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組織部長@文友:照樣做!就能寫出具有深度高度的文章!

1.理論精英。他於1980年考入江西省吉安師專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在吉安地區教育局工作11年,期間在《教育與職業》《江西教育》等中央、省級媒體發表調研報告、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20餘篇。之後,歷任中專學校黨委書記、團地委書記、縣委副書記、縣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行署專員、撫州市政府副市長等職務,並從任縣長開始,陸續出版了《國事與人生》(1999年)、《縣域經濟概論》(2000年)、《跨越自己》(2001年)、《招商學》(2003年)等專著。2003年任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2012年任中組部幹部教育局局長,期間發表了《為政要略》《領導力要略》《領導哲學要略》《從政之要900句》《新民主主義革命簡史》等近40部著作。據可考資料,截至目前,他已經出版發行各類著作近50部。他之所以能夠著作等身,主要原因在於樂於、勤於、善於學習和專研,能夠及時將知識轉化為理論,將理論表述成文字,並形成優秀的研究成果。他還將自己的讀書學習心得形成了《讀書札記》(共10卷)。

2.組工高手。他長期從事黨建理論、領導科學、幹部教育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工作,還曾經擔任紅色教育基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副院長9年,對如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嫻熟,對黨史更是如數家珍。他能夠將理論和實踐有效融合,提出的工作理念、拿出的方法措施往往符合客觀實際,能夠深入人心,引起共鳴,達成共識,效果明顯。他2015年12月任雲南省委組織部部長後,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幹部隊伍實際有機結合,相繼提出了機關工作十八法、組工幹部需要堅守的十四種理念、當幹部要堅守的十一條基本原則、為政之道十二條、領導方法負面清單二十項、領導幹部需要堅守的十七個“不”等工作理念,得到了廣泛關注。特別是“機關工作十八法”廣為流傳,屢屢被文友點贊刷屏,被譽為機關工作的必備箴言,其中的“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也成為網絡金句。

3.文風典範。一方面,他有超強的文字天賦,又是中文系文字科班出身,加之長期從事文字綜合工作,積澱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使他的講話文章文風硬朗、嚴謹規範,體現在文字上就是注重表述的嚴謹性和文字的準確性,不生搬硬套,不自創詞語,不刻意追求文章的形式美和語言的對仗美。

另一方面,他是研究政策理論的專家學者,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大量論文,也使他的講話文章充滿“論文”味道,體現在文章上就是注重問題導向,突出邏輯思維,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文章不求大而全,而求準而實,常常運用條目式的方式組織文章,少了“穿鞋戴帽”和“中規中矩”,往往能夠達到有的放矢,清晰明瞭的實際效果。

談談戰略思維的方法與運用

(2011年)

戰略思維,作為總攬和駕馭全局的思維方式,凝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必需的生存鬥爭智慧,是一項科學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戰略思維既是領導幹部必備的素質,也是秘書工作者必備的能力。秘書工作與領導工作緊密相連,秘書工作者沒有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就不可能真正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這裡,站在做好領導機關工作的角度,從六個方面談談戰略思維的方法與運用問題。

一、審時度勢,認真分析形勢

戰略思維的第一個基本要素就是審時度勢。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決定了人們交往關係的有限範圍,也限制了人們的眼界。然而在那時,孟子就提出“雖有知(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鋤頭),不如待時”的論斷,顯現出一個先哲的思想光輝。他在這裡提出了兩個戰略思維的原則:“乘勢”、“待時”。勢,形勢;時,時機。我們的老祖宗已經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勢”和“時”的重要,並用“乘”和“待”這兩個動詞,把主觀與客觀,局部與全面的關係聯繫起來。宋朝的蘇洵又從反面做了相應的論斷:“不先審天下之勢而欲應天下之務,難矣。”

