出身低贱和没有文化,朱元璋大可不必有如此浓厚的自卑心理。出身高贵的人也有曾经贫寒的历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比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果实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没有文化的人不见得就没有能力;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除了李世民出身高贵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外,其余的不是市井流氓就是草莽英雄,文盲绝不是个别现象。刘邦和朱元璋的身世大同小异,可刘邦没有那么浓烈的自卑心理,对出身和文化比他高的人兼容并蓄,依其才能和特长分别委以重任。

刘邦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和胡惟庸、李善长、刘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但命运有天壤之别;前者一直得到刘邦的礼敬并寿终正寝,后者则被朱元璋处以极刑且屠灭三族。朱元璋屠杀功臣,不仅对当世的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把人们的历史观导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即皇帝屠杀功臣是逼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的千秋大计和王朝的长治久安,不杀掉那些打天下的患难兄弟,他们就会造反作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