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再高,也救不了國產大豆!!

幾天,有人問農業苑,如果國家將大豆種植補貼再提高一些,還有進口的份麼?

對此,農業苑認為,短期內,我國大豆依賴於進口這個狀況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這不是提高大豆補貼就能夠解決的事情。

說句不好聽的話,哪怕就是把大豆補貼提高至800元每畝,我國每年還是會大量進口國外大豆,我們吃到的大多數大豆油還是會以進口轉基因為主。

補貼再高,也救不了國產大豆!!


高補貼,救不了國產大豆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不可以!盲目的提高大豆種植補貼,並不可行。

2018年,東北大豆種植補貼最高甚至已經達到了500元每畝,可是當年度東北乃至全國大豆產量變化並不算大,我國的大豆消費還是主要依賴於進口。

去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大約在8600萬噸左右,雖然較上一年度大約下降1000萬噸,但是這一數值還是國產大豆產量的五倍以上。

我國目前的大豆消費量大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具體數值為1.1億噸左右),但是國產大豆的畝產水平又常年保持較低的水準(僅為120公斤),要想實現不再進口國外大豆就滿足國內國內需求,至少需要9億畝耕地。

所以,我就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即便是把大豆補貼提高到了600元每畝,我國的大豆消費市場還是會絕對以進口大豆為主。

補貼再高,也救不了國產大豆!!


國產大豆實現自給自足,幾無可能

有句話不是叫做,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沒有用。對於國產大豆而言也是如此,不管如何,它都無法實現自給自足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由於我國國產大豆先天不足。

具體表現就是畝產太低,只有區區120公斤每畝,遠低於其他大豆種植大國強國。

其次,我國耕地面積稟賦不夠。

具體表現就是耕地面積太少,在滿足三大主糧作物種植後,留給大豆的餘地非常有限。

最後,我國大豆消費總量抬高。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消費需求旺盛且可替代品減少,大豆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植物油脂來源,每年消費量在1.1億噸左右。

如果你知道中國大豆消費全部以自產為主需要多少畝耕地的話,你就應該明白,單純的提高大豆種植補貼,並不會改變我國大豆消費嚴重依賴於進口的窘迫態勢。

目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為1.4億畝不到,總產量為1600萬噸左右,但是我國近年來的大豆消費需求量在1.05億噸以上,這其中存在大約9000萬噸的供需缺口。

你們知道要想咱們國家自己生產種植大豆來彌補這個缺口,需要多少畝耕地麼?答案是7.5億畝!

可是,目前我國耕地面積總量不過是20億畝左右,而常年進行糧食耕種的面積不過是18億畝左右,其中要拿出絕大多數保證玉米,稻穀和小麥這樣的口糧作物生產種植,根本不可能拿出額外的7.5億畝耕地專門來種植大豆……

所以,不管補貼給的再高,在我國國產大豆畝產太低,且我國耕地面積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條件和可能來做到大豆不再依賴進口。(來源:農業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