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

周天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这几天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其他自媒体中总是看到和听到“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提法。这是错误的,有必要发文予以纠正。常识上,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对所有的人免费提供的产品。其性质:一是无偿供给,二是没有排他性,谁都可以使用。扩展到国际经济学上,应当理解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既向全球提供不超出国力承受能力、适合中国发展水平所承担国际义务、有限数量的国际公共产品,其他更大规模的则是:贴息需要还本的国际准公共产品、需要偿还本金和一定利润的国际国家产品和中国企业提供的国际商业产品(公共经济上称之为国际私人产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是特定的,规模是有限的,方式是帮助和共建性的,除了还有一部分为国际准公共产品外,大量的是国际国家产品和国际商业产品。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总体来看,社融增速企稳和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减轻了经济下行压力。但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政策背景下,社融增速回升空间受限,经济难以出现超预期的反弹。货币政策不会全面转紧,而可能根据经济形势的边际变化动态调适。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从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触及近期运行的底部区域,是企稳向好的,不少数据都出现超预期的态势。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自身确实还是有潜力的,很有韧劲;另一方面也说明,前期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应,包括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政策效应已经逐渐显现。随着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效应的进一步落地,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态势会越来越明朗,更多的宏观经济数据会转好,二季度以后宏观经济可能趋向回升,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比上半年要高。

董少鹏:《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近日,证券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开始向公众征求意见。笔者通读了草案文本,认为草案反映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切合市场实际,也预留了未来发展创新改进的空间,体现了稳中求进思路。我们期待,经过修改完善的《证券法》尽快出台,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水皮:《华夏时报》总编辑、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体操里面有一种高难度动作,叫“十字支撑”,就是运动员吊在吊环上,用双臂支撑,让身体保持平衡。那么今天市场的表现,像极了这种“十字支撑”,支撑的两臂一个是金融板块的银行股,一个是金融板块的保险股,只可惜券商不给力,今天有砸盘的。那么“十字支撑”中的头,也就是茅台,茅台今天又差一点创出新高。

所以,今天基本上就是靠上证50,特别是A50指数,包括IF当月连续、IH当月连续,所有大家能想到的指标股,像格力电器、美的,甚至伊利,都没有落下。

钮文新:《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

“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大大加强股权融资。”这是中央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提出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有韧性?我认为就是“涨跌有序”,股市可以调整,但一定是健康调整,而不是断崖式暴跌。断崖式暴跌不是调整,而是“折了”,“折了”就不再有“韧性”,因为投资者受伤严重,只希望逃离而没有信心再进。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最忌讳市场“折了”,而发达国家政府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救市。


周天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