審,就是觀察、思索、研究。“勢”就是國內外“大勢”和“大局”。那麼“勢”該怎麼“審”呢?有兩句話非常重要:第一句話是“世界多極化”,第二句話是“經濟全球化”。這是對當今世界形勢最經典的概括。作為秘書工作者,應該認真理解其深刻涵義,不能把它作為一句流行語說說而已。要在處理“自家的事”的同時,知道“外面的世界怎麼樣”,“審天下之勢”。關心、瞭解和掌握當今世界走勢和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向,正確把握時代要求,大力拓寬視野。

同時,“審勢”的目的是“乘勢”。能不能“乘”?怎麼“乘”?重點是要對自身的種種問題、種種條件做優劣對比分析,科學地解決如何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要以我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這樣“善於從實際出發不斷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既鍛鍊了我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又達到了戰略謀劃的目的。

二、全局在胸,各方統籌兼顧

普遍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它揭示了事物是作為系統而存在,既有全局,又有局部。毛澤東同志指出:“只要有戰爭,就有戰爭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一國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一個獨立的游擊區、一個大的獨立的作戰方面,也可以是戰爭的一全局。”所以,戰爭全局和局部的辯證關係是戰爭指揮員必須要研究和處理好的問題,否則,就要打敗仗。打仗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辯證關係,各種領導活動及其各個方面也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係。那麼,如何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辯證關係呢?

一是樹立和增強全局意識。要有廣闊的空間視野,善於全方位地思考問題。不僅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還要看到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不僅要看到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一面,還要看到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的一面。樹立全局意識要克服那種只將目光盯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將局部從全局中割裂開來的狹隘的“局部主義”。當然,樹立全局意識並不是要面面俱到、等量齊觀,而是要善於把握戰略重點,善於抓重點環節。同時,樹立全局意識,也並不是降低“局部”的重要性。

二是能夠看清全局。看清全局首先要超越局部看全局。戰略思維告訴我們,要想清清楚楚地看清當下事物,必須跳到圈外去,只有立足全局,放眼全局,登高望遠才能把握事物的全局整體。其次要普遍聯繫看全局。全局是由一個一個的局部組成的,而局部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全局之間又是緊密聯繫的。因此,要把握全局就要看到他們之間各種各樣的複雜的聯繫,尤其要看到那種本質的、穩定的、必然的規律性的聯繫。再次要變化發展看全局。世界是變化發展的,全局也無時不在生生息息的運動變化之中。所以要看全局就需要與時俱進,而不能刻舟求劍。最後要一分為二看全局。一分為二是辯證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看全局的基本方法,要看清全局也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辯證統一。人有兩隻眼,遇事看兩點,兩點之中找重點;人有兩隻手,遇事兩手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三是能夠總攬全局。總攬全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略思維水平。一要胸懷全局。要把整體作為自己思考、研究、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全局觀念,主動研究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並對工作進行全局謀劃。二要熟悉全局。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深入領會上級指示精神,掌握幹部的思想動態,瞭解群眾的意願,把握做好工作的基礎。三要調動全局。根據形勢、任務的要求,及時提出有利於激發幹部群眾工作熱情,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工作方針和目標;用好教育、激勵、獎懲等工作手段,增進團結,形成工作合力。四要擺佈全局。全面掌握局部工作情況,保證全局工作健康協調推進,實現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保障組織目標的如期實現。

四是能夠統籌兼顧。駕馭全局,還取決於能否較好地統籌兼顧、協調各方。一要照顧內外。

因為全局在空間上具有廣延性,所以,我們在進行戰略謀劃時,必須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既看到內部要素,又看到外部環境;既看到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一面,又看到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的一面。這樣,宏觀上運籌帷幄、叱吒風雲,決策才能棋高全局,還取決於能否較好地統籌兼顧、協調各方。二要兼顧局部。事物不僅有全局,還有局部。全局由局部組成,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離開全局,局部會迷失方向,一盤散沙;離開一個個局部,全局也會不復存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做到微觀上細針密縷,天衣無縫,才能棋高一著,穩操勝券。三要優化結構。所謂結構,就是系統內部各種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方式。如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結構形式等等。系統整體的性質與功能不但決定於構成系統的諸要素的性質與功能,而且還決定於要素之間的結構。在一定的社會里要研究階級結構,何者處於統治地位,何者處於被統治地位,直接決定一個社會的性質。搞經濟工作,要研究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投資結構等等。結構不同,效益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

