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宣漢這些駐村“第一書記”幹了什麼?群眾都為他們點贊

来看看宣汉这些驻村“第一书记”干了什么?群众都为他们点赞

2014年以來,宣漢縣著眼推進脫貧攻堅和促進幹部在一線鍛鍊成長,先後選派516名縣級機關優秀幹部,奔赴211個貧困村和305個貧困人口在20戶以上的非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5年來,516名“第一書記”放棄城市繁華,割捨天倫之樂,以村為家,用愛堅守,譜寫了一曲曲脫貧攻堅的動人篇章。

来看看宣汉这些驻村“第一书记”干了什么?群众都为他们点赞

宣漢三墩鄉大窩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幸福的土家族老鄉 (唐兵 攝)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羅書記,我們已經搬進新家了,等你好了一定要來我們新家看看。”縣經信局派駐鳳林鄉斜坪村“第一書記”羅均身患白血病,在住院期間仍惦記著貧困戶的住房安全,讓群眾感動不已。

斜坪村是鳳林鄉最偏遠的村,全村共有52戶貧困戶,其中13戶貧困戶沒有安全住房,羅均將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安全作為上任後的頭等大事。爭取項目、平場、修建、搬遷、拆舊,羅均樣樣參與。

經過一年多的奮戰,斜坪村11戶貧困戶相繼搬進新居,僅剩下王昭成等3戶貧困戶的房屋沒有竣工。這時,羅均卻被檢查出身患白血病。

“羅書記是為我們累倒的,他為我們貧困戶花了好多心血,操了好多心。羅書記不是我們的親人,但勝似親人。”王昭成說著說著,眼眶溼潤了。

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視幹部為親人。宣漢縣派駐貧困村的516名“第一書記”堅守在大山深處,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

紅峰鄉石堡村“第一書記”何華鋒,為圓村民修路夢想,與村民一起投工投勞,累了就睡在路邊草堆裡;

廟安鄉洞子村“第一書記”鍾浩鳴,建立村級電商平臺,幫助群眾銷售青脆李,每年為群眾創收100多萬元;

龍泉土家族鄉大坪村“第一書記”屈德勝,四處拜師學藝,學得一身種瓜本領,帶領群眾種植木瓜增收致富,被群眾稱為“木瓜書記”;

桃花鎮文鳳村“第一書記”黎繼麟連續兩屆任職期滿後,依然堅守大山,帶領群眾種植高粱和中藥材,誓言“群眾不脫貧決不撤兵”……

“每次到村上調研,都能聽到老百姓講述“第一書記”們的動人故事,每次都被他們的事蹟深深感動著、鼓舞著。”宣漢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13次走訪,換來滿山碩果香

宣漢縣農商銀行派駐塔河鎮號樓村“第一書記”劉桐宏到村任職後,經反覆調研,向村民建議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打造集觀光、休閒、採摘等為一體的千畝“脆李+中藥材”種植基地。多數村民對此並不看好,甚至有村民擔心:把土地流轉了,沒土地種了,以後我們吃啥?導致種植基地在流轉土地時“卡了殼”。

劉桐宏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挨家挨戶聽意見、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月下來,嗓子啞了、嘴角起了泡,人變得又黑又瘦。

以誠相待,真心換民心。通過他們多次上門走訪,村民們終於放心地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千畝種植園基地在大山裡建了起來,秋天滿山碩果飄香時,客商和遊客上山採摘,村民收益多起來了。“現在不用辛苦種地,每年都可以得到一筆不小的分紅,還可以在種植園打工拿工資,真是多虧了劉書記。”村民李篤平感激地說。

堅守在大山深處,“第一書記”們用愛和責任為“獨立成軍的宣漢革命精神”注入新時代內涵,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幸福生活而戰的諾言。

5年來,他們埋頭苦幹實幹,在幫扶部門和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共同努力下,累計整修道路1萬餘公里,修建村級辦公場所和文化室、衛生室、文體健身廣場423處,新建水利項目1223個,走訪慰問困難群眾11.2萬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2.5萬餘個,協調投入幫扶資金1.3億餘元,推動全縣在脫貧攻堅中減少貧困人口19.3萬人。

“第一書記們用心用情苦幹實幹,工作碩果累累,贏得了群眾稱讚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歷練、增長了才幹,真正成為了脫貧攻堅生力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南壩鎮黨委書記孫玉明說。

達州日報社出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從“贊”到“好看”,

現在又變成了“在看”

既然都在看了就點個

来看看宣汉这些驻村“第一书记”干了什么?群众都为他们点赞

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