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空氣質量達標“俱樂部”擴員,5月8日京津冀再迎強督查!

區域分化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上,還體現在藍天上。

4月29日,環境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空氣質量出現改善的好勢頭,也存在各地不平衡的情況。

全国空气质量达标“俱乐部”扩员,5月8日京津冀再迎强督查!

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一方面,珠三角PM2.5濃度連續四年達標,浙江省也邁入總體達標行列,黑龍江、吉林等東北省份去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另一方面,華北一些地區,特別是在2018-2019年秋冬季,出現了反彈。2018年10月–2019年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考核的39個城市中,26個城市PM2.5不降反升,佔比高達2/3。

今年一季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都出現了PM2.5濃度上升情況,分別同比上漲8.4%、9.2%。

劉友賓表示,從發達國家大氣汙染治理史來看,空氣質量改善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大氣汙染物濃度在快速下降過程中,遇到氣候條件不利,部分時段出現反彈也是可能的,這是客觀規律,重點是要看趨勢、看發展、看長期。

對於穩定達標地區,如何鞏固成效、繼續改善是難題。而對於反彈地區,環境部將加強督查。

當天發佈會首次亮相的環境部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表示,2018年6月11日至2019年4月28日,環境部調度1.96萬人次,開展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工作。

接下來,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39個城市,計劃從5月8日開展新一輪的強化監督工作。

達標“俱樂部”擴員

2018年過後,PM2.5達標“俱樂部”新添三員:浙江、黑龍江、吉林。

4月28日,浙江省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顯示,11個設區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浙江有5個城市進入前20強,分別為舟山、麗水、台州、溫州、衢州。

全国空气质量达标“俱乐部”扩员,5月8日京津冀再迎强督查!

4月18日,浙江義烏/本報記者 周慧攝

吉林省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顯示,2018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0.3%,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是國家實施空氣質量嚴格監管考評以來最好水平。PM2.5平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4%。

1月31日黑龍江環境廳新聞發佈會消息顯示,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28μg/m3,同比下降22.2%;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3.5%,同比提高4.4%。

今年上海、遼寧也有望實現PM2.5達標。上海2018年PM2.5超出國家二級標準1微克。

2018年,遼寧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3.6%,若今年保持這一降幅有望達標。

劉友賓表示:“大氣汙染防治任重而道遠,對於成效不敢過分引以為豪。”達標地區需要持續鞏固成果,儘量不反彈、少反彈,不斷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實際上,上述達標地區確實需要進一步改善。黑龍江、吉林仍存在重度汙染。黑龍江去年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為24天,同比減少85天。吉林重度以上汙染天數6天,同比減少36天。

今年以來,春種前的秸稈焚燒,導致2月底東北地區出現區域性大氣重汙染,27個城市出現小時重度汙染,哈爾濱等5個城市空氣質量指數爆表。

到了4月,沙塵肆虐,PM10汙染致使空氣質量指數再度爆表。一位90後哈爾濱市民向記者回憶4月中旬的“沙塵雪”:“坐辦公室裡看外面,天發黃,看不清外面的其他樓了。早上出門還正常,就沒帶口罩。下班後完全不想走路,選擇打車回家。”

一位哈爾濱車主則在某視頻直播平臺展示,一天之內經歷沙塵暴、雨、雪,白色轎車表面又是雪又是泥。到處刷車都排隊,擦了駕駛座前的玻璃就把車開出去了。

新一輪強化督查即將啟動

而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汾渭平原(11城)等重點區域來說,2018-2019年秋冬季的治理成效並不盡如人意。

2018年10月-2019年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考核的39個城市中,2/3的城市PM2.5不降反升。

而今年前三個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都出現了PM2.5濃度上升情況,優良天數比例分別下降3.8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可以想見,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秋冬考核季,39城中定有未完成目標的城市。

劉友賓承認,一些城市PM2.5濃度出現反彈。

劉友賓表示:“2018年秋冬季以來,總體上看減排力度並沒有減弱,相關措施也是有成效的。”

“但受厄爾尼諾影響,冷空氣活動較弱,大氣汙染擴散條件較前兩年明顯變差,加上少數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較大出現自滿鬆懈情緒,使得一些城市PM2.5濃度出現反彈。這充分說明了大氣汙染治理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劉友賓強調。

他表示,對由於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的城市,將依據規定嚴肅問責,不允許以氣象條件為理由來應付搪塞。

環境部還將強化監督幫扶力度,督促各地“冬病夏治”,全面完成治汙任務。

對此,機構改革後新組建的環境執法局將發揮主要作用。該局首任局長曹立平表示:“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工作,是部裡的中心工作,也是執法局重中之重的工作。”

據悉,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工作,統籌調度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力量1.95萬人次,共開展22輪“壓茬式”強化監督,現場檢查各類點位66.6萬個(家次),幫助地方查找並移交5.2萬個生態環境問題,並全部拉條掛賬,一盯到底。

5月8日起,將針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39個城市,開展新一輪的強化監督工作。

“具體來說,我們將在去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成果、加大力度、優化方式,在持續深入開展重點區域強化監督的同時,實施定點幫扶。”曹立平說。

此外,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還將持續開展,“一市一策”,針對不同城市存在主要問題精準施策,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