五是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將當前與長遠結合,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首先,立足當前,預見未來。因為事物發展具有連續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續,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續。所以,我們在進行戰略謀劃時,必須立足今天,總結昨天,預見明天。其次,研究當前,規劃未來。事物還有現象和本質之分,現象是入門的嚮導。現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別,我們在進行戰略謀劃時,又必須深入研究當前,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已知推斷未知,從現實把握未來,這是戰略思維的題中應有之義。

六是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延續性和繼承性的特點,決定了創造這些文明的領導思維必然同樣具有延續性和繼承性。這種繼承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揚棄,在繼承的同時,又是突破創新。處理好兩者關係,一要繼承歷史。學習借鑑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上眾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的智慧、才華和經驗。二要借鑑國外。學習借鑑歐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創造近代文明和社會化大生產中的科學思維方法,學習他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運用戰略思維進行科學決策。有分析地借鑑這些成功的經驗,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三要繼承傳統。我們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許多非常成功的範例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高瞻遠矚,大膽作出判斷

戰略決策,往往要對全局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超前研究。這決定了戰略思維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要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各種信息資料的研究,根據事物發展的邏輯關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找出事物鏈之間的因果關係,大膽推測事物發展的未來進程,並果斷作出決策。

任何事物在變化之前,總要表現出一些徵兆、跡象和苗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分析、及時洞悉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徵兆、苗頭,就能見微知著、未雨綢繆。

提高戰略預見能力通常有以下三種預見方法:一是外推法。它是以現在和過去的情況來預測未來的發展。這一方法從事件發生到現在的過程中找出發展模式,將其推廣到未來。我們經常講的分析形勢把握趨勢,往往用這種方法。

二是內推法。它是說所預測的結果與前提具有演繹性關係,結果已經包含在前提之中,但又是人類所沒有認識到的。如果發現了某種必然性的、演繹性的規律,就能夠根據這一規律進行邏輯推理,導出一定的結果。三是反推法。反推法是設定未來一個目標,然後探求從這種目標到現狀是否存在著可行的途徑和實現條件。如果存在這樣的途徑和條件,那麼這個目標是可預言的。

四、運籌帷幄,周詳籌劃謀略

做好戰略謀劃,要研究戰略目標定位及其客觀依據、實現戰略目標的戰略措施、影響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因素等。圍繞戰略目標的實現,統籌考慮目標與手段、全局與局部、現狀與未來的關係問題,統籌考慮資源、環境、制度和技術等可行性問題。

進行戰略謀劃時,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戰略高度來認識、來把握、來謀劃,既立足當地,把本地區、本單位的情況吃透,又著眼全局,把周邊、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情況研究好;既立足當前,把現階段的工作安排好,又著眼未來,把長時期的規劃制定好,從而真正打好整體戰、攻堅戰、持久戰。

一是從戰略謀劃的角度認識發展定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現代社會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變化越來越快,出現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複雜局面。這對經濟社會管理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宏觀管理決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戰略謀劃,要善於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確定本地的發展定位。

二是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制定戰略措施。20世紀以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系統論,在分析要素基本屬性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系統的整體效應,使人們能夠更全面科學地把握系統的運行規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這個大系統中各種要素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影響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我們善於運用系統思維研究和思考發展問題。要從系統思維的角度,將本單位放在全省、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大系統中來認識和分析,努力從整體與局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找出規律,有針對性地制定戰略措施。應該看到,實現戰略目標需要從諸多方面進行努力,而在諸多方面中總有某些方面對戰略全局具有重大影響,這就是戰略重點。然後分清主次本末、輕重緩急,既立足當前,又著眼未來;既注意制定管長遠的規劃和方案,又提出有利於實現重點突破的措施和辦法。

