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了悟历史人生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臒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资治通鉴》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著,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以上转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是书确实不可不读。我早约二十年前初读柏杨先生的版本,译笔流畅生动,一家之言,多有发挥。今国内再版此忠贴原著的众教授全译本,读来当更能感受领略司马君实先生原作的味道。《资治通鉴》我收藏有早期中华书局的全译本,更购买了电子版,可供查证检索资料时的方便。

学问是日积月累而来的,毛泽东先生一生总共读了《资治通鉴》十七回并作了大量批注,一生能读上一次,亦于愿足矣!繁纷社会,现代人终日为口奔忙,少有时间静下来好好读书,纵有空余的话都用来减压唱歌看电视电影玩电脑游戏购物去也,就算读书,除了要看工作上的专书外,都是看些漫画爱情小说及消闲书籍,鲜有读些开拓心灵自性、转化内在气质使升华向上的佳文妙典。

《资治通鉴》为何物?无关紧要,不理可也,最重要赚到金钱买得心头好,保住工作,养好自己养好家还清借债算了吧。我遇到过很多中国大学生,全是空心人,说得一口流利外语,但对自己本国文化却一窍不通,认为是古旧过时,学要学西洋科学,赚要赚外币才追得上潮流。问他有没读过《唐诗三百首》,他说要买洋楼;问他《古文观止》知道否?他说要饮红酒;叫他学习写书法,他说要养蕃狗,真是眉头皱眉头皱!

中国文化切不要败在自己国人手里,日本英美德法意俄等国视中国文化为大宝藏加以保存研究,亦且甚重知识产权之保护。假如今日做一个国人曾否读过四书五经的深入调查,相信出来的数字结果会令人震惊不已!莫说五经,就是四书,再退一步《三字经》、《千字文》等童蒙书,也未必读过,更不要说《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古代童蒙书了,恐怕现在很多人就连书名亦闻所未闻呢。

珍惜你的时间,珍惜你的健康,珍惜你身边得来不易的事物,珍惜你身边的长辈,尝试打破你不爱看书的习惯,第一次读你以前未曾读过的圣贤经典,来翻开它的第一页吧,之后一直继续翻下去,这将会改变你以往一成不变的人生观及世界观,使你更能适应天地的法则而如理如法开心地生活下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与圣贤为朋,你将能成就更优良的人格,过少烦恼少遗憾多一分自在的人生。

南怀瑾先生曾写有一幅名联:「名士才情英雄肝胆,圣贤学问仙佛心肠。」祝愿各位皆可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