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叛明降清大將,三藩漢王之一,他為何堅決不跟隨吳三桂反叛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下達裁撤三個漢王藩鎮——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決定。吳三桂隨即起兵反叛清廷,耿精忠也很快舉兵跟隨,但同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卻欣喜若狂,聽從康熙皇帝旨意準備帶領部族回遷。同為叛明降請的大將,同為清廷晉封的漢王,尚可喜為何不同吳三桂、耿精忠一起舉兵反叛呢?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1、出身不同,觀念不同

吳三桂出身遼西將門世家,屬於將門虎子那一類的人,其父吳襄更是錦州總兵祖大壽的妹夫,典型的官宦子弟。耿精忠更是第三代靖南王,肅親王豪格的女婿,和碩額駙。而尚可喜就不一樣了,家裡時代務農,母親早亡,顛沛流離的直到二十歲被毛文龍收養為義孫,才算是安定下來,能夠吃頓飽飯。

看出差別了嗎?對於農民出身的尚可喜來說,自己能夠擁有今天這樣幸福快樂的日子,能夠當上朝廷的平南王,成為一代王侯那是以前做夢都夢不到的事情。還造反?吃飽撐的沒事幹啊?好不容易有了幾天好日子過,好不容易得到的榮華富貴、位極人臣,尚可喜是斷然不會跟隨吳三桂、耿精忠這兩個沒吃過苦、捱過餓的小子反叛的!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2、清廷以厚恩待之,不忍反叛。

在清初晉封的五個漢人王中,尚可喜可能是清廷最為厚愛、恩賜最多的一個。被明軍所害,尚可喜的妻妾子女全部投水而死,可謂是妻離子散,無奈之下的尚可喜投降清廷。皇太極對於尚可喜的歸附甚是欣喜,出城遠迎三十里並賞賜珍寶無數。受到極高禮遇的尚可喜也沒有讓皇太極失望,跟隨皇太極屢立戰功,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清軍入關立下不世功勳。

順治六年,順治皇帝又將尚可喜晉封為平南王,令其鎮守廣東,顛沛一生的尚可喜終於有了一個安穩的家。面對清廷的厚恩,尚可喜確實不捨得反叛,自己已經貴為王侯,就算翻盤成功了還能當上皇帝?不可能的!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3、與做逍遙快活的廣東土皇帝相比,反叛清廷根本不在尚可喜的選項之中。

尚可喜鎮守廣東以後,先是根據清廷的安排,逐漸肅清南明朝廷殘敵,鞏固了廣東的統治以後,開始逍遙的做起了廣東的土皇帝。顛沛流離、戎馬一生的尚可喜開始展現自己超乎常人治理地方政權的本事,對於廣東而言,他完全是一個開明的盛世之君,注重教化、休養生息、安撫南明遺民、維護社會秩序。他還在廣東私自徵收稅負,一度成為三藩之中最為富有的藩王。有這樣的小日子過著,不比當個皇帝舒服?不比造反來的痛快愜意?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4、廉頗老矣、鬥志全無

吳三桂舉起反叛清廷大旗的時候,已經61歲,算是一個土埋到脖子的老人了;耿精忠最為年輕,才30歲,年富力強、風華正茂;而尚可喜此時已經69歲了,土都埋到眉毛了。別說是安逸舒適的生活早讓其喪失了鬥志,就這個年齡而言,尚可喜也無法上馬持劍,征戰沙場了。和吳三桂不同,尚可喜並無多大的宏偉志向,自順治十二年到康熙十二年,尚可喜曾經連續十一次向清廷上疏請求迴歸故里養老。在終於得到朝廷允許,康熙皇帝的恩旨以後,尚可喜欣喜若狂,立馬準備回遷事宜。從該表現可以看出,尚可喜上朝廷上疏年事已高,落葉歸根的請求並不是虛與委蛇,而是真的老了,想回老家了。所以,面對吳三桂的反叛,尚可喜全然沒有動心,也再沒有了當初的鬥志和勇猛。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奈何,尚可喜老先生養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兒子尚之信,看見吳三桂和耿精忠兩個藩王反叛弄得火熱,眼熱的尚之信對於父親的無動於衷甚至發兵牽制反叛部隊的舉動很是不支持。你老了,我還年輕啊?你享受夠了,我還沒享受呢!尚之信小兒不想失去做廣東土皇帝的機會,甚至還想再反叛成功以後坐上更高的位置。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這小子發兵圍困了尚可喜府邸,把他爹圈禁起來,掌握了廣東的最高統治權,舉兵響應吳三桂。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死於被自己兒子圈禁的府邸,享年73歲。可憐這個英雄一世的老將,最終被自己的兒子連累的晚節不保,悲慘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