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連續講解3遍,孩子還是沒能明白,你會怎麼辦?

衣童家族


有幾次我看我老婆輔導孩子家庭作業,每次都用到我們成人的思維去分析問題,不要說連續講解3遍了,估計再講10遍也不一定能聽明白。

後來,我跟孩子媽媽說,你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儘量注意孩子的年齡,他們不像我們思維比較成熟,他們的思維偏向於具象化的思維,不像我們成人思維抽象的東西也能快速明白。那麼他們接受起來,儘量用簡單的話語,用他們能看得見的東西或者圖形來代表,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會快一些。

為什麼要給孩子畫一些圖形呢?就是因為思考,尤其是抽象思維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的,抽象思維可以說是最難的思維,要理解起來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幫助孩子理解稍微抽象的東西,就一定要用到圖形這樣的形式,他們可以通過圖形的表現直接的看到思維思考的過程,他們就只需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抉擇,就能快速的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也就能快速理解相關內容。

有時候,我們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也用到了畫圖的方式,但是孩子理解起來還是出現問題,還是搞半天不明白。我自己輔導孩子也經歷了這樣的好幾次,我發現了一個核心的關鍵點,就是孩子即使把圖形也畫出來了,但是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還是出現錯誤、判斷出錯,其原因往往是第一步的起始點就錯了。我比較懶,就不給大家把具體的圖找出來說明了,還是用文字給大家說明吧。

比如小華住在3樓上,但題目沒有標註是3樓,需要做出判斷。畫圖都畫對了,但是在判斷的時候就出錯 了,這時候如果讓孩子從最下面往上,把1這個樓層標註出來,他就能快速理解和判斷結果是什麼。但是我在指導孩子做這道題目的時候,忽略了這一點,他在判斷決策的時候就不斷出錯。

從這一個案例當中,我們一定要清楚,孩子的思維步驟、程序是混亂的,如果他不會判斷第一步,那後面的步驟就往往會出錯。所以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孩子判斷哪個是起始點,哪個步驟是第一步。

總結

把上面所說的內容總結起來,就兩點:用圖形化的形式幫助孩子進行思考;注意孩子解決問題的步驟,尤其是很多被我們忽略的第一個起始位置。

我是童教雷老師,關於教育的問題可以加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分享各種教育經驗和學習作文、數學的圖形化思維的方法。


童教雷老師


謝謝信任。

輔導孩子們做家庭作業,連續講解三遍,孩子還是不明白,你會怎麼辦?

我的孩子們作業需要輔導的是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和括號問題。

我記得一開始的時候,不光講解三遍,大約有五六次吧,當時會了,一會兒又忘了。我沒有急,因為我知道,這是幼兒剛開始接觸,一定會有困難的。

我想,再著急我也不能發脾氣,如果我發脾氣,孩子會害怕、會更著急、越著急越不會,這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每當孩子不會做題而著急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們以鼓勵、信任的眼神:寶寶彆著急,慢慢的想,先做乘除後做加減,有括號就先做括號裡的?寶寶是最認真的……。有時候我還會和孩子們輕輕地碰觸額頭,以示我對他們的愛。

孩子們看到我的鼓勵的眼神,聽到我的表揚,孩子們的眼神堅毅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訓練,孩子們記住了,記牢了。

有時候我會故意地說,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也可以一步一步挨著做,不用管加減乘除……"不對!應該先乘除後加減!如果有括號就先做括號裡的""寶寶們!說得對!你們真肯動腦筋!"

有時候我還會跟孩子們說,總分進入前10名,咱們去旅遊。放假還可以看電視。孩子們認真地點點頭。

說實話,我給孩子講解到第二次的時候,看看孩子無助的眼神,我想發火又實在不忍心:自己小時候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我抓住了孩子們內容一多掌握的就慢的特點,我幫孩子們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晚上做完家庭作業後,就預習明天要學習的課程,他們基本知道了70%,上課老師講的知識,他們基本算複習了。

不久,孩子們償到了提前預習的甜頭。

預習時我掌握著必要時候"點"一下。有時候讓他們先講給我聽。孩子們可認真了。

我們很快就基本不用輔導作業了,除非特殊情況。

我覺得對孩子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你咋這笨啊!你好不了了!你看看xxx就比你強!……"孩子們的自尊心是極強的。如果孩子們的自尊心被挫敗,要想回復是比較難的。

跟孩子不能亂髮脾氣,遇事先問問他們的想法。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們真的很聰明!記住!對孩子們要多表揚!表揚出人才!真的!

