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好新時代人才培養“施工圖”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大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視頂層設計,制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激發當代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不僅成為有文化、有技術、有能力的棟樑之材,更要成為有思想、有情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人才培養要突顯教育方針,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目標的貫通對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始終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扭轉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能輕素養的現象,堅持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固本強基,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綱和魂。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是“固本”,是人才培養的本源,注重價值觀和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是“強基”,是人才培養的根基,注重技術和技能教育。高職院校要做到全校一盤棋,從頂層謀劃新時代育人的大格局,將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師、教材、教案、教室、教風等人才培養主要環節上做細、做微、做實,通過“固本”讓學生畢業後能夠安身立命,通過“強基”讓學生就業後能夠安居樂業,在新時代的人生奮鬥中成為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人才培養要突顯全面發展,體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目標的貫通對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內容,全面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技術技能訓練、校園文化生活、社會實踐等教育各環節,讓第二課堂成為第一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管理機制上,要打通學校教務、團委等職能部門的傳統管理界限,把第一課堂“剛性”的知識技能講授與第二課堂“彈性”的綜合素質拓展教育深度融合,對第一、第二課堂兩張“成績單”的交融貫通進行精細化設計。在育人形式上,要按照“導師+社團”的項目活動形式,組建新時代理論學習社團、興趣特長社團、技能競賽社團、創新創業社團,通過充分發揮第一、第二課堂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同向、同步、同心”貫通融合效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人才培養要突顯知行合一,體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標的貫通對接。在今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佔總課時一半以上,這充分說明職業教育是一種辦學類型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特別強調工作規律與學習規律的融合。高職院校應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原則,一是把理論教學的“半讀”與實踐教學的“半工”結合起來,依託典型企業,及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內容;二是以典型產品、典型任務為項目載體來組織設計教學,構建“課賽融通”“課證融合”等特色鮮明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三是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真做”“真練”,讓學生在課堂上聽得進、操作上說得出、崗位上做得到,確保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培育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人才培養要突顯校企合作,體現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目標的貫通對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生命線,高職院校一定要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辦學定位上,一要打通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積極與引領行業發展、把握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二要把教師、教材、教案、教室、教風五個核心要素嵌入校企一體化育人過程,讓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三要打造兼具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等功能的高水平實訓基地,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人才培養要突顯教學相長,體現自我教育與教師教育目標的貫通對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發揮教師教育的引導力量,讓教師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通過精準化輔導、指導、引導,讓學生成長、成人、成才。2017年教育部新修訂頒佈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明確鼓勵和支持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因此高職院校在重視發揮教師教育引導力量的同時,也要強化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塑造,輔導大一學生自主制訂一份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大二學生自主參加一次技能競賽,引導大三學生自主參與一項創新創業活動,確保每一名學生在大學期間都能夠養成一種“內化於心”的自律自省態度、“外化於行”的自學自理習慣,在工作後還能堅持追求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和行為方式。

人才培養要突顯綜合評價,體現多元性與單一性評價目標的貫通對接。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業考核評價體系,要求高職院校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階段化特徵,改變“一張試卷定分數”的傳統課程考核方式。首先從全面發展看,學業評價要體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五育並舉”發展,在第一和第二課堂融合貫通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學生多維度、綜合性的學習收穫;其次從生源結構看,學業評價要結合高職院校未來將招收更多的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的生源變化趨勢,及時跟蹤掌握不同生源的各學期學習狀態,為學習準備不足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評價方式;再其次從成果導向看,要把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抽檢結論、職業技能競賽獲獎、創新創業、發明專利、學術論文發表等成果納入學分認定範圍,並建立與專業課程學分的互換機制。

人才培養要突顯家國情懷,體現人人出彩與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的貫通對接。在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中,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實現精準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等培養不同類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1+X證書制度,更加為高職院校探索培養“人人出彩”的現實路徑指明瞭方向。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強調學生“人人出彩”的同時,高職院校首先要讓每一名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認識愛自己、愛家庭、愛崗位、愛社會就是愛黨、愛國、愛民族的體現;其次要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智慧的思維和精湛的技能,做到心中有愛、眼裡有識、手上有技、腳下有行,成為家庭的驕傲、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最後要引導學生在青春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以科學奮鬥創造幸福生活,以家國情懷成就美麗人生,與改革的步伐同頻共振,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實幹家。

(作者系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30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