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受害者分析:

能導致吳謝宇擁有這樣完美的人格,背後肯定是有一個厲害的人物對他教育。那這個厲害的人就是他的母親。

再來看看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是一個知識型女性,不會對孩子強壓改策,但的某些性格也會影響著他的性格。

2010年,吳謝宇的父親吳志堅因肝癌病逝,他的大學同學在20週年同班會上,學生們為母子倆籌集了1.8萬元慰問金,被謝天琴婉拒。而這筆錢一直存在銀行裡,之後的6月間,大家曾三次試圖把這筆錢交給她,均未成功。

1.8萬元並不是一個大數字,但這也是大家的一番心意,而謝天琴三次拒絕也顯示出她的要強,清高,或許還有點不近人情。

在父親死後,福州一中試圖向吳謝宇發放一筆助學金,但吳謝宇卻選擇了誠懇的拒絕。他告訴校方,自己的母親也是教師,有能力繼續保障他的正常學業和生活。並希望學校不要擴播,他不希望因此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憐憫。

吳謝宇不僅完美的轉述了母親的心聲,還獲得了大家的好感。但他的內心是否就贊同自己母親的行為呢?答案是,否。要不然為什麼他殺死自己母親後,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初那筆母親不肯收的錢拿了回來。

2015年7月23日,吳父的同事找到吳父的大學同學,告知吳謝宇要出國的事,錢不夠,想要1.8萬元的慰問金,大家好不猶豫的把錢打了過去。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那謝天琴到底是怎樣的人?

謝天琴是個很容易看出職業是教師的人,他個子不高,清瘦,喜歡深色的衣服,戴著金屬框的眼鏡,夏天從來沒有見過她穿裙子,都是短袖加褲子。

內斂沉默,與人交往不多。“她有點清高。”謝天琴的同事評價。

“夫妻兩關係特別好。”謝天琴的鄰居這樣評價。“夫妻倆關係特別好。”老鄰居回憶,謝天琴性格內向,吳志堅則相對外向。她經常看到謝老師和先生在校園裡散步,也從未見過夫妻倆吵架。

2010年,吳志堅患癌症去世。這對謝天琴打擊很大。她變得沉默而易怒。謝天琴家樓上住戶有小孩,有時候,稍微有點吵鬧,謝天琴會衝上樓去數落幾句。16歲的吳謝宇卻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堅強,他對媽媽說:“別難過了,爸爸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教師這個職業通常會有很強佔有欲和控制慾。我採訪的北大學生也說起,一些同學初高中在教師父母的班上讀書,簡直造成了永久的心理創傷。遵循死者為大,這些同事朋友的描述應當都是相當委婉的。但他們的描述依然讓一個道德楷模的形象躍然紙上:要強、清高、保守、忠貞、刻板、道德潔癖、原則性極強。謝天琴可能無形中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吳遵照他母親的意願,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設活著,壓抑了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

有人說,吳和母親感情很好,在高中和大學每晚必和母親通話。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是不是吳母要求兒子必須每晚打給自己。吳謝宇是不是認為母親喪偶後很孤苦,而不得不擔起這個責任,其實內心抗拒。

你若問我,一個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究竟得到過什麼道德訓練才會變得如此“完美”?我只能猜測一下。如果母親本身在家庭中形象“完美”,其他家庭成員都很尊重她(謝天琴是謝家唯一大學生),那麼她的看法對於孩子來說就成了絕對的“是非標準”。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男孩自慰若被母親發現,母親哪怕沒有責罵,但她表現出極度的厭惡、噁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罪的。孩子不敢回家議論學校、同學,因為母親最鄙夷這種醜陋的是非口舌……讓一個天性自由的兒童去從內心接受這些道德高標準,是非常壓抑的。

吳的高智商讓他久而久之摸出門道,如何成為一個好演員,他對他人的表現更像是一種話術。他可以表現出母親喜歡的形象,單純、陽光、禮貌、謙虛,甚至在做好弒母打算,和母親一起遇到鄰居時,他也會大聲有禮貌地主動打招呼:“阿姨好!”