不要著急,誰家都是這樣過來的。拿出200%的愛及耐心,好好陪孩子們長大成人。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孩子們長大了就會離開你遠走高飛了,想孩子了只能靠視頻。

祝你和孩子一切都好!


龍王廟9595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能孩子的基礎特別差,那麼存在這種現象就很正常。

學生有可能不知道差生是一個什麼情況,可能僅僅是從成績上面去看啊,每次考試都考不好,那麼就一定是差生。那麼這樣的體會,他們可能感受不到。有一次我的女兒給同桌講一道題,這道題很簡單,他說他都跟他講了10多遍,但她就是不理解,他說他都要氣瘋了。所以說成績差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不足為奇,那麼這位家長性格稍稍不好一點,可能就火爆脾氣就來了,動輒拳頭相加。

那麼另一種情況可能還是基礎還行吧,但是遇到的題可能難度比較大一點。裡面可能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他一時可能難以理解。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還是確實理解不到,因為基礎原因理解能力。那另一方面,我們家長的講解方式,思維方式有可能有問題,我們一道題不同的人講解,可能使用的方式可能不一樣,那麼有些方式可能還是比較接受,有子方式可能孩子就是不理解。這個是我們大人就想一想,或者讓孩子描述一下整個過程整個理解,然後看一下它的哪些方面出問題了,嗯,找到某一個點,我們大人在想其他的方法,想辦法能不能讓他理解。當然任何情況下你也不要指望你的講解能夠讓所有的孩子都明白,有一部分孩子始終不明白是很正常的。如果都能講懂的話,就應該不會出現差生了。

不管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大人都要控制自己情緒,儘量不要發火。一方面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大人可以尋求幫助,尋找一種更好的講解方式能讓孩子明白,如果實在不明白就算了,因為我們每個孩子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不是對所有的知識點,所有的題都能夠做到融會貫通或者理解到位。


楊鍋來了


在沒有學習育兒知識之前,我可能會非常生氣,而且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對孩子大發脾氣。

幸運的是,當我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與困惑的時候,及時地進行了育兒知識的學習,包括聽講座、微課,以及向書本學習。

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僅讓我掌握了正確科學的育兒方法,從而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也把這些方法變成文字分享給了更多的讀者。

那麼,當我們遇到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連續講解3遍,甚至更多遍,而孩子還是沒能明白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與同情。

遇到這種情況,其實孩子比父母更著急、更難過、更沮喪、更挫敗。如果父母衝孩子發脾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對學習失去信心。

“孩子,這道題確實有點難,不要急,慢慢來!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

父母的理解與鼓勵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問題的方法。

其次,耐心地幫助孩子查找原因、尋求對策。

問一問孩子當天的在校學習情況,是因為上課的時候沒認真聽講?是因為作業太難了?還是因為學的慢、不開竅?

只有找準原因,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如果是因為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孩子就會在下次上課時更加專注。如果是因為作業太難了,父母不妨多點耐心,多給孩子講解幾次。

如果是因為孩子學的慢、不開竅,千萬不能逼迫打壓孩子,父母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趕上來。記得有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曾經說過,在一個班級裡總是有個別孩子確實存在很用功,卻學不會的情況。

第三,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

除了要向孩子瞭解在校學習情況,也要私下和老師進行溝通,全面掌握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這樣才能有個客觀整體的判斷,以便於採取最恰當的解決辦法。

同時,也可以就具體的難題和老師進行溝通,父母畢竟不是專業的老師,在解題思路上難免存在一些欠缺,有的時候,也許不是孩子理解力的問題,而是父母的講解方式存在問題。所以,也可能存在父母錯怪孩子的情況。

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父母檢查孩子作業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應出父母育兒水平的高低。

您好!我是百合媽媽,80後職場寶媽,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熱愛讀書、碼字,喜歡運動、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智慧寶媽”。每日與您分享我在育兒路上收穫的感動與成長!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您有什麼育兒的心得與體會,也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合媽媽讀心理


