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斯大林"

起源: 當1942-1943年、德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肆虐時,在炮火紛飛的東部前線,蘇軍要求獲得新型裝備的呼聲愈發高漲。從1943年 開始,位於蘇聯腹地、車里雅賓斯克市的"坦克城"工廠接到命令,研發一種擁有強大火力和厚重裝甲的重型坦克。該項目最初被賦 予了"237工程"的代號,到1943年秋季,其原型車已初具雛形。 儘管給人以外觀龐大的第一印象,但IS-2全重只有46.25噸,相當於虎王坦克的三分之二。在設計上,該車的許多特徵都繼承自 1943年初服役的KV-85坦克,擁有一門大威力的122毫米炮,另外巨大的鑄造炮塔和厚重的傾斜裝甲也是其設計特徵。實驗中,IS-2 的車身被可以抵擋75毫米反坦克炮在800米外的射擊,122毫米主炮能在1000米外使德國重型坦克失去戰鬥力。 作為重型坦克,IS-2最值得稱道之處在於可靠性,根據蘇聯對繳獲"虎王"的試驗,其平均行駛10-15公里就要遭遇一次故障, 而IS-2的平均故障里程超過了80千米;同時,其另一個亮點在於續航力,IS-2的公路行駛里程達到了240千米,而虎王的行駛里程只 有110公里,這賦予了前者展開大規模縱深突破的能力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生產與編制:

IS-2於1943年12月正式投產,但"坦克城"工廠缺乏火炮部件和熟練工人,令其製造進度一度相當緩慢。到1944年1月,只有70輛IS-2完工,然而在廠長薩爾茨曼(Saltzmann)的強力領導下,"坦克城"到同年8月實現了月產250臺的指標。二戰中,共有3390輛IS-2在此竣工,是德國虎式和虎王坦克的1.85倍——這一點也保證了蘇軍能源源不斷地發起攻勢。 蘇軍為IS-2組建了全新的特殊部隊——近衛獨立重型坦克團。這些單位被下轄21輛IS-2坦克,每5輛一個連,一共4個連,在前線往往被配屬給給方面軍、集團軍甚至是坦克軍,任務是充當尖刀部隊,突入德軍重兵防衛的前線地段。到1945年,由於IS-2產量充足,不僅大量近衛重型坦克團參加了戰鬥,還第一次出現了所謂的"近衛重型坦克旅"。 近衛重型坦克旅裝備65輛IS-2坦克、3輛SU-76自行火炮和若干裝甲車,實力相當於1.5個德軍重型裝甲營(45輛坦克)。在二戰期間,共有7個獨立近衛重坦克旅被組建,其中第7和第11近衛坦克旅更因在柏林戰役中的作用而彪炳史冊。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部署與戰術:

許多書籍虛構了IS-2與虎式捉對廝殺的景象,但這一幕在蘇德戰爭中極少發生:這不只是因為虎式數量稀少,而且上述做法違背了蘇軍對IS-2的使用原則。從服役後,蘇聯人便在對IS-2的部署進行調整,尤其檢討了與德軍重型坦克的戰鬥,不久,IS-2便脫離了"坦克獵手"的角色,併成為突擊部隊的"攻城錘"。在前線,指揮官會選擇防禦薄弱的地段作為突破口,此時它們的主要阻礙不是德軍的重型坦克,而是步兵和反坦克單位,如75毫米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小組。具體而言,IS-2肩負的戰場任務有三個:首先,是在戰鬥打響前,運輸突擊部隊抵達戰線後方1000米處;其次,是當進攻發起後、在T-34吸引和削弱敵軍火力的同時,用大威力主炮摧毀敵軍目標;最後,當第一道防線突破時,IS-2坦克團將前進,領導T-34部隊發起突破。面對多重防線時,這一戰術將被循環執行下去,直到部隊達成戰鬥任務。 防禦戰中,IS-2經常與重型自行火炮編組,作為"支柱"扼守在敵軍的必經之路上。但這些戰術施行中遭遇的問題是,由於缺乏通信設備,無論進攻還是防禦,突發情況時常會打亂部隊的作戰安排,使IS-2無法相互配合——這也是IS-2在損失較大的原因所在。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戰鬥歷程:

