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租賃扣非淨利腰斬 資產減值損失19.7億同比翻倍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見習記者 李順

曾果斷放棄多元金融帝國夢想,選擇瘦身強體的渤海租賃(000415.SZ)未能如願。

渤海租賃日前披露年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2.91億元,同比增長14.91%;歸屬於該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2.79億元,同比減少13.35%;扣非後的淨利潤為12.42億元,同比減少48.46%。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公司業績下滑為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所致。去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總值達19.72億元,為2017年的1.19倍。

另一方面,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的被動減持還在繼續。自1月21日至今,其已被動減持7917.24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28%。

扣非淨利潤同比降48.46%

日前,渤海租賃披露2018年年報。2018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2.91億元,同比增長14.91%;歸屬於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79億元,同比減少13.3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2.42億元,同比減少48.46%。

渤海租賃原為“渤海金控”,其先後“甩賣”了持有的Sinolending、聚寶互聯、聯訊證券及天津銀行等多元金融股權,公司資產結構向租賃主業集聚,在去年11月更名為“渤海租賃”。主營業務為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包括市政基礎設施租賃、電力設施和設備租賃、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設備租賃以及新能源、清潔能源設施和設備租賃。

事實上,渤海租賃近年業績增長乏力。2016年和2017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42.58億元、359.34億元,分別增長146.88%、48.13%;淨利潤分別為22.77億元、26.30億元,分別增長74.54%、15.53%。去年公司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淨利潤不增反降,扣非後的淨利潤更是接近腰斬。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公司業績下滑是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所致。

年報顯示,下游客戶經營情況惡化,渤海租賃境內融資租賃業務壞賬率上升,全年計提長期應收款減值約13.5億元,導致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總值從2017年的8.99億元突然翻倍到2018年的19.72億元,資產減值準備吞噬了公司的部分淨利潤。

應收賬款方面,截至2018年末,公司依舊有93.84億元的長期應收款尚未收回。

對應收賬款過多,公司解釋稱,是公司長期應收款主要為融資租賃項目形成的應收融資租賃款,主要包括大型基礎設施、商業物業、機械設備、集裝箱及飛機等融資租賃項目。因租賃項目合同時間通常較長,故公司長期應收賬款金額較大。

控股股東被動減持7917萬股

業績下滑,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的平倉風險也仍未解除。

4月22日,公司發佈公告,控股股東海航資本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觸發了違約條款,被債權人強制平倉,自2019年1月21日至今,已被動減持7917.24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28%。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截至2019年2月1日,海航資本已累計質押20.91億股公司股票,佔總股本比例為33.81%,質押率高達99.66%。

公告還稱,如海航資本未能及時追加保證金、補充質押、支付本息或提前回購,海航資本可能繼續被動減持渤海租賃股份。

這或許意味著公司的回購計劃將繼續延遲。去年11月16日,渤海租賃曾決定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1%的股份,目前為止公司並未回購任何股份。渤海租賃方面曾表示,根據交易所規定,公司大股東存在被動平倉情況,公司如果回購會與之衝突。

海航資本是海航集團核心產業集團之一,之前海航系不斷併購大肆擴張,將財務槓桿發揮到極致,包括海航資本在內的多家公司都高比例質押了旗下公司股份。而在去槓桿的背景下,去年海航系旗下公司開始了甩賣資產、斷臂求生的自救之路,作為海航資本核心成員的渤海租賃首當其衝。

渤海租賃為降低負債出售了子公司Avolon30%股權,以飛機和集裝箱的租賃和銷售為主的營業收入佔比上升到了92.85%,增加5.5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降低到80.72%,降低7.49個百分點。公司融資租賃業務收入較上年下降34.35%,融資租賃和融資租賃諮詢毛利率較上年減少13.11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