三是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不斷調整和完善戰略方案。戰略目標和戰略方案總是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的:一是不管如何有先見之明,未來總有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在人們的預見之外;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件的變化,原來確定的東西會變成不確定的。所以,戰略作為行動之前的部署,需要在行動之中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在實際工作中,就需要我們通過戰略應變和戰略創新,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始終圍繞戰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戰略措施,同時根據情況變化,合理調整具體的思路和措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實現戰略目標。

五、切中要害,把握問題關鍵

全局是由局部組成的,其中有些局部對全局有決定的意義和影響,這就是主要部分和重要部分,就是問題的關鍵。抓住了重點和關鍵就抓住了事物的中心要害,就能帶動全局工作。毛澤東同志強調,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於他所指揮的全局說來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在戰爭年代,由於戰爭是一個極複雜的事物,再加上敵我雙方的互相保密和故意迷惑對方,這就使戰爭指揮員在把握戰爭規律和捕捉戰機時,難以使自己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相符合。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指揮員怎樣才能做到“全局在胸”呢?毛澤東同志的辦法是抓住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關鍵局部,抓住了關鍵和戰略重點,也就抓住了全局。

那麼,我們怎樣“抓住重點”呢?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正確區分戰略重點和非重點。毛澤東同志指出:“說重要,說有決定意義,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況去規定,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去規定。”戰略重點和非重點的界線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地點、條件和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在區分戰略重點和非重點時,必須著眼其特點和發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毛澤東同志專門舉了保密的例子。在白區作戰,保密問題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局部;在蘇區作戰,保密問題就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局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戰略思維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物,需要我們從不同方面、不同層面去分析和把握戰略重點。當前,我們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改變;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等影響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要認真分析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敏銳掌控發展的新機遇,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自覺走科學發展道路,努力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快速發展。

六、搶佔先機,掌握戰略主動

所謂主動權,是一種擁有自由選擇權、自主決策權及自由行動權的權力和位勢。爭取並牢牢地把握主動權對於戰略思維者來說,是決定成敗得失的一招。那麼,如何把握主動權呢?

一是把握機遇。機遇是當全局發生結構性變化、轉折時出現對我們有利的時空條件。機遇是與時局的變化和轉折、與事物的運動變化緊密相連的東西,每當事情發生轉折時,就是機遇叢生的時刻。每個高明的戰略家都是把握機遇的高手。他知道機遇在全局的發展中並不多見,且稍縱即逝。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之珍貴正如時間,它一去不復返。因此,對待機遇,一要大膽預測。二要及時搶抓,因為機遇都具有時效性。三要充分用好,因為機遇對事物的發展起雙重作用,用好機遇就可能打開局面,推動全局;用不好機遇或貽誤就可能喪失主動,一敗塗地。四要善於創造機遇,這是高明中之高明者也。

二是掌握規律。事物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去是現在的基礎,未來又是現在的延續和發展。要根據這種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繫,通過對事物過去、現在已有狀況的分析來推斷出它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趨勢和方向。誰能預測出事物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誰就能把握和贏得未來。我們要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遵循客觀規律,立足現實,總結昨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將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進行識別、分析、比較,並由此作出科學預測。要善於靜中見動,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善於揭示規律,在把握規律中把握未來,搶佔發展的先機。

三是佔領制高點。控制權的爭奪歷來是兵家制勝的制高點。以往有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今天有制天權、制電權、制網絡權、制信息權。今天的世界競爭,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戰略主動權的競爭,誰擁有主動權,誰就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省委組織部長@文友:照樣做!就能寫出具有深度高度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