一個童年幾乎從來沒有經歷過頑皮、淘氣、放縱時光的人是可怕的。

吳謝宇的父親性格外向,是運動健將,我可以想象吳和父親更像朋友,交流更輕鬆融洽。父親去世,只剩下吳和更加沉默、易怒、內向的母親獨處,吳本身在承受喪父之痛時,還要負責安撫母親的負面情緒。而同時呢,母親把全部注意力和希望放在吳身上,讓吳承受了巨大壓力,卻又無處排遣。

據高中同學說,吳謝宇有心事的時候,表情會變得不自然,常會繞著400米操場跑上12圈。以他的智商和情商,他並非缺乏溝通的技巧,而是童年經歷壓制了他交流或者宣洩的驅動力。他或許認為說出來是不被理解的,是要被厭惡的,是醜陋的,是軟弱的。

我可以猜想,謝天琴連家長裡短都不屑於參與,任何和sex有關的玩笑和話題在她那裡更是禁忌;丈夫死後,她拒絕撫卹金、慰問金、助學金,只允許兒子憑自己能力去掙獎學金,又是多麼要強;大家想想,這樣一位女性,最厭惡的職業會是什麼?我猜是出賣身體的妓女。

但在她死後,她的兒子卻迫不及待做了她生前可能最厭惡的兩件事:騙錢和招妓(可能向求婚妓女)。吳完全像是解放了自己被壓抑二十多年的天性。他終於不用再戴面具。

據財新網報道,在2015年7月弒母后,吳曾與一名性工作者結識,兩次生意後,兩人確立戀愛關係。吳某曾拿出十幾萬彩禮跟該女子提親,據該女子稱,她當時沒有拒絕,但此後兩人經常吵架,後來吳某失蹤就斷了聯繫。

警方還發現,吳謝宇拍攝了多部與該女子的性行為視頻,併購買了很多假性用品,不知做何使用。

如果說吳謝宇在密不透風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流露出軟弱和負面情緒,那可能是在他的高中摯友孟川面前。

2013年暑假,吳謝宇曾告訴孟川,覺得大學很壓抑,沒有能夠說話的朋友,想自殺。經過開導,他說好多了。孟川能體會到他的痛苦,“感覺他不是特別想說到,但是沒辦法說才出來的。”

由此可見吳儘管到了北大在學業上很適應,但並不適應大城市、大學其他方面。他在北京很孤獨,對外繼續表現得積極完美,內心卻漸漸崩塌。

命案發生兩個半月後,吳謝宇曾在網上向身在美國的摯友解釋“消失”的原因。

“孟川,中秋快樂!非常抱歉。我在整個暑假,都在老家,因為有一些突發事情需要處理(事實上,它們在上學期期中左右就發生了,導致我上個學期為了同時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變得非常繁忙,無暇與你聯繫,萬分抱歉!)

這些事情引發了很多棘手的事情,我整個暑假都焦頭爛額。即使現在回到學校,這些事情的餘波仍然困擾著我,致使我這個學期除了學習外還要考慮很多其他事情,所以亦是非常的忙。

我老家非常偏遠,那裡信號特別不好,再加上沒什麼時間,就一直沒和你聯繫,抱歉抱歉。你應該是曾打了幾個電話,我看到了,我猜到是你,但我那時候實在沒空接。

不管怎樣,新學期加油!好好努力!希望我能在過年之前把這些麻煩事都處理乾淨,這樣就可以好好過個好年了。

不過也不用為我擔心,都不是什麼大事,只是各種瑣事堆砌在一起罷了,螞蟻多了咬死象啊,所以還是很忙的,我現在幾乎腳不沾地,每天都不得閒,睡的也比以前少多了,但還是算ok。”

2015年9月26日中秋節的上午,孟川收到了吳謝宇的這份QQ留言。當時,吳謝宇還在社交網站統一回復同學他的近況。

10天后,他又一次向孟川解釋。

“不好意思,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參加老家的一個儀式,沒空接電話和說話。我老家在上學期時有親戚辭世,我中秋那天就回老家了,國慶假期也都呆在老家。因為老家人希望我在家多待幾天。而且我還需要參加一些儀式。”

9分鐘之後,吳謝宇的頭像再次閃爍。

“啊打錯了,不是辭世,是‘避世’,見鬼,這兩個詞用拼音9鍵打是完全一樣的,但意思卻千差萬別……‘避世’類似出家,家裡人都勸不住……先這樣吧,最近極忙,學習的事情也很多。祝國慶節快樂!新學期順利!”

