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每次推荐书单,总有人留言说:

“书买了那么多,但还是不知道该和孩子怎么读?”

还有人吐槽:那么多书,孩子看来看去的总是那几本,读得自己都快吐了~

其实,孩子三岁以前,的确是非常喜欢重复阅读的。潼潼也不例外,像《100层的房子》、《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妈妈买绿豆》这些绘本,我们一起读了真的不下几百遍了。

也许成年人会在这样的重复中心生厌倦,但对于孩子来讲,重复是他们“活命”的根本。因为,他们需要在重复中学习技能和认识世界。

但在我看来,反复阅读也并不意味着每一次都完完全全照书念一遍,如何将一本书读“厚”,甚至常读常新,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小暖之前分享过关于如何给小月龄宝宝读绘本的文章《这样读绘本,才能让小月龄宝宝爱上阅读》,那篇的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方面。那么今天,小暖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给三岁以上的孩子“精读”绘本。

让绘本与生活经验碰撞火花

《我爸爸》、《我妈妈》算是我给潼潼入的最早一批绘本,从她几个月开始共读,一直到三四岁的时候,还偶尔翻出来让我讲一讲。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我想,这两本书之所以能受到低龄宝宝的喜爱,正是因为它选取了最贴近孩子生活,最为孩子熟知和了解的两个形象:爸爸和妈妈

两本书的文字都很简单,非常“好读”,但它们都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拓展阅读。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我曾问过潼潼:你觉得自己的妈妈和书里的妈妈一样吗?

潼潼一时回答不上来,我重新翻到第一页,让潼潼根据每一页的文字,对照现实中的妈妈形象。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潼:妈妈不是手艺特好的大厨师,但你做的鸡蛋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妈妈不会杂耍,种的花也总养不活,也不是舞蹈家、航天员、演员……

我:看来妈妈可不像书里的妈妈这么能干,会这么多东西。妈妈也不是超人。

那你还会喜欢这样一个妈妈吗?

潼:当然喜欢啦!超人又不是妈妈,我喜欢的是妈妈你呀!

我:那如果让你模仿书里的话,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说?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潼:我的妈妈能让小宝宝好好睡觉,她还会写文章。她会给我讲故事、陪我做手工,带我吃好吃的,还出去旅行。

我每次哭的时候她都会抱抱我,我妈妈特别特别棒,我最……最爱妈妈了,妈妈也爱我。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我:那你有不喜欢妈妈的时候吗?

潼潼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有时候妈妈跟我发脾气,批评我的时候。

我:那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让你有时候不喜欢,有时候又特别喜欢呢?

潼潼又想了一会,说了好几个人:爸爸,奶奶,还有几个幼儿园的好朋友的名字。

我:潼潼,你觉不觉得“爱”挺好玩的,有时讨厌,有时喜欢

那你长大了要不要当妈妈?

潼:要啊,我喜欢当妈妈。

我:那你要做个什么样的妈妈呢?是像这本书里一样的吗?

……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将孩子置于书中情景,帮助他们启动现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带着“假如是”这样的疑问和推断,通过阅读绘本,审视与认识生活。

就像我自己,想借由这本小小的“妈妈书”,让孩子理解“爱”的复杂性和它的意义,帮助她窥见“不完美”与“爱”的关系,也通过遥望未来为她种下“责任”与“性别身份”的思考之种

这样的“精读”,也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一次提炼和升华,为孩子打开一个小洞穴,让他们有向深处窥见的机会和出口。

用阅读经验联结“这本书”和“那本书”

跟孩子一起读绘本,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读完手里的这本,让孩子突然想起了之前读过的某一本。

他们为自己的“小发现”而兴奋不已,雀跃地跑到书架前抽出那本“差不多”的书,塞到你手里让你读。

这样的相似,有的时候会是某种叙述结构,有的时候会是某个主题,有的时候会是某种语言表达方式。虽然孩子根本搞不清楚这些专业名词,但并不妨碍他们“用心”、“用直觉”去感受这些相同。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比如和潼潼读《谁的牙齿》,故事中的小猩猩不断地提问:“这是你的牙齿吗?”每个小动物都做了不同的回答。

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牙齿,但动物们的简单回答中却蕴含了他们的各自特点,比如被人类拔掉的象牙、比如斑马的牙又钝又平。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小猩猩与动物朋友们的几次对话,看似重复,却一点点将剧情引向高潮。直到鳄鱼出现,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了巅峰。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有一段时间,潼潼很爱这本书,反反复复读了一个多月。突然某一天,潼潼在听完牙齿的故事之后,拿出了那本同样读过无数次的《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这两本差不多耶!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都是小动物在问同样的问题,开始大家都说不是、不是,问到最后才发现是怎么回事。”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虽然孩子的解释非常简单,但我依然惊喜于她的细心和感悟力。

尽管她并不明白,这样类似的两个故事代表了某种相同的叙事节奏和方法,在写作文时都非常值得借鉴和模仿,但这并不妨碍她去模仿,在这样的模仿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如何表达。

有时候,我旁观潼潼玩过家家游戏,她会无意间用类似的方法编故事:

小牛捡到了一件黑白条纹的衣服,它问小鸟这是你的吗?小鸟说,不是不是,我的衣服是褐色的;小牛又问小鸭子,这是你的衣服吗?小鸭子说,不是不是,我的衣服是黄色的……小牛问斑马,这是你的衣服吗?斑马说:哎呀,是我家宝宝丢了衣服。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你看,小孩的模仿能力最强了。用不着非要直白的教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能让孩子记忆深刻。

所以,我们平时读绘本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横向比较”的方法,去调动孩子的“阅读经验”有意的将“一本书”与“另一本书”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可以是叙事结构上的,比如读《和甘伯伯去游河》的时候,可以和《晚安大猩猩》比较一下,让孩子感受“渐进式的叙述”,体会连续发展的重复性故事引发的结局;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这种联系还可以是故事主题上的,比如读《不一样的小豆子》时,我拿出了《自己的颜色》和潼潼做比较阅读。

两本书都是“找寻自我”这样的主题,但又有点不那么一样。小豆子渴望变得和大家不一样,希望拥有孔雀的尾巴、老虎的皮毛、大象的鼻子;而变色龙则因为自己总是变来变去没有属于自己的颜色而苦恼。

一个渴望与众不同,一个渴望和大家一样,这样相似主题、不同角度的绘本最适合来一场“思维碰撞”。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和别人一样好不好?与众不同好不好?

还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遇到和好朋友的喜好、意见不相同的时候,该怎么办?做自己与向别人学习、改变自我到底哪个更重要?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这种联系也可以是图画细节上的。

有时候一个作者会将某个绘本里的主人公“植入”到另一个故事中。

比如和潼潼看赖马的一系列绘本,她总能眼尖的发现另一本书里的人物,《爱哭公主》里的小鳄鱼公主、《生气王子》里的小象王子都出现在了《勇敢的卡尔小火车》当中。

发现这样的“彩蛋”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也可以让他们对情节进行扩展,可以将依照几本书,混搭、创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用说来听听代替问“为什么”

其实,“精读”最核心的方法便是:聊书。

用“聊”,是想让阅读讨论变得更加随性自由一些,它可能不需要特定的提问程序,也不一定非得找出所提问题的精准答案。

这种精读可能更像是某种思绪的分享与碰撞,希望孩子们都能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也能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带来的那份热情。

当然,“精读”离不开提问,但如果提问过于严肃、认真,也许会让孩子觉得这样的分享有点“不好玩”,或者会担心自己“答不好”而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在我看看,将“提问”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少问“为什么”

有时候,“为什么”式的提问会带有一种质询感,或者代表了某种挑衅、拷问,会让孩子听了就打退堂鼓,或者让他们得出某种笼统的回答,以至于没办法“聊下去”。

我们可以将“为什么”变成“说来听听”,在提问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

多问诠释性问题

像书中的主角是谁、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这样的问题,都属于事实性问题。

它们可能更多的是考察孩子是否读懂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聊书”来讲,还不够发散和缺乏广度。

我们应该多提一些能让孩子去诠释的问题,比如:“这本书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哪里?”、“这本书你最喜欢\最讨厌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

之类的。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2

多问开放性问题

比如我们读《大卫不可以》,如果问孩子“大卫有哪些做错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性的问题;如果我们问“大卫是不是一个好孩子?”

就开放了许多。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因为它的开放性,我们可能衍生出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你认为什么叫好孩子\坏孩子?”、“你在听到妈妈说不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等等。

3

多提延伸性问题

既然是聊书嘛,就要足够天马行空。

多问一些根据书里的内容延伸出来的问题,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与共情之力。

在提问时,多以“假如”开头。

比如“假如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你有没有遭遇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玩“猜剧情”的游戏。

比如我们读《阿罗有支彩色笔》,在一页跨页中,画了阿罗手拿一支蜡笔爬上了山顶,阿罗遇到了危险,从高空一直往下掉。

但阿罗最后掉到哪里去了呢?在这个跨页中并没有画出来,需要我们翻到下一页才可以看到阿罗的结局。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猜一猜,阿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启发孩子多想几种情况,这样的脑洞时刻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预测与推理的能力。

等到我们翻到下一页,看到作者给出的“答案”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你觉得这样的剧情合理吗?是真得吗?你有哪些没想到的地方?”等等。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其实,和孩子“聊书”,更像是某种闲话家常,我们也应该放下心中那杆“对与错”的标尺,为孩子营造一种更加轻松、不设限的聊书环境。

说到底,阅读的终极意义在于思考。阅读,就是一场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特别喜欢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所写的一句话:可能性,而不是答案,才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最美好的礼物”。

对于孩子来讲也是如此。不要去质疑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几幅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也不要担心重复阅读会不会妨碍孩子接受新的信息。

因为,阅读从来都不仅仅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它从来不决定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眼神的广度

某一天,你也许会发现,在阅读与聊书之间,藏着一整个世界等着你和孩子一起去探寻。

-END-

绘本买了这么多,怎么跟孩子共读才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