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单位: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中国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这是中国政府第3次公开发表“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报告,对5年多来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了业内专家,他们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成果和未来,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系列解读丨刘卫东:“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带来八大贡献

系列解读丨翟东升:“一带一路”已进入第二阶段,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

系列解读丨张茉楠:“一带一路”凸显新型国际合作框架五个重要特征

系列解读丨陈文玲:中国主动参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系列解读丨柯银斌:企业应以构建全球商业共同体为新目标

众所周知,对于“一带一路”海外项目的落地,企业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些年来,中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16年到2018年,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从110家上升到120家,上榜数量仅次于美国。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7》统计,到2016年,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年对外投资流量1961.5亿美元,占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13.5%。2017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大,中国在境外投资的企业超过6000家,近百万人常年驻外。这些亮丽的数字都表明,这些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月22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的报告。2013年到2018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也超过了400亿美元。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家与沿线国家企业家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使得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密切,更加映证了“一带一路”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即“共商、共建、共享”有助于各国发展实现共赢。

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大国博弈阻碍企业之间的合作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忧虑。美国特朗普政府战略上的调整,使得中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艰难。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汉邦托特港以及在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地的投资触发了印度人敏感的神经。

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由斯里兰卡政府和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是中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两国正在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建设一座集金融、旅游、物流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忧虑致使国际社会上出现一些抹黑中国企业的做法,甚至有在外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些投资项目,由于部分国家的部分人士戴着有色眼镜,就算中国企业在所有竞标者中是最有优势的,也同样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其实了解中国企业的国家都深有体会,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不断发挥产业优势,确立国际分工的优势布局。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取得了节节进步。尤其是在非洲一些地区,提到一些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当地往往对他们的企业形象赞不绝口。因此,通过本次论坛的“企业家大会”,有利于沿线国家摒弃对中国企业的既有成见,让企业家们敞开心扉,增进交流,为今后的合作奠定更好的基础。

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需要修炼内功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并不长,走出去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确实也犯了一些错误。这几年,国家加强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监管,逐步完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体系建设。在重大投资的决策过程中,以及在企业海外投资前的风险评估上,国家都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建设更加高质量的海外投资项目。

除了国有企业,近些年民营企业也在加强内功修炼,加快走出去步伐。不管是红豆集团还是安踏集团为代表的实体业经济,还是以华为、小米、传音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都在海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民营企业纷纷成立全球化领导小组,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上加大力度,积极组建国际化人才队伍,聘用当地的一些员工,以及一些具备跨国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企业海外投资的实际工作中来。

通过内功的修炼,中国企业逐渐走向正规化、集团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建设加强中国企业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

系列解读丨黄日涵:高峰论坛之后,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

企业投资应该“因地制宜”

本次企业家大会的举办更为重要的一个催化作用,在于可以让中国企业更加深入了解所在国的企业,更好地实现投资的“因地制宜”。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因此企业在投资之前做好充分的功课至关重要。如果在投资之前,同所在国的优质企业实现对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有利于强强联合,实现投资的最优化

与此同时,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应该“因地制宜”。近些年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在不断地推进,每年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比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事件。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国家对于海外投资的监管不断完善。通过“因地制宜”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让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通过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可以拉近各国民心之间的距离,不管是从事修医院、学校、净水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还是捐赠生活必备物资,组织当地的友谊活动,都可以让中国企业走进当地百姓的心中。当然,这些具体的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借助所在国的媒体,因地制宜地宣传企业形象,对帮助企业投资收获更好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只有在诸多领域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乘风破浪,积极突破;才能让中外企业的合作更上一层楼。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正驶向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通过本次企业家大会,未来的中外企业合作将更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张广琳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