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大列巴”那么硬,真的好吃?

yangbaiqiang


哈尔滨的“大列巴”这个食物的名字,就如同这个食物本身一样,是一个中外合并的产物。“列巴”这个词是俄语хлеб的音译过来的,也就是俄语中面包的意思,而因为个儿头巨大,所以又被加上了中文的“大”以作为特点描述,所以就有了“大列巴”的名字。

【“大列巴”那么硬,真的好吃吗?应该怎么吃?】

其实说起来“大列巴”这个东西很符合现在一些人的饮食要求,比如一些想要减肥瘦身的群体。因为正宗的“大列巴”可以说就是一种标准的全麦面包,它的糖、盐和油脂含量都比较低,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膳食纤维,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列巴”算是一种低热量的健康主食选择。普遍来讲一个食物越是精细加工,那么它的口感和滋味就越柔和越细致,但是于此同时损失的营养就越多,而且加工越细吸收越快,也就胖的更快。

“大列巴”是经过3次发酵的面团烤制的,其中又加入了啤酒花等物质,所以有着面香、酒香混合的气息,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大列巴”的个头十分巨大,直径一般都有20多厘米,净重能达到4斤左右,所以它虽然外皮硬脆,但是内里还是柔软的,可以说是一个面包两种享受。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传承,“大列巴”对于哈尔滨来说已经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食物,而是一种文化和回忆,也是这个城市近代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可能还有不少朋友觉得这个东西看着就不好吃,好像用来砌墙更合适一些似得。其实“大列巴”这种面包吃法跟法棍、囊差不多,还是要有些搭配的,毕竟它的定义其实是主食,我们也很少有不配菜干吃大米饭的情况吧。而能跟“大列巴”搭配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浓汤、牛奶、鱼子酱、果酱、黄油、奶酪等,这些带点汤汤水水或者比较油润似得食物都行。这个东西可算是早餐的好选择,最多2片面包蘸一杯酸奶就能吃的极其饱,直到中午都不怎么饿,粗豪的食物就是这点最好,十分的抗饿。我们以前也有亲戚带过“大列巴”回来给我们吃,其实用蒸锅像热馒头一样,稍微“窜一下气”就变得很松软了,所以如果不喜欢吃干硬的,也不喜欢泡汤吃,也可以稍微蒸一下。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以前的传统美食,最初被创造出来的目的都并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制作方便、耐储存或者边角料再利用等原因。“大列巴”在这点上跟烤馕很相似,而且它们俩也都是那种很耐存放、看着粗糙初吃觉得干硬,但是越嚼越香的食物。而且“大列巴”还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地方,就是实在吃不完的话,它还可以用来发酵酿造饮料,也就是比较有名的低酒精饮料“格瓦斯”。

那么不知道大家对“大列巴”这个巨大面包有兴趣吗?你的家乡有没有这种比较奇特的美食呢?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哈尔滨的“大列巴”那么硬?!说对了,它够“硬”才成的名!好吃是真好吃!不过,您是吃不出现在市场上很多“西”式面包的“香”味的。香得呛人的添加剂大列巴里是没有的。它的味道是一股略带酸味的,浓浓的面粉充分发酵的本香,大列巴可跟蒸馒头不一样,它是经过多次发酵的,而且每一次发酵的时间要严格掌握,不然那味就不是正宗列巴味了!去年年底朋友从哈尔滨返乡过年时,自己买了两上”大列巴“......嘿嘿,让我“扔”了,我去秋林给他买的正品。跟本就不是一个味。您提到它硬!没法吃啊?嘿嘿,抱着就啃,像吃西式面包一样抱着就啃?......哈哈,就目前人类这咬合力来说,对付它有点困难!

哈尔滨大列巴也不是这么吃的食品啊,它要配着俄式红汤一起吃,当然配上西米露的就更讲究了。还有一种不“讲究”的吃法就是手撒大列巴!别看它硬!您是没发现它的“软肋”。

如上图,看见中间这条“软肋”了吧!两头稍稍一用力!轻松大掀盖!里面软糯的面心立刻呈现出来!这部分可以配着果酱黄油吃,剩上下两片硬壳嘛......还得是红汤来对付它!

