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豆瓣评分为9.1分,好于99%的喜剧片。连续十周的票房冠军,使之成为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吸引了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就是《触不可及》!电影改编自一名法国富翁的自传《第二次呼吸》,从字面上来说有一种第二次生命的寓意。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触不可及》容易让人想起《遗愿清单》,但却走的更远。一个残疾富人,一个贫穷黑人,两个人的世界千差万别,却因为友谊碰撞出各种玄妙的火花。这得益于法国人天生的浪漫艺术特质,故事讲述起来哀而不伤,反而满溢着幸福的微笑。这点说起来又好像《抗癌的我》,可是无疑《触不可及》中的各个元素都还要更上一层楼,做到了精致完美。《触不可及》虽说是喜剧,但这部片子能让人在欢笑过后眼含泪水。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的电影。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故事的开端缘起于那场看似闹剧的招聘会。除了德瑞斯,剩下的应聘者无不是有着各种证书作为敲门砖的专业护工。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残疾的人,看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时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菲利普会单单留下这个有犯罪前科的、一进门就把他亡妻礼物偷走的黑人游民。从阶级到性格,这两个人一开始在方方面面都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对此,电影中用菲利普和他朋友的对话解释了一切:他要的就是没有同情心的德瑞斯。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导演找的这个理由看似荒诞,但站在一个残疾人的角度讲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他只想别人和他接触时忽略他高位截瘫的特殊性,单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朋友,不要以怜悯之心伤害他的心灵,或是自尊。虽然他可以大方的侃侃而谈自己花钱买命的可悲命运,表面上好像完全不在乎这打击,但实际内心里还是无法接受自己残疾身躯的心理,或者可以说是是某种程度的自卑:在面对自己心爱的笔友时他会违心的偷换照片,面对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专业看护他会愤怒的绝食,因为在他们面前他找不到那种平等,他们的存在和行为时刻在提示他自己是个病人,和别人不一样。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德瑞克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他把病人抱上跑车兜风,哪怕那样会使他的安全缺乏保障;他会问病人关于性欲的问题,哪怕他自己也知道菲利普的身体状况如何。这一切源于德瑞克在与菲利普相处时是出于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状态,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没有过多的考虑他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一个做正常人的机会,而这正是菲利普苛求的。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随着剧情进展,我们也不难发现截然不同的两人开始互相影响对方: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菲利普开始吸烟、找小姐按摩、肆意大笑,德瑞克也由一开始那个没有艺术欣赏能力的无业游民变成了可以欣赏古典音乐、对绘画诗歌有所涉猎的“文化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找工作,成了一个上进的人。电影也最终在这种美好的大团圆氛围里结束,让人在感动之余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电影结束后,德瑞斯与菲利普的原型出现在荧幕上。当德瑞斯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菲利普漫步在山道上,一起看着远处绯色的夕阳时,我们开怀大笑一整场,最后却蓦然落泪,私以为是不是有时候越是平淡的故事反而越能让人感动呢?

法国当年最卖座的电影,吸引近四分之一的法国人前往影院观看

我觉得影片的动人之处是这一点:明明永远触不可及的两个人,因为推己及人,始终秉持平等与真诚,各自都勇敢往前迈了一步,最终完成了对彼此的救赎。菲利普对朋友说,我要的就是他这点,没有同情心。他同样也从未同情过德瑞斯。是的,如果我始终能看到你的好,如果我还能让你变得更好,为什么要施以那些居高临下的关爱与同情?不同情,不怜悯,我想这才是人性当中,最高级的善良。

……

明天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