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平陸運河在廣西發展向海經濟中的意義

一河貫通 八桂向海

——略談平陸運河在廣西發展向海經濟中的意義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廣西“要打造好向海經濟,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向海經濟,是依靠海洋獲得資源和創造財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經濟模式。邁向海洋,靠海興桂,要求我們必須迅速行動,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高效高質地落實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推動廣西海洋經濟蓬勃發展。

一、一河貫通,八桂向海

作為擔當綜合廣西水利、鐵路、公路、水運、物流、港口等基礎設施網絡於一體的角色,平陸運河是廣西發展向海經濟至關重要的基礎工程。

廣西深知平陸運河的價值所在。長期以來,對平陸運河工程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規劃勘測。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平陸運河規劃報告、平陸運河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立項報告、廣西平陸運河路線方案及水資源影響技術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2011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組成的《平陸運河戰略規劃研究》編制專家組到南寧、欽州開展專題調研,將其再次納入國家級諮詢部門的議案。2012年,交通運輸部主要水系間運河溝通規劃調研組到靈山縣實地考察調研平陸運河的線路規劃方案。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公佈“十三五”西部大開發重大工程項目儲備,平陸運河建設項目入選其中。規劃中的平陸運河,北起橫縣西津水電站庫區平塘江口,跨平塘江與欽江支流小西江的分水嶺,經陸屋入欽江干流南下至欽江出海口處的沙井港,長度約133公里。運河溝通了北部灣海運和西江黃金水道,使西江航運幹線和北部灣海港形成河海相通、水陸聯運的綜合運輸網,為南寧、貴港、崇左、百色、來賓等城市提供新的出海通道,有效緩解西江干線的運輸壓力,併為欽州、防城港和北海等港口連通廣西內陸腹地提供新的水路疏港通道,為海運貨物提供更多便捷的內河集散裝卸點。

同時,平陸運河可以與沿線既有的交通線(桂海高速、六欽高速、國道325等公路和黎欽線、南防線、欽北線、南北高鐵等鐵路)和規劃交通線(崇左—欽州高速等)相結合,緩解廣西沿海港口集疏運主要依靠公路、鐵路進行運輸的壓力,降低運輸成本,實現公鐵水等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形成新的公路、鐵路、水路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因此,平陸運河是廣西向海經濟基礎設施網絡的咽喉,一河貫通,八桂向海。

二、 “三沿”一統,陸海聯動

為充分發揮廣西沿海、沿江、沿邊地理優勢和潛力,自治區黨委提出要“加快構建沿海沿江沿邊三區統籌新格局”:沿海重點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沿江重點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沿邊重點推進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設。平陸運河聯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兩大經濟板塊,為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以及推進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條件,有助於形成沿海沿江沿邊三區統籌發展新格局。

平陸運河使廣西陸海聯動進一步突破北部灣岸線,海洋輻射向內河腹地縱深發展,一批西江干流沿岸的城市升級為新型的內陸型沿海城市。由於平陸運河溝通西江航運幹線與北部灣的主航道,縮短了廣西大部分沿江城市的出海里程,降低了運輸成本,特別有利於桂西富礦區工礦企業的發展。平陸運河建成後,南寧經平陸運河由欽州港出海里程僅280公里,比原來的出海里程縮短了560公里,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長洲水利樞紐通過能力不足的問題。按普通設計方案,平陸運河建成後,3000噸級江海船可從沿海港口直達南寧等城市,實現水上運輸“門到門”服務。右江、左江、紅水河等河流渠化後,北部灣經濟區將與左右江革命老區實現水上聯動,廣西與西南諸省形成的廣闊水陸聯運網將構成我國西南地區一條新的出海通道。因而,平陸運河能使陸海聯動區域向內地縱深發展,迅速增加廣西涉海企業的數量,提升廣西海洋經濟總量。

總而言之,平陸運河能使廣西的鐵海聯運、公海聯運的銜接面進一步擴大,使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得到充分的利用,推動廣西鐵路、公路運輸有效擴容,為海洋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提供更大的佈局空間,對推動廣西建設區域性航運中心和自由貿易港,更好地服務於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發揮廣西作為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作用,意義十分積極。

三、向海開發,靠海佈局

平陸運河目前定義為重大的綜合性國土開發工程,工程投資主要分為樞紐主體、航道疏浚開挖、防洪工程、移民安置、環境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工程投資估算為300億元左右。平陸運河不僅在廣西向海經濟中起到核心驅動作用,而且對於整個廣西經濟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交通運輸方面,平陸運河使海上運輸深入廣西腹地,更多的廣西城市與東盟各國乃至世界各國港口實現水上連接,海運與鐵路公路的運輸銜接點迅速增多,海上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因而得到迅速提升。在防洪灌溉方面,通過水利樞紐的建設,可以有效地解決廣西沿海三市工業發展、城市擴張帶來的用水緊張問題,為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創造條件;樞紐還能調節西江汛期流量,為貴港、桂平、梧州等沿江城市提供一道可控的分洪渠道,提升西江防洪能力。

在移民扶貧方面,平陸運河還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人口與產業的集聚,促進新城鎮發展,六景、沙坪、新福、陸屋將成為運河沿線新城鎮,人口規模達到30萬人。通過移民安置,能解決運河開發區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同時引導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有利於北部灣城市群的建設。

在生態環保方面,海洋最大的汙染源來自陸地,在平陸運河建設陸源汙染物處理設施,使之成為入海陸源汙染物治理的示範性工程,使我區注入北部灣的主要河流欽江的陸源汙染物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運河灌網的建設,還有利於沿海灘塗植被的恢復,以及農業、旅遊業的開發,達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目的。

在海洋經濟方面, 平陸運河為南寧、貴港、崇左、百色、來賓等內陸地區鑿開了通江達海的水路,為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遊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化工業等行業深入內陸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內陸產業企業參與海洋經濟,變成涉海產業企業提供方便,減少參與發展海洋經濟的成本。如海洋漁業產品的加工可以依託內河上的食品加工企業完成,從而減少重複建設。海洋運輸與內河運輸可以實現進一步優化整合,根據數量、運量、目的地不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港口、碼頭。海洋旅遊業亦能深入內河,江海遊船(遊輪)自由通達,江海同遊,旅遊業發展又增添新空間。平陸運河還能使廣西臨海產業得到迅速擴容,南寧、貴港、崇左的化工、能源、林漿紙、鋼鐵、冶金、糧油糖、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能享受到通江達海的便利和紅利。

一河貫通,八桂向海。秦朝勞動人民開鑿了靈渠,帶來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合浦港的繁榮。平陸運河的建造,必將迎來21世紀廣西向海經濟的騰飛!

(作者:雷達,作者單位:自治區海洋局海洋規劃和經濟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