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每一次到巍山,热情的范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地给我做向导。是的,这位对于巍山历史文化熟知的学者,每一次都会给你讲述出不同的意义。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巍山有一历史文化的好去处。那就是,离县城不远的大小寺——市民们喜欢徒步而去,因为离县城只有几公里。可以俯瞰整个巍山县城,更有趣的是,走进大小寺,要一壶茶,像是走进了世外的清净处——一茶,一禅,两寺,两人,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春天最美时,我到了巍山,走进了大小寺。一树樱花,如霞,在耐住了一冬的寂寞后,灿烂地出墙来。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巍山县3公里外的东山济胜大小寺,实为圆觉寺和玄珠观的合称。圆觉寺原为明代左土司之母所建,历经明、清三次扩建,成为今天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玄珠观坐落在玄珠山上,与圆觉寺相距二里。始建于唐初,它的前身是南诏王室蒙氏宗祠。 玄龙寺与圆觉寺合称为"大小寺",被誉为蒙化十六景之一。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先从小寺说起。玄珠观由十六间大小殿堂组成,有玉皇阁、三官殿、吕祖殿、关圣殿等。寺依玄珠山而建,层台叠阁,气势雄伟。其布局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山门、石坊、四圣殿、石牌坊、玉皇大殿。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当地群众都要到玄珠观赶"龙华会"(又称松花会),这一民俗一直流传至今。我问,因何称大小寺?范老师说,"大寺不大,小寺不小",由于小寺面积较大寺大,而被大家称呼起来,从此流传。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其实,巍山的每一处都是有故事的,听一位朋友讲,巍山各种寺庙达100余座,分布在乡镇、大山深处。从这大小寺的匾额、对联中,就会感知巍山的文化历史的悠久与寓意深刻。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与范老师漫步在大小寺之间的绿茵小径,感悟着大小寺的历史,大寺不大,"大事不大“,小寺不小,”小事不小",这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对于古建,我是敏感地喜欢。玄珠观又名玄龙寺、民间称小寺。静观这布局,根据地势,采取由西到东上下三台横列落,内多园林小景。玄龙寺建筑以山门及大殿最佳。山门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样,宽三间,前后檐下施以如意斗拱,斗拱做工十分精细。大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单檐歇山顶。前为走廊,檐下施以七踩斗拱,整个建筑气势雄伟。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再观这圆觉寺,位于巍山县城东南的灵应山,原为明代左土司之母所建,历经明、清三次扩建,成为今天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圆觉寺林木掩映,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大寺与小寺随隔二里,相互呼应,花开花落,不离不弃。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环顾大寺,寺依山势,有山门、弥勒殿、真如殿、大雄殿及两侧观音殿、伽兰殿、文昌宫、三官殿、准提殿等建筑组成。在寺内,可以静心,心可以静。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大寺,移步一景,一景一境地。这普普通通的一幅对联,你又悟道了什么?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我更喜欢这大寺的一砖一草。尤其是大寺里的对联,字字透出之人生之“道”理。“一水抱孤城,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殿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远峰远刊,近峰近刊,人来山上观山”。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人海茫茫,人来人往,有的擦肩,有的永恒。皆为一个缘字。走进了这大寺,会无处许许多多的道。知道了,也就知人生了。

走进千年巍山大小寺,明白了大事不大,小事不小

于是,我坐在这“山还是山”的匾额下,静观圆觉寺前的参天古柏林中的双塔,塔有九层,上有宝顶,是方形密檐式砖塔。圆觉寺背山面城,如果你来,可以从山门拾级而上,一进三院,步步登高,走进这林深树密,流水潺潺。似乎,我听到了大寺与小寺在风中私语着什么。在三月的暖阳下,静看大寺,远观小寺,你也就便知了这世间——大寺不大,"大事不大“,小寺不小,”小事不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