通常這種事兒我還真的沒遇到過,最多我也就是講兩遍就能解決問了。雖然極少有“講三遍”的經驗,但是我覺得我的“講兩遍”經驗也應該會有一些參考意義。

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一定要相信問題不是出在了孩子身上,否則你會心態崩掉的,一旦心態崩潰了,那麼你講什麼對孩子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聽得進去的。因為那個時刻他更關注的是你的脾氣,孩子更在乎你什麼時候開始暴走……


在心態不好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去輔導孩子,因為非但沒有效果,還會導致大人和孩子都在浪費時間,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孩子的不自信或者厭學。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冷靜冷靜,實在不行就先走開一下。

第一遍不懂的時候先不要著急講第二遍

第1遍還是沒有聽懂的情況下,那麼兩種可能,一種是你講的不清楚,第二種可能是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說害怕你的原因或者是想簡單了的原因導致他說聽懂了。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當孩子說他懂了的時候,你讓孩子給你講一遍!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能夠跟你講清楚了,那麼他是真的可能懂。讓孩子給你講一遍的好處非常大,其實你在聽孩子你講的過程中,你就知道他的問題出在哪了!我們把這個稱之為“說題”。


這樣做你還會收穫到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在未來孩子在聽你講題的時候,他不敢隨便說“我懂了”。

不要總是教“題”,儘可能去教“思路”;多動筆,少動嘴

這是我在輔導孩子時候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要去僅僅講一道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導習慣”,如果能就題講題還是很有可能,僅僅是會做這一道題了而已,但是他們並沒有掌握這一類題的思路。我比較喜歡一邊給孩子講這道題的時候給他進行一定的稍微拓展,或者是給他進行一種把題目稍微變化一下的練習。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只靠嘴去給孩子講題,一定要用筆動筆寫,把所有過程給孩子寫清楚了,尤其是一些需要畫圖分析的時候,“圖形理解”往往會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專題模塊”輔導很有必要

所謂的專題性輔導指的是你可以將一類知識點進行整理、綜合。把相應的解題方法解題思路以及對應的例題集中給孩子進行串講。

比如我曾經輔導孩子,寫雞兔同籠類題目的時候,給他把幾乎所有的方法整理了一遍。然後我們拿時間出來集中去學習這一個專題,這樣的話孩子的理解是一個系統性的理解。當然我個人建議,在進行這樣的專題模塊學習之前,對應的方法要大多數或者重要的方法孩子都是已經學過的。否則你這麼給孩子講的話,孩子可能就會蒙圈了。 這是我前段時間給孩子整理的初中階段的關於函數的所有知識點。這種東西,家長要花一定的時間去準備,然後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能否理解、他會有什麼樣的疑問、他會問什麼樣的問題等等。

總結一下

1、多找自己的問題,對孩子保持寬容。

2、在“方法”上尋求解決辦法。

3、幫助孩子做一些“總結歸納”性的輔導。

最後如果你還是做不到,那麼可以參考下圖: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種情況很普遍,也是讓家長特別懊惱的地方。

一般地,家長有幾個期望:

1、期望孩子上課之後就能懂,回家可以自己寫作業

2、期望講一遍孩子就能理解

3、期望自己想辦法講了,孩子就能學會

4、期望自己講了,孩子就能舉一反三


一般來說,輔導孩子作業是一個聲調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情緒不斷積累的過程。

怎麼這麼簡單都不會?(初級階段)

懂了沒有?(耐心給孩子講解了)

你到底有沒有在聽?(一般講了兩三遍之後)

你到底有沒有長腦子啊?(已經徹底束手無策)

孩子的反應:愣住了,兩眼無神,不理解你在說什麼,之後就是情緒奔潰,想哭甚至是委屈得哭起來。


實際上,大部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都沒有考慮或者是無法考慮孩子的實際領悟能力。大部分家長一開始都是有耐心的,但是一旦發現自己怎麼都無法讓孩子理解的時候,家長就容易遷怒於孩子。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輔導孩子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1、放平心態,找準問題的原因