俄罗斯最传统的吃法也可以配鱼籽酱和生蒜片。不过我试过一次,这鱼籽酱我是真享受不了!还是老老实实吃果酱吧。也有蒸两分钟吃的,外皮有软却富劲道,我也试过,嘿嘿,还是配红汤吧,软硬度自己可以把握。


生活报


大列巴不怎么吃的惯,我非常爱吃沙一克,这面包外表那是真硬啊,比大列巴硬多了,表皮烤的跟石头一样,里面很松软,里面吃着有种酒花的香味,而面包皮有股烘烤的焦香味。平常都是跟红肠还有格瓦斯搭配着吃。吃这类俄式面包,都注重味道的本身,我都是手撕直接放嘴里咀嚼,越嚼越香,不要沾调料酱,觉得口干喝点格瓦斯,在咬口红肠,这就是我江边野餐 的必备套餐。我一直都去中央大街华梅去买,早先很好吃,现在沙一克5块一个,原先3块钱,价格也涨了点,不过味道还不如从前了。




張SirAlex


地球人都知道,大列巴是我们哈尔滨的特产。其实大列巴不是不好吃,可能是你打开方式不正确。

接下来我跟小伙伴们好好聊聊这个外硬内软的“大列巴”。“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的意思。因为个儿大,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大列巴。



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的,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秋林“大列巴”每天限量生产160个,在哈尔滨商圈经常能见到排队的人群在买秋林的“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面包。

大列巴面包的制作工艺要经过3次发酵,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而成,可以保鲜很长时间。据说秋林大列巴面包的标准直径在23厘米至26厘米之间,厚度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两公斤,膨松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着感觉沉甸甸的,很多外地来哈尔滨的小伙伴都会带大列巴作为特产礼物送人,可谓礼重情义更重。



吃过秋林大列巴面包的小伙伴都知道,它的外皮真的是非常硬,而且有点艮,口感是酸的,所以如果是吃惯了法式甜软面包的人,可能会不喜欢这个口味。就像前面刚刚说的,好多第一次来哈尔滨的游客,都会带个大列巴面包回去,有的送人,有的自己尝鲜。带回家吃过之后,可能会觉得上当了,不好吃。但其实,很多小伙伴可能是不了解大列巴面包的来历和传统吃法。

传统的吃大列巴的方法是,先把蒜瓣儿切开,将蒜汁涂抹在面包的硬壳表面。喜欢吃黄油的还可以把面包切开后,在面包片上涂抹黄油或者奶酪,这样就可以当作主食吃了。如果再配上浓郁的苏伯汤、俄式生咸肥肉、大马哈魚魚籽酱、俄式酸黄瓜、秋林里道斯红肠,来一瓶哈尔滨啤酒或者秋林格瓦斯,可以说,是一顿美味的俄式大餐啦。



如果没有俄式配菜也没关系,给小伙伴们分享几种大列巴的吃法,真的很好吃呢。

可以把大列巴切片,然后在中间夹上奶酪、黄瓜片、西红柿片、一片香肠,或是熏肉,在微波炉中转30秒,拿出来就可以吃了,香味四溢。还可以配上一杯咖啡或者红茶就更完美了。



或者也可以切片,然后涂一些喜欢口味的果酱在上面,咬下一口,感觉外壳特别有劲道,配着软糯的内里,满口是发酵面包与天然果酱融合的味道,幸福满爆棚。

还有一种有趣的吃法,就是先破“壳”,然后掏里面软的部分吃,再配上红肠、热红菜汤一起吃,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外壳部分是用天然的木材烘烤而成的,有时会粘上些木炭灰,掰一小块放在嘴里嚼可劲道了,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你会感受到天然木材在口中燃烧的香气。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这几种吃法,没准你也会喜欢上我们哈尔滨的大列巴^_^


新晚报


^O^ 哈尔滨四怪之首 、大面包像锅盖 ,唯有秋林的可称特色,但也今不如惜了,儿时物资溃乏每年也就吃上两三回,坐早车去排队、先前发号,文革初时画号(粉笔写在衣服上) ,基本上是牛奶配列巴 ,家家孩子都得两三个,两顿没了,父母都是少吃一点、舍不得都叫不懂事的孩子们吃了,想明白了、父母也老了,自己老了父母又不在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

☞ 大列巴 、硬不影响吃 ,你要吃不出酸酸的麦香味真是暴珍天物 ,要是品不出淡淡的桦树味道別说你吃过 ,丝丝的咸 、甜是牙缝中的回味 ,面包芯、切成片放一下,干点再吃是一种少有的口感享受 ,牙齿的碰撞伴随着入口即化的感觉,真好 !加上鲜牛奶的纷芳其不快哉,中午配点副食,晚餐做碗苏波汤,想想都美,现在条件好了,人也老了,味道也不适从前了,只有少量的黑麦(马迭尔)还有原来的味道 ,赛克也不行了,寻找不回来的是味道 ,只剩回忆中的点滴 。


手机用户70964791485


小妹作为一个土生但是不土长的东北人,大列巴肯定是吃过的,但是实话实说真的不算太好吃,起码以东北人更爱大米的风格来看,列巴肯定不是首选,哪怕馒头花卷可能都要比它好一点。

大列巴现在更多的是作为旅游商品比较多,来哈尔滨旅游好像不带个大列巴回去就算白来,俨然和红肠是好搭档。但是买回去以后发现很尴尬,硬不说还不好嚼,作为主食总觉得吃进去不好消化,零食又太大。

其实大列巴的真正吃法是要稍微加热一点,使其变软后抹上果酱、花生酱、牛油等等搭配着吃。

第二种吃法是搭配浓汤、红菜汤等等一起吃。也可以像羊肉泡馍那样撕成小块泡在汤中。

或者把大列巴当做一种盛菜器具,类似酥皮蘑菇汤的方法,把大列巴中间挖空,面包心搭配浓汤盛在中间,最后列巴变软可以一起吃完~


更多美食请关注【圆滚滚贪吃妹】哦~


济南圆滚滚贪吃妹


大列巴是俄罗斯人民的主食,后传入东北地区。

大列巴用传统发面方法烤制,由于烤制前不加碱调酸,因此口感干硬味酸,发酵香气浓郁。

很多人因此不解:为什么那么难吃的东西当地人却那么喜欢?