IS-2服役之前,蘇軍普遍存在著"重型坦克一無是處"的看法——尤其是1942年後,曾經令德國人膽戰心驚的KV坦克開始暴露出行動緩慢的特點,其引以為豪的裝甲面對虎式也不堪一擊。 但IS-2的服役改變了一切。1944年春季,IS-2坦克在烏克蘭首次投入戰鬥,並逐漸為前線官兵熟知。這些"秘密武器"分佈於數十個獨立近衛重型坦克團和重型坦克旅,它們在同德軍的較量中印證了斯大林的格言:"沒有戰無不勝的軍隊。"1944年夏,第57獨立近衛重坦克團參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摧毀了至少34輛敵軍坦克,其中6輛是"虎王",這是IS-2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令德軍在1942年後再次感受到蘇聯重型坦克的威脅。到1945年,IS-2坦克已經成為蘇軍宣傳機器的寵兒、以及攻堅和突破的重要武器。 在後方,IS-2的改進也在進行。1944年底開始,一種名為IS-2(1944)型號正式登場,特點是擁有加厚的裝甲,車體的防彈性能也得到了改良。戰爭期間及戰後,曾有約250輛IS-2被提供給中國、波蘭、匈牙利和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及其軍隊。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主炮:在設計之初,設計師們曾先後考慮過為IS-2安裝85、100和122毫米主炮, 但獲悉德軍虎式和豹式大量服役後,威力最大的122毫米炮很快替代了其他方案。不僅如此,122毫米炮的一個優勢是:可以沿用陸軍加農炮的現成設計,並且不用考慮新開炮管和彈藥生產線的問題。

經改進,IS-2裝備的主炮在1943年末問世了,其首次測試即大獲成功:在1500米距離上,該炮發射的穿甲彈不僅擊穿了豹式的前裝甲,還對車內結構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IS-2的坦克炮原型為陸軍的A-19型加農炮,該炮研製於1930年代,是二戰蘇軍遠程炮兵的火力核心。與原型A-19相比,作為坦克炮的D-25T重量更輕,早期採用了螺紋式炮閂,1944年後改為半自動立楔式炮閂,減少了坦克手裝填的操作時間。但即使如此,由於122毫米炮彈的分裝設計,IS-2的開火速度依舊相當緩慢。早期的IS-2理論射速為1.5發/分,1944年型提高到4發/分,但依舊低於虎式的10發/分和豹式的15-20發/分,這在坦克戰中導致了巨大的劣勢。另外,D-25T火炮長度超過5米,在街道和森林地形帶來了一定的行動不便。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IS-2的D-25T主炮以陸軍的122毫米加農炮為原型

裝甲防護:

在設計之初,軍方便要求IS-2坦克能抵禦德制75和88毫米炮的遠距離射擊,而IS-2基本滿足了這一技術要求。與當時蘇軍主力坦克T-34相比,IS-2的裝甲相當厚重,早期型擁有最大120毫米、75度傾斜的車體前裝甲,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為100毫米,側面為90毫米,超過了虎式坦克的防護水平。1944年春,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邊境,一個裝備IS-2的重坦克團曾與德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交火,儘管多次遭遇遠距離命中,但IS-2還是在1500-2000米外抵擋住了75毫米和88毫米主炮的反覆射擊。

在1944年型的IS-2坦克上,該車的防護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其前裝甲統一為60度傾斜的佈局,厚度為120毫米,大幅提高了跳彈幾率,但部分車輛的裝甲質量問題仍令部隊頭痛不已。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蘇軍攻入德國本土之後,面對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軍步兵,IS-2坦克乘員會在車體側面堆放沙袋、備用履帶和繳獲的彈簧床墊,以誘爆火箭彈彈頭,在1945年的柏林戰役中,這些臨時防護措施卻大幅提高了車輛在巷戰中的生存概率。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1945年,一輛加裝炮塔附加鋼板的IS-2在柏林街頭。

彈藥:

由於傾斜裝甲壓縮了車體空間,且122毫米炮彈尺寸巨大,IS-2的載彈量只有28發,這一點制約了其戰鬥表現,尤其是在與敵方坦克交戰的情況下。不僅如此,鑑於IS-2的任務以火力支援為主,因此在常規情況下,該車搭載的爆破彈和穿甲彈比例大約為4:1,這也意味著,在遭遇敵軍坦克時,IS-2只有7-8發穿甲彈用於自衛。

由於重量巨大,為便於裝填,IS-2的彈藥不得不分為兩部分存放,彈頭存放於炮塔彈藥架上,發射藥則儲存於車體中。彈藥型號主要有三種,首先是25公斤的BR-471型穿甲彈,1000米距離垂直穿深達到了150毫米,對德軍坦克構成了巨大威脅。到1945年春,該穿甲彈的改進型——BR-471B也陸續下發,其擁有更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外形,,穿甲能力也較原型提升了大約5-10毫米。

在戰爭期間,IS-2攜帶更多的是OF-471型爆破彈,該型炮彈全重25千克,使用與BR-471型穿甲彈相同的發射藥,內裝炸藥3.5千克,經常作為穿甲彈的替代品使用,根據前線部隊報告,該炮彈即使無法擊穿裝甲,也能震傷坦克內的乘員,使對方坦克喪失戰鬥力。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IS-2裝備的彈藥,從左至右依次為:發射藥、OF-471型爆破彈、BR-471型穿甲彈。

指揮與通信:

在整個二戰期間,裝甲部隊的通訊始終是蘇軍的短板。即使精銳的IS-2部隊也未能實現電臺的100%普及,種種缺陷導致的結果是,蘇軍只能在戰鬥打響的最初階段有效運用IS-2。

確切地說,進入戰鬥後的最初2公里範圍內,坦克部隊還能按計劃行動,但很快,隨著戰鬥的進行,噪聲、爆炸、硝煙——戰場上的一切都在干擾著坦克手們的觀察,他們難辨方向,並開始各自為戰,使IS-2的技術優勢無法全部轉化為戰術優勢,

但對IS-2車組幸運的是,每輛坦克都有一臺10P 或10RK型無線電接收裝置,連長和團長指揮車則配備了全套電臺,這使得IS-2較其它坦克擁有更好的協同作戰能力。

10P和10RK型電臺由蓄電池提供電能,最大通信範圍為20到25千米,但只是在空曠地帶和車輛靜止狀態下的理想數據,在作戰中,其實際通信範圍約為5-15千米左右,該電臺擁有通話和電碼兩種通訊模式,能使用兩個頻率同時通訊。另外由於發動機噪音巨大,所有IS-2的成員均配發了 TPU-4-Bis型通話系統,該系統由一部耳麥和一個喉部送話麥克風組成,用於戰場車組內部的交流通訊。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IS-2裝備的10RK型無線電臺實物.

動力系統:

IS-2擁有4名乘員,其中駕駛員位於車體前方位置,通過操縱桿進行駕駛IS-2擁有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而驅動整個坦克的動力則來自尾部的V-2柴油機。

IS-2使用的V-2柴油機是二戰期間蘇聯坦克的標準動力來源,該柴油機研製於1930年代,重750千克,擁有12個氣缸,輸出功率650馬力,具有良好的起動性能、加速性,燃油消耗率相對較低。在V-2發動機推動下,IS-2的公路行軍速度能達到37千米/時。當然,這屬於理想狀態下的功率輸出,由於戰時生產工藝惡化,其性能很難達到這一水平。

與德軍坦克裝備的汽油發動機相比,IS-2的柴油發動機有簡單可靠、不易起火燃燒等優勢,但質量並非完美無瑕,一般情況下,IS-2裝備的V-2發動機輸出功率只有520馬力,理論工作時間為350小時,但實際僅為150小時左右。同樣,由於越野行軍會加大發動機的工作負荷,其在戰場的行駛速度通常只有10-15千米,但由於IS-2的全重僅為46噸,且扭杆懸掛系統和變速箱屬於相對成熟的設計,因此與德國重型坦克相比,IS-2很少面臨故障、維修甚至起火報廢的問題。

紅色沙皇的移動堡壘 二戰蘇聯

IS-2坦克裝備的V-2發動機,該設備也是二戰蘇聯坦克的動力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