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下达裁撤三个汉王藩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决定。吴三桂随即起兵反叛清廷,耿精忠也很快举兵跟随,但同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却欣喜若狂,听从康熙皇帝旨意准备带领部族回迁。同为叛明降请的大将,同为清廷晋封的汉王,尚可喜为何不同吴三桂、耿精忠一起举兵反叛呢?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1、出身不同,观念不同

吴三桂出身辽西将门世家,属于将门虎子那一类的人,其父吴襄更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的妹夫,典型的官宦子弟。耿精忠更是第三代靖南王,肃亲王豪格的女婿,和硕额驸。而尚可喜就不一样了,家里时代务农,母亲早亡,颠沛流离的直到二十岁被毛文龙收养为义孙,才算是安定下来,能够吃顿饱饭。

看出差别了吗?对于农民出身的尚可喜来说,自己能够拥有今天这样幸福快乐的日子,能够当上朝廷的平南王,成为一代王侯那是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事情。还造反?吃饱撑的没事干啊?好不容易有了几天好日子过,好不容易得到的荣华富贵、位极人臣,尚可喜是断然不会跟随吴三桂、耿精忠这两个没吃过苦、挨过饿的小子反叛的!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2、清廷以厚恩待之,不忍反叛。

在清初晋封的五个汉人王中,尚可喜可能是清廷最为厚爱、恩赐最多的一个。被明军所害,尚可喜的妻妾子女全部投水而死,可谓是妻离子散,无奈之下的尚可喜投降清廷。皇太极对于尚可喜的归附甚是欣喜,出城远迎三十里并赏赐珍宝无数。受到极高礼遇的尚可喜也没有让皇太极失望,跟随皇太极屡立战功,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清军入关立下不世功勋。

顺治六年,顺治皇帝又将尚可喜晋封为平南王,令其镇守广东,颠沛一生的尚可喜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面对清廷的厚恩,尚可喜确实不舍得反叛,自己已经贵为王侯,就算翻盘成功了还能当上皇帝?不可能的!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3、与做逍遥快活的广东土皇帝相比,反叛清廷根本不在尚可喜的选项之中。

尚可喜镇守广东以后,先是根据清廷的安排,逐渐肃清南明朝廷残敌,巩固了广东的统治以后,开始逍遥的做起了广东的土皇帝。颠沛流离、戎马一生的尚可喜开始展现自己超乎常人治理地方政权的本事,对于广东而言,他完全是一个开明的盛世之君,注重教化、休养生息、安抚南明遗民、维护社会秩序。他还在广东私自征收税负,一度成为三藩之中最为富有的藩王。有这样的小日子过着,不比当个皇帝舒服?不比造反来的痛快惬意?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4、廉颇老矣、斗志全无

吴三桂举起反叛清廷大旗的时候,已经61岁,算是一个土埋到脖子的老人了;耿精忠最为年轻,才30岁,年富力强、风华正茂;而尚可喜此时已经69岁了,土都埋到眉毛了。别说是安逸舒适的生活早让其丧失了斗志,就这个年龄而言,尚可喜也无法上马持剑,征战沙场了。和吴三桂不同,尚可喜并无多大的宏伟志向,自顺治十二年到康熙十二年,尚可喜曾经连续十一次向清廷上疏请求回归故里养老。在终于得到朝廷允许,康熙皇帝的恩旨以后,尚可喜欣喜若狂,立马准备回迁事宜。从该表现可以看出,尚可喜上朝廷上疏年事已高,落叶归根的请求并不是虚与委蛇,而是真的老了,想回老家了。所以,面对吴三桂的反叛,尚可喜全然没有动心,也再没有了当初的斗志和勇猛。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奈何,尚可喜老先生养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儿子尚之信,看见吴三桂和耿精忠两个藩王反叛弄得火热,眼热的尚之信对于父亲的无动于衷甚至发兵牵制反叛部队的举动很是不支持。你老了,我还年轻啊?你享受够了,我还没享受呢!尚之信小儿不想失去做广东土皇帝的机会,甚至还想再反叛成功以后坐上更高的位置。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这小子发兵围困了尚可喜府邸,把他爹圈禁起来,掌握了广东的最高统治权,举兵响应吴三桂。

同为叛明降清大将,三藩汉王之一,他为何坚决不跟随吴三桂反叛

康熙十五年,尚可喜死于被自己儿子圈禁的府邸,享年73岁。可怜这个英雄一世的老将,最终被自己的儿子连累的晚节不保,悲惨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