面對孟川的生日祝福,他回了一句淡淡的“謝啦”。案情公佈後,孟川重讀這段文字,感覺“最令人毛骨悚然”。

孟川對吳謝宇來說一定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朋友,哪怕在案發後,吳也會耐心寫下那麼長的留言,去解釋自己的處境。但是哪怕面對最好的朋友,吳也只是採用了話術,封閉了內心。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案情猜測:

猜測一:吳謝宇有精神疾病

吳謝宇的三個姑姑都有精神問題,吳作案時會不會也精神失常了?

可能性為0。

吳謝宇的奶奶生了五個孩子,吳父排行老二,是家中獨子,另有四個女兒。大女兒精神正常,吳謝宇父親精神正常,二女兒神志有些不正常。以上三個是吳謝宇奶奶和第一任丈夫所生。此後她再婚,又生了兩個女兒,三女兒至今住在精神病院,四女兒20年前便已精神病一級殘疾,需要由老人照看。

也就是說兩個精神病嚴重的姑姑是吳謝宇奶奶和第二任丈夫所生,和吳謝宇父親同母異父。如果非說這精神病是基因遺傳,我認為很有可能是第二任丈夫的基因有問題,和吳謝宇沒有血緣關係。

我相信他沒有精神分裂更主要是從他的一系列行為來看,他是理智且深思熟慮的。無論從預謀弒母,還是詐騙親友的錢,以及案發後應付朋友同學,不僅沒有任何精神錯亂的跡象,相反步步為營,時刻調整戰略。

舉個例子,他在發短消息騙親友錢時,先用自己的號碼群發消息向大家告別,說自己要去麻省理工留學,帶媽媽一起7月25日走。隨後又用母親的手機發消息向大家借錢。他用兩個號碼先後從兩個角度敘述同一件事,起到相互應證的作用,打消大家的疑慮,很像網絡詐騙案中一人分飾幾角的手段。他不僅精神沒失常,智商情商都到位。

有人或許會說,那他會不會是間歇性的呢?他精神病一發把他媽殺了,精神恢復正常後發現自己做錯了事,才用理智掩蓋的。抱歉,這不可能,因為顯而易見他謀殺以及騙錢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預謀的。

猜測二:賭博或者炒股欠下高利貸

有人認為,從他殺母后立刻借了144萬跑路看,錢是重要殺人動機。而突然需要錢的原因多半是賭球或者炒股失利,欠下高利貸,母親不願意給他錢,他走投無路才殺母。

可能性為0。

逆子輸紅了眼,回家翻箱倒櫃,要找出母親的棺材本去翻本,雙親阻攔,就把雙親殺了。這種事倒挺多,但發生在吳謝宇身上的幾率為0。

我非常同意,2015年春天是他人生的關鍵轉折點,他突然急需大量金錢。但經受過道德訓練的吳,在本質上絕不是那種自私卑劣的小人,他不會僅僅因為錢而殺人。對於一個大三學霸、前途無量的北大經濟系學生,肯定也是開了眼界的,不至於認為母親的命只值100多萬。

其次,吳不是賭徒性格。當年北大經濟系不收學費,住宿免費還有補貼,他也拿到過上萬元獎學金,平時需要從他母親那裡開銷的是他的日常吃喝,這個應當他母親能負擔。他也沒什麼奢侈的愛好。一個勤儉刻苦,全身心撲在學習上的人,不會突然之間想靠賭球或者炒股發財。

如果以上的不夠有說服力,那麼我想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案發後警方沒有任何對於欠錢的披露,網上也沒有相關的消息。現在追債的手段之高明/厲害/激進相信大家也有所聞。我之前寫冰櫃藏屍案時,也提到哪怕人去世後,債主也對家屬窮追不捨。有個段子,討債的人能把失散多年、連親生父親都找不到的兒子給找到了。如果他欠了什麼校園貸、高利貸、支付寶、信用卡,1,首先會找到他的學校、宿舍。

2,其次會找到他福州家,門上可能已經貼滿了追款條。

3,會找到他母親工作過的學校。但目前沒有任何人提起追債一事。

猜測三:亂倫,母親有男友等

1,也有許多人猜測起因是吳和母親的情感關係。他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有了超出母子的關係。

