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皮膚科的一個熱敷藥【建議收藏學習】

I導讀:想必大家已經讀過《老中醫貢獻百年秘傳的傷科妙方》了,大家對朱興恭老中醫的“熱敷藥”有了相關的疑問,就讓本文帶大家深入瞭解“熱敷藥”吧。當然,本文作者還尚覺“熱敷藥”需進一步改進,歡迎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編輯/徐藝萌)

“熱敷藥”的臨床應用

作者/張俊峰

“熱敷藥”是複方外用藥,通過幾十年臨床使用,對骨外科、皮膚科及神經科一些疾病確有卓著效果,在群眾中深有影響,深受病人歡迎。現將處方及作用、使用方法、治療範圍和我們的體會介紹於後,以供參考。

處方

骨外科、皮膚科的一個熱敷藥【建議收藏學習】

白附子二錢,黃丹二錢,羌活二錢,獨活二錢,白鮮皮二錢半,狼毒三錢,硫磺五錢,紅花三錢,蛇床子二錢,輕粉二錢,花粉二錢,山桅二錢,地骨皮三錢,透骨草三錢,苦礬二錢,雲礬二錢,生半夏三錢,川烏二錢,草烏二錢,花椒五錢,木賊三錢,木通二錢,艾葉三錢,甘松二錢,大皂角(火偎)二兩,料江石(火鍛)四兩,共為細末。

方解

白附子、川烏、草烏、羌活、獨活、艾葉、甘松均有搜風散寒勝溼、溫中通絡的作用,故用以治療風溼痺痛。

白鮮皮、地骨皮、透骨草、山桅均有清熱、涼血、解毒、軟堅、消腫等作用。山桅外用消腫活血,用於跌打損傷後引起的腫脹。

透骨草能軟堅,治痞塊、金瘡等。紅花為理血藥,有去瘀生新的作用。

黃丹、狼毒、硫磺、蛇床子、輕粉、苦礬(即枯礬、明礬、白礬)、雲礬(又名膽礬)、花椒等藥,其共同作用在於殺蟲、燥溼,均能治療頑癬、惡瘡、溼疹等。

木賊有解肌、收斂作用。木通能通利血脈、關節、消腫散結。

大皂角是民間洗滌料,外用可以軟堅,治療癬疾、瘰癧。

料江石又有姜石、姜人石之稱,出於各地黃土之中,多見於流水衝過的山溝水道之處,外用有軟堅之功。

用法

1、病在四肢末梢第一次將藥煎開,待稍涼後,浸泡肢體,每日一、二次,每次30~60分鐘,以後用時稍加熱,即可使用。

2、對於肩、背、腰等部位不能浸泡者,將藥煎開,用兩塊布墊交替掩敷患處,以保持熱力;或將藥粉用開水拌潮,裝入長20~30釐米、寬15~20釐米的布袋內,置於患處,藥袋上加一熱水袋。日1~2次,每次30~60分鐘。

每劑藥連用7天,若繼續治療,需另更換新藥。

禁忌

①局部有破傷或皮膚潰爛者。②高燒患者。③肺或骨關節結核病。④孕婦及月經期禁用或慎用。⑤絕禁內服。

“熱敷藥一般使用無不良反應,少數患者用後可能疼痛、腫脹加重,或出藥疹,此係理療反應,可暫停敷用或縮短熱敷時間或降低溫度,即可消失。

適用範圍

1、一切沒有破傷的跌打損傷、閃挫扭傷。

2、風溼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骨質增生病。

3、非化膿性慢性軟組織炎症:如肩關節周圍炎、腱鞘炎、纖維組織炎、靜脈炎等。

4、皮膚病:如鵝掌風、手足癬、汗斑、風疹、牛皮癬、溼疹及手術後瘢痕疙瘩等。

5、神經系統疾病:如坐骨神經痛、末梢神經炎、面神經麻痺等。

6、矯正畸形:如人工畸形足(即婦女纏的小足)。

體會

“熱敷藥”由27種藥味組成,其中7種是祛風溼藥;9種是常用外用藥,有殺蟲、燥溼作用;8種有解肌活血、通利關節的作用,顯然對骨外科、皮膚科一些疾病是有效的。

“熱敷藥”在臨床上應用以來,我們認為對一些疾病確實有效。但是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藥味多,不易配製,使用又欠方便,有待進一步改進。

  • 本文摘自《陝西新醫藥》1976年第3期,作者/張俊峰。編輯/徐藝萌,校對/王珓、炳程。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