其实只要看看当地人怎样吃它,也就不奇怪了。通常俄罗斯人吃大列巴要配红菜汤,把大列巴掰开泡在汤里食用。红菜汤味甜,和大列巴的酸味搭配正是大部分人喜爱的甜酸口。

现在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了吧?

回答完毕!


新军2


还记得郭老师如何说北京的豆汁的么,这东东可以区分北京人和外地人,因为它是北京人的最爱啊。

拿题主的话来说“真的好吃?”,说实话,咱既然不是“地道的”北京人,自然无所谓了,爱吃就吃呗。

哈尔滨的“大列巴”其实来自“战斗民族”,因工作关系,个人多次去过俄罗斯,看到那里的“面包摊”就像我们的报摊一样密集。

这东西和牛油,果酱,花生酱都很搭,也是酸黄瓜,红菜汤,啤酒,格瓦斯的好搭配。前面的有些朋友说的不错,但是估计多数是道听途说,很少真正去过俄罗斯吧,就像“老北京”一样,那些“老俄罗斯”吃起来真的津津有味,你觉得不好吃?有人喜欢。

虽然,个人在俄罗斯生活时间有限,还没养成那里的饮食习惯,但是我却真喜欢当地产的牛油抹在大面包上吃,喜欢就着俄罗斯肠吃,喜欢大马哈鱼!

汤始终吃不惯,鱼子也不喜欢。

题目本身回答完毕,以下是彩蛋两个,哈哈。

说起俄罗斯食品,你肯定没见过在俄罗斯卖的格瓦斯是什么样,大体像上图一样,某个小区路口,一个大车拉着一罐饮料,像卖啤酒一样,一瓶一杯的销售,只不过车没这么漂亮。

强调一句,味道与国内卖的可不太一样,但是我挺喜欢。

很多东西进入国内后,都变味道了。

当然,俄罗斯朋友也吃松软的面包,人家也进步。

因为我们也自己开伙,所以常常吸引来当地的朋友“凑热闹”,他(她)们最喜欢的就是饺子和中式烹制的炖鱼,哈哈。

聊了这么多,再回头看题主的问题,各位,您又不是想以哈尔滨的“大列巴”作为自己余生的主食,就是品尝一下,有必要那么认真谈什么“好吃么”,哈哈,尝尝就好,喜欢的话隔三差五买来改善一下;不喜欢呢,可以去换法国面包加鹅肝。


看世界微尘


大列巴的名气远大于它本身的味道,也是妈妈那代人的记忆中的美好滋味。红肠,槽子糕,在这个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年代里,仍旧是妈妈最爱的味道。每年,妹夫都有一些学习和考试的机会,去哈尔滨。每次,他也都会给妈妈带回一些大列巴、红肠和槽子糕,每次听妈妈说起这些,我都会很感激妹夫对妈妈的孝顺。大列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食物,更是我们家亲情的一个很好的代表。每个人的记忆中,可能都会有一些东西,代表着某种回忆。大列巴,是我们小时候,爸爸提及过往的开心回忆,是后来日子好了,妈妈可以时常吃到的最爱的食物,是我回娘家之后,带回来给朋友和邻居的伴手礼,也是后来我喜欢秋林格瓦斯的味道的原因。


春天的达子


所有的食物都有个特点,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品味。列巴是种面包,所以应该在刚烤完晾凉后的两天内享用,风味最佳。这时可以品尝列巴的软芯,小麦的清新,酵母菌分解的混合味道,湿润劲道的口感。列巴的外皮韧劲实足,美拉德反应后产生的焦香气,在唾液和咀嚼的作用下在舌下弥漫开来。口重者可以搭配各种调味酱,肉汁和奶制品。这种面包的优点在于保存容易,可长时间存放。用烤箱加热后会回软,可搭配粗砺的肉肠,浓汤和土豆泥。面包干后还可深加工成风味独特的格瓦斯饮用。我们被祖先留下的中式烹饪方式宠坏了,很多人接受不了那种纯原始的粮食香味,总喜欢软腻甜鲜的调理面包,对这种带着浓浓地方风味的食品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一如法棍和欧式乡村面包。所以希望有更多的美食者去发掘列巴的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