2,或者,他母親有了新男友,他接受不了。

可能性為0。

我前面也對謝天琴的性格有過分析,這樣一個清高、保守、中性、要強的知識型女性,是最不可能去做有違社會倫理的亂倫的那一類人。

“謝天琴有新男友”的猜測也是錯誤的,因為它把吳謝宇看成一個偏執的人,而謝天琴則是一個遵守原則的母親。根據我此前性格分析,如果有一個人偏執、鑽牛角尖,那這個人一定是謝天琴,而不是吳謝宇。吳謝宇可以揮刀分屍母親,不行立刻轉為活性炭,可見這人頭腦靈活,,簡直沒什麼顧忌。

在丈夫去世後,謝天琴常年沉浸在思念中不能自拔,脾氣變得更為孤僻。按照這種性格走勢,她會把全部希望寄託兒子,孤老終生。如果她真的結交了男友,或許就給了她和兒子人生一個出口,也就不會死了。

猜測四:HIV

有人猜測吳染上受人歧視的絕症(HIV),不想母親孤苦無依並在極大的痛苦中度過餘生。他本人應該已經無聲無息的死了。

可能性為1%。

說實話,我沒有客觀證據反駁這個。但吳謝宇如果網上查下就知道,只是感染HIV,以目前治療手段活上20年沒問題,說不定還可以熬到母親百年後。

好吧,或許他性格悲觀,覺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不如和母親一起去死。可那種絕望心境,又不符合他殺人後步步為營的防禦:分屍、活性炭、監控攝像頭。也難以解釋他為什麼都覺得自己沒未來了,還要設計坑母親的親友,騙他們那麼多錢。或許有人會說,朱曉東不就坑了老婆的錢去揮霍,享受最後的奢侈?但是朱曉東和吳謝宇簡直像是兩種生物。吳的理性、自制力、智商、人生追求、對世界的感悟,顯然和朱不是一個層面的。

猜測五:被妓女及其團伙以妓女視頻敲詐

有人提出一種思路:由於吳消失了,他和妓女何時相識,誰拍了視頻,為何轉賬幾十萬都只剩妓女的一面之詞。吳可能在案發前就認識妓女,被她的犯罪團伙拍了視頻勒索,他知道母親不可能拿出錢,也擔心母親這麼清高的人無法承受現實,便殺了母親替她解脫,支付贖金。

可能性為0。

這思路有合理之處。但我不認為妓女以敲詐勒索他的方式取錢,兩人不是敵對關係。吳性格霸氣,喜歡挑戰,會和困難戰鬥到底。如果是敲詐,他絕不是那種乖乖就範的人。他會去對付*河蟹*和同夥,而不是回家弒母騙錢。

首先,我們要看警方是怎麼找到妓女的。吳應該沒對第三個人說起過他和*河蟹*的事,警方應當是在2016年2月後才去調取吳謝宇的手機卡通訊記錄,查到他和妓女的號碼頻繁聯繫。

既然警方採信了妓女的話,我相信他們對視頻的拍攝時間做了技術鑑定,應該是在案發後(除非警方太蠢,妓女說什麼都信);通訊記錄應當也支持他們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之間確實是有緊密聯繫的。但案發後,他並沒有殺死妓女,妓女也沒有提出過他有什麼暴力傾向。可見至少他不認為妓女是自己的敵人。

猜測六:落入了妓女及其團伙的騙局

可能性在50%,基於7月24日百度知道那個提問等。

吳屢次表現出很想去美國留學。根據北大經濟系和他一屆的同學說,像他這樣的成績申請到全額獎學金還是希望蠻大的。哪怕大四沒申請到,先工作兩年再申請也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錢是他殺人動機的一部分(僅僅一部分或者導火線),那麼,2015年春季又是發生了什麼,讓他迫切需要錢呢?

