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消費型保險】:消費型保險顧名思義就是指“被消費掉的保險”,投保人跟保險公司簽訂合同,在約定時間內如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按原先約定的額度進行補償或給付;如果在約定時間內未發生保險事故,保費也就被“消費”了,保險公司不給予任何返還。

購前心理活動

購買保險時,人們通常會將消費型保險和儲蓄型保險進行比較。

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A君

就偏愛返還型保險,你說啥,我不聽。

“消費型保險....???比起返還型保險,購買消費型保險就是一種浪費。”

B君

購買保險不就是為了出險後的回報麼?

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不出險的情況下看不到任何回報,保費也白交了。”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購買保險真的是為了既存錢又要獲得保障嗎?

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儲蓄型保險和消費型保險性質完全不同。儲蓄型保險既有保障功能

也有投資功能,保障功能具體體現的是風險保額。儲蓄型保險一旦開始承保,不發生風險事件,歸屬於現金價值,即:現金價值=保險金額-風險保費,風險保費與消費性保險相似。

那麼購買消費型保險真的“虧”嗎?事實上,消費型保險雖然到期沒有任何返還,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幫助人們在保險期間分擔風險,給投保人提供保障,這一點也是保險本質所在。另外,消費型保險的優勢其實顯而易見,投保人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通常最先關注到的是保費以及保障,在保障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更應該看重的是價格。消費型保險自身是純保障功能,所以通常具有保費低、槓桿高的特點,保費基本在每年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用於應對各類突發風險。由於保費低廉,所以不存在續期繳費的壓力,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保障功能更為突出,一旦發生風險可以得到較高的賠付。

在選擇方面,目前市場上的消費型保險產品非常多,主要包括消費型意外傷害/意外傷害醫療險、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消費型定期壽險、消費型住院費用報銷/津貼保險以及旅行/留學綜合保障保險等。簡而言之,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保費享受到極高的保障,到期不返還保費。

舉例來看,張先生購買消費型保險,年繳400元,需要連續繳費20年,總共繳納400×20=8000元,若期間沒有發生任何的風險意外,那麼保費不返還。但若選擇了返還型保險產品,每年需要繳納2500元,20年下來2500×20=50000元,期間沒有發生任何風險意外,之後不僅拿回本金,保險公司還多給了1萬元,也就是6萬元。

實際上,若這繳納的50000元直接支出8000元進行規劃風險,另外的42000元去做理財或是在銀行儲蓄,20年也許可以賺回保險公司多給的1萬元。

由此可見,大多數消費者看到的是自己未來可以得到多少回報,但從自身保險需求上來講,則應該關注在同等保障情況下,花最少的錢來抵禦更大的風險,而不是風險未曾來臨能得到多少“回報”,從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所謂的“羊毛出在了羊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投保人在選購產品時也應瞭解,消費型保險並不代表每年都可以續保,有可能會因為保險公司停售或投保人的身體出現問題等情況而被拒保。此外,消費型保險的年繳保費可能會隨著物價上漲而上調,但如若保費上漲,保障額度也會隨著物價的變化而上調,因此也不必過於擔心。從這一點上看,返還型保險的優勢也較為明顯,一旦保險生效,期限和價格就都確定了,不存在難續保的問題。

必讀系列:關於消費型保險的那些事兒

從上述分析得出,消費型險種更適宜年紀尚輕、事業處於成長期、消費開支較大的人群,幾百元保費就能得到數十萬元的保障,且由於年輕身體狀態良好更易續保。對於預算充足的家庭來說,消費型保險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險種,與其他產品搭配選購,共同完善家庭的保險規劃;返還型保險產品則相反,比較適宜收入穩定人群,人到中年以後若想一勞永逸得到安心保障,則可以選擇返還型保險產品。

顯然,每一款保險產品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險自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從成本上來看,儘管有些保險產品更為划算,但從個人需求來講,還是要根據各種產品的保障範圍、限制條件等特點,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理性消費,挑選更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才能擁有人生中更為充分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