小學低年級,孩子主要還是依靠大人的早期引導。基本上孩子的表現,主要在於家長前期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之所以不會,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好。有了這個心態,我們就不會輕易地朝孩子生氣,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上課效率不高,經常走神。那麼我們就得回憶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有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如果家長經常命令孩子,打斷孩子的做事過程,沒有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那麼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容易走神的。

另外,孩子平時做事情無原則性,沒有規則的話,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孩子看電視過多,想做什麼就要什麼,不給就鬧。一旦習慣這樣的做法,那麼孩子就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

2、跟孩子說只講一遍

如果孩子有不會做的題,建議家長要給孩子講好:只講一遍。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專心一些。家長可以記得不要單方面的講,而是用示範的方式:邊講邊寫,速度放慢,讀題的過程也要示範,把重點畫下來。如果遇到孩子可能難理解的詞彙,需要給孩子解釋一下。

如果孩子沒有聽懂,那麼要求孩子自己試著把自己的理解說一下,必須要讓孩子說,錯了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交流,否則無法知道孩子哪些地方沒懂。有部分孩子可能還是不知道怎麼說,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把自己懂的部分說一下。

當孩子願意開口了,家長問孩子要不要再講一遍?讓孩子來求你。


3、讓孩子試著回憶老師上課的內容,或者是從課本上找類似的例題

除了難題之外,很多題目都是可以從課本或者是老師上課講的例題中得到解答的。家長不能有求必應,而是需要孩子知道問家長也是需要自己思考的。家長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直接送上答案,否則孩子就會變得依賴。

指導孩子找課本,自己去尋找類似的題。如果沒有,那麼家長可以出一道類似的題,然後給孩子說一遍,孩子的練習儘量自己寫,特別是基礎題。

4、難題試著放一放

有些難題確實比較費腦筋,即便是家長自己也無法把思路講清楚。這種情況,家長千萬別急著給孩子講。誠實地跟孩子說,這道題自己暫時也不知道如何做。媽媽去找一些方法,然後我們一起思考。家長可以從網絡上找到一些思路,然後試著和孩子合作來思考,這種方式可以增進孩子的參與感,並且如果孩子能夠比你先相處答案,那麼ta的自信心會急劇提升。

如果實在不知道如何解決,那麼我的建議是把題目記錄下來,暫時先寫個答案上去。到了週末的時候,再跟孩子想辦法解決這些遺留下來的問題。這一方面孩子也不會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挨罰,也不會把問題遺留太久。而且,經過幾天之後,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新的體會,到時說不定就能理解了。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給孩子輔導作業,家長連續講了三遍,孩子還是沒能明白,一般情況下,家長與孩子的狀況就會從父(母)慈子孝向雞飛狗跳轉變了。

家長這時候,往往有三種表現:

1.一聲長嘆,心裡特別絕望,默默地轉身離開;

2.大聲喝罵,口不擇言,責怪孩子蠢笨、上課不聽講;

3.邊打罵邊口述解題步驟,不再指望孩子能懂,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但是,這三種做法都是錯的,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甚至較嚴重的傷害。

第一種情況看似溫和,但實則意味著放棄,孩子是敏感的,當ta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絕望了,ta便徹底放棄自己了。這種冷暴力,傷心;

第二種情況是言語暴力,責罵孩子蠢笨,容易讓孩子自卑、怯懦,而怪罪孩子上課不專心、不聽講,又很可能錯怪了、冤枉了孩子,其實ta用心聽了,但能力不夠,聽不懂;

第三種情況是熱暴力,孩子吃了一頓皮肉之苦,但是作業完成了。這種做法極壞,孩子會寧願挨一頓打而拒絕再動腦筋,長此以往,孩子不會再有責任心和羞恥感,心理和性格會變得扭曲,為了達到目的,ta可以丟下自尊。

以上三種錯誤的根源在於家長沒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看待孩子及孩子遇到的問題。

第一,用成年人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就將孩子的問題簡單化了,而實際上,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也許很困難。就像30斤重的一桶水,大人拎起來不費力,而孩子就根本拎不起來。讀了高中的人去看初中的題目,以前難得要命,現在卻一目瞭然,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家長拿自己成年人世界的那一套來衡量孩子,就不能就事論事,就題講題,而是牽扯到其他念頭上:比如說,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這麼笨將來考不上好大學怎麼辦?這是個沒有前途的孩子,將來又會和爹媽一樣過苦哈哈慘兮兮的日子了……其實,對於孩子的憤怒更多的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心理上產生了一種折射。

第三,家長在按自己的思維方式解題,卻要孩子來理解,這是很困難的。就像電腦程序,高版本的可以對下兼容,低版本的卻不能對上兼容。大人從孩子長大的,很多時候都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又憑什麼要求孩子理解大人的思維方式呢?