很可能,他落入了一個由妓女串通的精心策劃的騙局。

吳謝宇考入北大,大城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相對冷漠、複雜,競爭關係更大,同學間貧富差距大,種種讓他不太適應,儘管對身邊的人依然笑臉相迎,但內心壓抑,只和孟川說起過自殺的念頭。吳不是那種矯情的人,他不到非常嚴重的地步絕對不會輕易和人說這些。

2015年春,他通過微信附近的人之類的招妓,認識妓女A。A的套路,以及吳本身沒有戀愛經驗、在學校很孤獨,讓他很快對她沉迷,各種開銷也大了起來。

因為在弒母前吳一直通過微信(而非電話)與A保持聯繫,A一旦刪除聊天記錄,警方無法查到A和他在2015年8月以前的聯繫記錄,所以A可以隨意聲稱他們的相識時間。

有天A對吳說了一個悲情故事,那時她身不由己,不得不轉去上海工作。故事版本參見網上各種騙局。

版本一:家境貧寒,母親重病,自己為了給她治病才賣淫。

版本二:家人欠下高利貸,自己沒錢贖身,被迫賣淫。A告訴吳,解決困難要一大筆錢,大幾十萬。吳陷在情感中不可自拔,他不希望失去她,也相信自己有義務幫助“愛人”,但同時知道自己短時間不可能籌到那麼多錢。那麼首先浮入他腦海的,必定是那些曾經向他們家伸出援手,而被母親一一拒絕的親友。

母親絕對不會允許他去借錢幫助一個妓女,最鄙夷的那類人。此時,沉浸在解救妓女,並和她同度餘生幻想中的吳,激發了反抗母親的道德施壓的念頭。但他不會僅僅把兩個女人對立起來,非此即彼。他需要讓自己內心合理化自己的決定。

母親在丈夫去世後一直沉浸在孤獨痛苦中,或許還屢次表達過想追隨父親而去,只是為了兒子才硬撐著。吳自然認為殺了母親,是在幫助她解脫,也不必讓她因為自己和妓女的交往而蒙羞。我相信,只有自欺欺人,讓自己相信弒母對多方有利,他才下得了決心。

這個猜測或許聽起來有點荒誕,但如果你結合其他證據看,就會發現其他一切都好似解釋得通了。

2015年7月24日,有人通過手機在“百度知道”上匿名諮詢:

由於提問和吳的情況、時間太過巧合,很大可能性是吳。

那麼問題來了,弒母是刑事罪,他應該擔心的是被抓,被判死刑,而不是什麼民事起訴。人如果都被抓了,錢要來有什麼用?而我認為,這恰恰反映出他最為擔心的是,他從親友手上拿到的錢,又被民事訴訟拿回去。

當時的吳謝宇在分屍失敗後,意識到自己只能臨時藏屍,最終一定會被發現。如果他把錢都拿給A,而他自己又和A結婚,那麼無論自己逃跑或者被抓,母親的親屬舅舅之類可能會起訴自己和A,要求把這筆錢拿回去。A如果保不住這筆錢,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白費了?讓A用什麼償還?再去當妓女嗎?

那2016年2月5日吳為什麼又會以發短信的方式提醒舅舅呢?

吳殺死母親後,第一時間就去找已前往上海的A,把錢交給她去解決困難。這也可以解釋我的一點困惑,吳在殺人後為什麼不回北京待著,也不去監管更鬆散的南方,而去清查人口嚴格的上海。如果他早在案發前就認識了A,帶錢去了她的所在地就比較合理。

8月他和A同居後,聯繫從微信轉為電話。對於已經把錢騙到手的A,此刻更希望擺脫吳。兩人爭執變多。激情消退,吳對A的沉迷不再那麼深,在和A深入接觸後,也發現了A越來越多的破綻和謊言,開始懷疑整個故事的真實性。

他們大吵一架後,吳離開。2016年2月,吳去了河南。

2月3日入住河南某酒店,4日在ATM機取錢。

吳20多歲的生命似乎和河南沒有任何關聯,他要偷渡出國,也不可能從河南走。但有一篇報道提到,妓女是河南人。這就解釋通了。我認為,吳是在對妓女產生懷疑後,跑去妓女老家,想求證她此前所說的情況是否存在。

證實自己受騙、被玩弄感情的吳謝宇會是什麼心情?懊悔?憤怒?痛苦?對母親愧疚?這解釋了為什麼他突然會在去了河南後發消息給舅舅。他把短信視作是某種形式的“自首”,也希望舅舅能安葬母親。

這個猜測總體來說符合吳的性格和幾個關鍵時間點。他對母親並非簡單的愛或恨,他弒母並非完全是為了錢,而是有一個更加“正向”的理由讓他需要錢。而騙局和情感的破滅讓他在河南發出自我揭露的短信。

唯一讓我感覺不太確定的地方是,吳的智力會陷入這樣的騙局嗎?吳在騙親友時,用日記本偽造辭職信、一人分飾兩角……倒顯得他自己是個合格的詐騙犯,他會被妓女騙了幾個月嗎?

