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语言大师,因创造一字被女性唾骂3年,后被教育部定音

刘半农,江苏人,上世纪初曾参加辛亥革命,后来积极投身文学革命,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民国年间的语言大师。他曾经公开征集方言骂人的话,结果当时的文学大佬们纷纷出击,用各地方言将他骂了个爽,要说他为做学问也真是什么都能忍……但是这么一位语言大师,却因为创造了一个字,当时被全国女性唾骂了整整三年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民国年间语言大师,因创造一字被女性唾骂3年,后被教育部定音

在那之前的汉语中,不论男女,只要用到第三人称统一都是“他”,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很多外文书翻译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因为在英语当中男女是分开的,当时有些翻译家就用“伊”来代替,其实听起来也不错,而周作人则是从日本得来灵感,一直用“他女”来代表女性,但是一篇文章中出现的多了,看上去难免有些累赘,而刘半农在这个时候就提议,不如用“她”来对应英语中的女性第三人称,没想到,这一个字让社会议论起来。

民国年间语言大师,因创造一字被女性唾骂3年,后被教育部定音

很多人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用一个“他”就能表达,为什么非要分出男女?而女权主义者就更激烈了,毕竟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在积极消除男女之间的差异,人家那边女性都能上学工作了,这边又突然创造出一个字,这不是明摆着加强男女差异吗?而且凭什么男的就可以用人字旁,而女性却不能用,另外,在中国一直以来的汉字当中,女字旁有很多字都意义不好,比如说妒、妾等等,这就是对女性的歧视,所以那个时候有很多女作者的文章当中,会出现“男也”的说法,就是一个反击。

民国年间语言大师,因创造一字被女性唾骂3年,后被教育部定音

慢慢地,这场骂战扩展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那边使用“她”的频率也是越来越多,像不少知名作家都在自己的文章当中习惯了这个字,觉得的确很好用很方便,就连鲁迅,在后来的写作当中也开始使用女字旁的她。为了这么一个字,刘半农是整整被女性唾骂了三年时间,后来争论在持续,但是社会上却已经默认了“她”。

民国年间语言大师,因创造一字被女性唾骂3年,后被教育部定音

所以在193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通用的国音字的时候,将“她”字正式定音下来,从那之后,在汉语当中使用第三人称的时候,也有了男女之分,而这场关于一个字的争论也终于安静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