具體到輔導孩子的作業,家長還是要在這幾方面下點工夫:

第一,認真研讀孩子的教材和聽課筆記,用與孩子理解能力相適應的方式來講解。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去講,那叫深入深出,不是深入淺出。要學習白居易,寫好一首詩,先讀給老人和孩子聽,做到明白如話。別講家長喜歡的話,而是講孩子喜歡的話、能聽懂的話。

第二,把問題分解開來,一步一步地與孩子耐心問答。孩子不會化整為零,大人可以做到。一個題目有幾個知識點,從哪個步驟開始入手,家長可以從最簡單的一步問起,逐漸深入。直到發現孩子真正的困難所在,然後集中突破。如果孩子連第一步也不懂,則要耐心回溯,找到孩子究竟是從哪裡開始脫節了,幫孩子銜接上。這才是輔導的意義所在。

第三,不教具體的解題步驟,只啟發正確的思維方式,幫孩子養成遇到題目會思考的習慣,不至於束手無策,只會等待家長援助。

總之,家長一定要沉住氣,慢慢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想來做。


劍客談教育


這個問題怎麼解釋呢?看孩子自己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來判斷吧!有些孩子在學校就會了,回家寫作業基本不用家長操心,有些孩子回家寫作業,好多題目不會,說明上課根本就沒有認真聽。我們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發現孩子不會,不願意學,講的時候依然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一個題目有時候要反覆教很多遍,教到最後崩潰。



但是話說回來,現在的小學題目確實有難度,至少比我們上學的時候難。就拿一年級的數學課本來說,我家孩子一年級,數學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可能很簡單,對於孩子來說很難,尤其是文字題,必須要讀懂理解,一字之差可能答案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在教孩子的時候,主要要教會他把題目意思讀懂,其他的也就不難了。


我家孩子在學校只能學會一部分,回家還要給他輔導,也遇到你說的這種情況,一道題目教三遍還不會,然後我就換個方法再講,他就會了。自己家孩子學習什麼情況。作為家長應該都瞭解,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差點,我們就多教幾遍,或者換一種解題思路,多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怎麼教他容易理解,也可以請教老師,方法有很多,就取決於你自己怎麼教了。


陪讀媽媽談教育


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連續講解了3遍,孩子還是沒能明白,相信很多家長內心是崩潰的。畢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講解3遍的情況下孩子還不會,很多家長的內心是奔潰的。在這個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在家長講三遍的情況下聽不懂。

原因一: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學三年級的孩子還沒學會用方程來解決問題,而家長卻在為孩子講解應用題的時候告訴孩子:“這個題目必須用方程來解答,假如把問題中的多少噸設為X,然後……”孩子遇到家長如同天書一般的講解,不一臉懵逼、一頭霧水才怪!


原因二:家長在輔導時輔以相關“武打動作”。

一些家長脾氣比較暴躁,在輔導孩子第一遍的時候,孩子聽不懂,就直接對孩子動手動腳,甚至拳打腳踢,企圖用“八卦掌”和“連環腿”讓孩子“開竅”。這種脾氣暴躁的家長稍微溫柔一些就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無論是大吼大叫還是拳打腳踢,都對整個輔導過程極其不利。因為孩子被家長嚴厲斥責、打罵的時候,大腦幾乎處於“當機”狀態,家長再怎麼講解也無法讓孩子入心入腦。


原因三:孩子的底子薄,學習基礎差。

從教17年來,我所教的每一屆學生中,都有這麼一種同學:一個題目我講一遍,他們完全無法聽懂;講三遍,他們聽懂了一點點;講十遍,他們聽懂了大部分……在家長輔導三遍孩子還沒能明白,很有可能孩子就是這種悟性弱、底子薄、基礎差的那種“款式”。

針對以上的三種原因,家長該怎麼辦?