對妓女的“深情”足以讓他鋌而走險,拿自己經營多年的前途為代價嗎?對母親的道德反叛,足以勝過他對母親的一絲憐憫嗎?

猜測七:性取向

可能性50%,主要是基於他和母親的辯證關係。

無論高中還是大學同學,都沒見過他談戀愛,只是提到過“疑似”。而從他社交網絡看,他也沒有對女生/美女的留言表達出特別的熱情。身邊應該有追他的異性,但他顯然沒接受這些女孩。至少他不像某些青春期荷爾蒙旺盛的男生。

新聞中提到吳曾購買“很多”“假陽具”,這個奇怪的細節被許多人疏忽。他為什麼購買這些東西?做什麼用?為什麼購買“很多”?

吳如果是GAY,他喜歡的對象可能是自己的兄弟,好友。他從小就從道德感極高的母親那裡得到信號,這樣的慾望是羞恥的。他一直壓抑自己,導致他變得心事很重,不敢洩露自己的內心。在他二十多歲時,真實的自我和他一直扮演的完美男性角色衝突,他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向,進一步扭曲自我認知,才有了對孟川敘說的自殺想法。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終有一日,他無法再承受頭頂明晃晃的陽光,想要熄滅這個道德太陽。他不要再做一個沒有影子的人。

吳最初的打算是處理母親的屍體後,繼續生活軌跡,大四申請美國的學校,並用借來的錢去美國讀書,遠離過去的束縛。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無法成功碎屍。這讓他覺得自己無論取得什麼成就,身在哪兒,警察總會找到他。他只能隱藏身份,消失人間。

他的計劃從出國留學變為了偷渡。在等待的半年內,屍體隨時可能會被發現。為了減少使用身份證件出行和住宿,他必須找一個生活上的代表。

同樣迴避警察的妓女成了最合適的人選。跳過追求環節,他就可以接觸這樣一個女人,只要給她足夠的錢,就可以讓她提供住處和食物。(妓女可能以為說成求婚的彩禮,警方就不會沒收那十幾萬)

那麼,吳同學現在在哪兒呢?

他在ATM機上最後一次取錢,可見他身上已沒什麼現金,而ATM有取款限制,只能拿到幾千,他此後又再無取款記錄。我傾向於認為,2月4日時他即將離開中國,已不再需要用人民幣。140多萬很可能一大部分用來支付偷渡費用,另一部分已換成外幣。

吳在2015年10月再次回到福州,應當是和蛇頭接洽偷渡一事。

2月5日,他可能已經從河南來到偷渡的出發點。在給舅舅發完那條消息後,把手機扔入大海,登上了離開的船。

福州的朋友告訴我,那裡的蛇頭厲害,去歐洲,北美,南美,走水路、陸路可供選擇;現在莆田人(吳的祖籍)常去南美。以吳的智商、體力、英語,他現在可能已經洗白,取得新的身份,過上不太差的日子。最重要的是,他現在已經是一個有影子的人了。

孟川和吳成為摯友,分班時,幾個好兄弟抱在一起痛哭。吳謝宇說:我們一輩子是兄弟。孟川出國前,吳謝宇曾在本子上寫下幾個扭曲的字:“以後去美國找你,兄弟。”

或許有一天,吳真的會去找孟川呢?

案情總結:

吳謝宇的弒母中必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對母親道德感的反叛。為了維護母親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的二十多年必定活得很累。他被剝奪了外在的影子,可他的內心卻依然有一個黑影。這黑影可能是他的性取向,也可能是他軟弱之時對感情的沉迷。如果要活下去,內外統一,正視自己,他必須熄滅頭頂正中的太陽。

他對母親的屍體毫不忌諱,不能就認定他冷血、反社會、不愛母親,只能說明他在動手時已說服自己,對弒母行為並無心理障礙,並無愧疚之心。他或許覺得自己是在幫母親解脫喪偶後痛苦的人生,或許認為自己是在終止母親對自己常年的關注/折磨/控制,也或許他覺得她的死至少能拯救另一個人。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母親的錯誤式教育》


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