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北联,寻找红色印迹

悠悠梅江河,多少英雄魂。梅江区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中央苏区全盛时期,先后是中央苏区闽西(闽粤赣)、福建省南部区域,无数英雄儿女在这片热土上前仆后继,黄桓泰、林一青、杨广存、朱云卿等一大批梅籍儿女,为苏区的巩固与各项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

为了“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初心,《南方日报•梅江视窗》推出“红色梅江”专栏,首期聚焦“北联星火”系列报道,带你走进梅江,走进那个曾经历艰苦卓绝斗争的峥嵘岁月。

行走北联,寻找红色印迹

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地处西阳、白宫、城东、丙村等地交界的偏僻山区,在西阳革命和解放战争中作为一个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牺牲了三位革命战士。北联村2017年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村”,是梅江区唯一的省定红色示范村。在“红色村”建设中,西阳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挖掘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苏区革命精神,修建了北联红色基因馆、渡口之战遗址,修缮提升了烈士故居、革命烈士广场、红色革命通道、武工队联络点旧址、茅坪之战遗址等,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初具雏形。

从梅城秀兰桥开车往223线行走约7公里,在梅子坝大桥前左侧,竖立着一块大红的牌子:北联村——广东省党建工程示范村。

进入村道,左边是陡峭山边的铁轨,右边是悠悠东流的梅江。村道就在铁路与江水之间, 原先只有3米的村道扩宽到了5.5米的双车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的山村,满眼翠绿。开车行走在宽敞的村道上,两旁长出新绿的树木竹林随风摇曳,柚子花香扑鼻而来。汽车穿行在一条绿色通道上,伴随梅江两岸风光一路向东,经过塘青村口,经过青草铺小村庄、马和村口,车行约6公里,便到了北联村委,一个叫蓼子坝的地方。开启了寻找红色印迹的一天旅途。

第一站:红色基因馆

这是一栋白墙灰瓦的三层崭新建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是西阳镇着力打造的集村情党史展示、党员教育培训、党员群众活动以及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红色基因馆”。

西阳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了林一青、古大存、龚楷、刘永生、叶明章、丘璋、丘克辉等一批著名革命人物的光辉足迹,留下了他们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革命旧址和红色遗存。如今,他们和其他西阳革命先烈的革命历史和事迹、他们曾经读过的书籍、用过的物品等就陈列在一楼大厅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浓缩简练的文字,让游人铭记历史,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第二站:渡口之战遗址

从红色基因馆出来,步行百米,一块“蓼子坝渡口”的牌子竖在梅江边上,在一棵硕大的古榕树下,矗立着的一尊“三壮士”的雕像,雕像是纪念1948年春天蓼子坝渡口的那场战斗。当年闽粤赣边纵队按上级要求控制梅江河段,对来往商船征税,保证部队的军需,同时加强封锁国民党的军运。那日,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独立第一大队事务长林照生带领两位队员撑着小船到江中征税,与乔装成普通商船的敌船相遇。敌人故意让小船靠近,然后用机枪扫射,林照生不幸中枪受伤,幸被岸上的游击队员救起。雕像中那位单腿跪着,右手捂着左肩伤口仍紧握驳壳枪战斗的战士,就是林照生的原型。雕像凝固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站在梅江河畔,春风轻扬,江水悠悠,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而用先辈的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已是安逸祥和,岁月静好。

第三站:一屋三烈士的诚怡公祠

沿着红色革命通道行走两公里,就到了北联乐潭坑(中心屋),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山窝,山高林密,溪水潺潺。在革命战争时期,北联一带的群众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就在这个小小的客家山村,诚怡公祠的林照生、林超矩、林超桂以及中心屋的林金源林镜源兄弟、林西、林哲胜、林耐冬、丘胜元、林超石、林铨元等进步青年,参加了游击队。成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积极配合游击队开展活动,开展了减租减息筹粮支援前线,动员参军参战,配合武工队收缴枪支弹药,参与煤油烧金盘桥,剪断由蓼子坝到梅城的电话线革命活动等。

乐潭坑的革命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反动派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1948年9月,国民党包围了乐潭坑,在中心屋抓走了林超炬、林超桂、林照生。同月他们在丙村英勇就义。

走进修葺一新的烈士故居诚怡公祠,里面已布置了烈士事迹图文,故居房内保留有烈士们用过的灯、碗、瓷具、床、柜子、椅子等。北联村老支书林挺生会对参观故居的游客讲解中心屋的革命历史故事。让游客在领略秀美山村的同时,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先烈们的崇高敬仰。

第四站:茅坪之战遗址

沿着乐潭坑的溪水往里行走一公里,一块“茅坪之战遗址”红色牌子隐掩在绿树之间,牌子下面是涓涓溪流。

北联村溪流当年鱼虾、石螺丰盛,游击队员为了改善伙食,不时会结队下溪捞鱼摸螺。在一次摸螺过程中,游击队长张再生发现国民党兵正向村内移动,情急之下,鸣枪警示,边鸣枪边撤退。正在摸螺的队员们听到枪声,迅速撤退。部分未来得及撤退的游击队伤病员,在村民帮助下转移到后山林,游击队员的物品被村民塞进灶膛,躲过国民党官兵搜查。国民党追兵由于人生地不熟,追无目标,查无结果,只好无功而返。

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北联已在新农村建设中显现新貌。村民以种植柚子枇杷等果树为主,正值枇杷熟时,串串深黄浅黄的枇杷挂满枝头,每年此时,便有城里游人远道而来,采摘枇杷。北联山村也成了梅州市民徒步、自行车骑行的热点线路。2018年12月9日,梅江区举行的“穿越千年嘉应,情醉诗画梅江”的万人徒步活动就从北联经过。

据北联村支书丘勇平介绍,在“红色村”建设中,相关部门还将北联村寥子坝至潮塘村的古道进行修整,建设生态休闲健身绿道项目,将北联村寥子坝——茅坪——马和——寥子坝的环村道路进行修缮提升,使之成为与塘青、黄坑、百岁山相通的健身绿道,打造成梅州城郊革命传统体验与生态休闲健身结合的重要目的地。(朱红娜)

【来源】梅江视窗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