1、要用合理的方法輔導孩子。

⑴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所用的方法不能超綱。

無論家長輔導的是孩子的哪一門功課的作業,都要儘量做到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曾經學過的方法進行輔導。低年級的孩子要用低年級的“套路”去解答,高年級的孩子則要用高年級的訣竅去分析解題思路。

⑵在輔導孩子做作業之前,先讓孩子複習學過的內容。

孩子之所以家庭作業不會做,很大的原因就是老師上課時候所講的內容聽得一知半解,所以在家庭作業的練習題中,孩子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都無法獨立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陪孩子一起復習老師當天講過的內容,一方面可以鞏固孩子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做到“溫故知新”,一些家庭作業中的難點也會被孩子輕鬆突破。

⑶輔導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和孩子一起總結答題的規律。

就拿數學這個科目來說,孩子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由家長輔導,一旦聽懂了家長的解題思路,家長就應該相機和孩子一起總結答題的規律,力求舉一反三,以後遇到這樣的題目就可以輕鬆做出來。



2、輔導孩子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1】輔導孩子的時候,多一些將心比心。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之所以操之過急,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腳踢,就因為他們不是孩子,無法做到將心比心。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適當“移情”:“如果我是孩子,我用這種解題方法,孩子能否聽懂?如果我是孩子,家長對我如此粗暴,我會不會接受?……”想通了這一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情緒應該會有所收斂。

【2】輔導孩子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孩子聽不懂家長輔導的內容,成績也不是很好,那麼他缺什麼?一方面孩子缺方法,另一方面孩子缺少家長的鼓勵。我們作為家長必須搞清楚一件事情:很多優秀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聽懂了家長輔導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家長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那麼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更為集中,也更容易接受家長輔導的方法。

【3】輔導孩子的時候,先放鬆自己緊繃的心態。

當家長心情很不高興的時候,最好不要去輔導孩子完成作業,要等到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儘量做到心如止水的時候再去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欲要輔導孩子,先放鬆家長自己緊繃的心態,輔導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3、輔導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可能某些孩子的智商不高,接受能力也比較差,但不管孩子的先天條件多麼有限,也是家長親生的。所以,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輔導三遍不夠,再來三遍;六遍不夠,再來四遍湊成十遍,說不定孩子就聽懂了。家長要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這八個字,儘可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遠一些,順一些。

結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的家長其實都不容易,但既然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對孩子好一些,多給孩子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斥責、謾罵和極端的教育手段。調整自己的心態、方法和情緒,相信孩子會慢慢進步的。


微雨潤苗


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育兒經驗,一起暢享快樂的育兒生活!

給孩子輔導作業是一個技術活,既要講得簡明扼要,又要講得通俗易懂,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必須不斷總結、學習,才能一語中的,讓孩子從這道題的講解中受益。

如果給孩子輔導作業,連續講解三遍,孩子都沒聽懂,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可能:

1、父母講解方式不對

父母給孩子輔導作業,一定要表現出充分的耐心,千萬不要急躁,一方面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你急他也急,越急越學不好,另一方面會導致講解語速過快,孩子無法跟上父母的講解進度,重複再多遍都沒用。

2、父母不熟悉教材

隨著這幾年教改的深入,教材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與父母上學時有了很大的差異,如果父母繼續沿用以前的方式給孩子講解,孩子當然一頭霧水,聽不懂。

3、父母不與孩子互動

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可以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跟孩子互動,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緊跟父母的思路,防止孩子分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瞭解孩子的掌握程度,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從而想辦法解決問題。

所以,父母講解三遍,孩子還是不明白,問題主要出在父母身上,那麼應該如何給孩子輔導作業呢?

1、保持足夠的耐心

父母要以溫和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讓孩子不要急躁、焦慮,雙方都淡定了,才能發揮輔導的最佳效果。

2、努力熟悉教材

父母要花時間熟悉教材,儘量跟老師的教學方法保持一致,這樣才能讓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輔導。

3、跟孩子保持互動

父母可以用啟發式提問進行輔導,既可以防止孩子在講解過程中開小差,又可以引導孩子跟著解題思路一步步思考總結,真正理解整個解題過程,從而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總之,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才能讓輔導的效果得到充分體現,幫助孩子穩步提升學習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