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佛學:修行如何不退轉?在家人打坐很難提起觀照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佛學:修行如何不退轉?在家人打坐很難提起觀照


善士問:

請問法師:如何才能做到一直在修行的路上不退轉?另外,在家人做功課打坐,觀照很難提起來,怎麼辦?

達照法師答:

想不退轉,就是要把修行的幾大要素,我們經常講的五大要素要先掌握。一個是方向明確,方向不能轉來轉去,就是成佛的這個方向永遠不改,就是“我一定要成佛”。所有的人、事、物、各種因緣都要回向佛道,就把那個目標定在那裡,不要隨便地改。因為目標定在那裡,方向就不會動,方向不動就不會南轅北轍。就是你想要成佛的,修行修著、修著,突然你又開始要貪圖世間的名利、財色去了,那你方向就變掉了。方向變了,前面的那些修行就會前功盡棄,就會墮落了。所以方向不要改,就只要我走向成佛這條路,這個方向定好了,我哪怕業力再重,我可以停下來慢慢走,但是方向在那裡,你只要有覺照,提起覺照,想修行了,哪怕是多念一句佛,多念一句經,多點一下頭,也是朝成佛的那個方向往前邁進,所以這個就不會退。

另外一個,進步想快一點呢,就是五要素的第二個,就是發心,就是要把我們內在的善心、出離心和菩提心,這三種心是總綱,這三種心要經常把它啟發出來,這需要啟發的,需要開啟的。如果你不開啟呢,有時候也沒想幹活,不想幹就不幹了,不想修就不修了,早晚功課不做也就不做了,所以你要不停地、就自己像柴油機一樣的,要給它開動一下,經常要鼓勵自己,有些道友也要相互啟發。就這個背後啊,作為一個生命的一種動力往前推。發心勇猛,推得就快;發心不勇猛,推得慢;一點發心也沒有,停在那裡不走了。所以發心呢,一定要想辦法,如果你自己發不起這個心,很多時候是受的苦不夠,所以有時候生活條件好了,有些人還喜歡去修苦行,到生活條件差的地方,為什麼?因為一苦呢,你就知道,感同己受啊,身體去感受那個苦,人對苦有天然的逃避的那個心態的,那一苦起來就想逃。逃哪裡去呢?逃去成佛,就趕緊逃,逃向成佛,那你越逃得快,你成佛得越快,就脫離讓自己受苦的這些東西,就是都想早一點儘快把它捨棄掉,讓自己走向更加清淨圓滿的生命的方向。

所以大家要想盡辦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當中,所有的動機都必須是善心、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就至少你是要為對方著想,希望對方快樂,你就跟人交往,如果你沒想到讓對方快樂,而是想自己撈一把,想去傷害別人的,那這個心就是噁心,噁心是不能有的,那你至少要友善的心與人相處。善心當然有些人誤會啊,有些人不願意接受啊,那也沒辦法,那你就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努力把各個方面變得更加堅強,這個背後的動力反覆地啟發。

當然,讀佛經、聽法也是同樣的原理,就因為聽法聽多了,哪一天那個心就發起來了。還有就是我覺得多讀讀高僧傳,看看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他們是怎麼修行的,要讀讀《地藏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你看看普賢菩薩是怎麼發心的;讀讀《大悲陀羅尼經》,你看看觀世音菩薩是怎麼發心的。因為我們是大乘佛法,所以你看了觀音菩薩,看了地藏王菩薩,看了普賢菩薩,再看看文殊菩薩的《淨行品》,你看了以後你就知道佛菩薩都是那麼發心的,然後你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發心。這個時候如果受到啟發了,你也會從內心跟這些佛菩薩一樣去發這個心,跟佛菩薩一樣的心如果發出來,那個生命的力量就是源源不斷的,你不會去看別人,也不會在乎這個世界的人要對我有什麼看法,你只知道你的生命背後推動的力量是往前走的。這個力量要通過聽聞、讀經,還有就是自己去思考,有時候也需要有一些善知識、道友,各種因緣都可以使自己的心發起來。但歸根結底還是靠自己,因為強按牛頭吃草,牛是不會吃的,就硬逼迫叫你要發心,你反而就覺得可能不想發心了。所以要自己去發顯,善於發現自己。生命力量不夠的時候,方向定了,力量都會強大,方向不定,我們有時候無從下手,你不知道往前走對還是往後走對,往左走對,然後你就在那裡不敢開車了,油門也不敢踩了,怕走錯了方向怎麼辦。所以你那個方向要定,背後的動力才會強。

第二個問題,打坐牽扯到一個實修的方法,我們發現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做修行的準備工作,他就是沒有修行,就包括打坐,其實不是打坐,是在練腿。為什麼說他是練腿呢?因為他坐在那裡也不念佛,觀照又觀照不來,然後坐在那幹嘛呢?儘量讓自己靜一下,靜不下來打妄想,那就打妄想算了,然後時間一到就下來了。有些人覺得打妄想時間過得快,不打妄想時間過得更慢,於是總想找很多好的妄想來打,打妄想打著、打著,發現打妄想挺舒服的。他是練腿,就像盤著腿看電視一樣,兩個小時看完了,腿好像還沒動,覺得挺開心的,練腿你知道嗎?練腿其實功夫是進展不了的。

所以一定要把修行的方法掌握,因為淨土宗有淨土的修行方法,禪修有禪修的方法,你只要如法地去修。但是在如法修的過程當中,有進進退退的,這個你需要學習教理,就理論學懂了以後,你知道你現在看上去是退步了,心煩意亂,坐得堅持不下去了,事實上是你無始劫來的惰性的習氣、偷懶的習氣、不能耐勞的習氣、各種執著的習氣,一點點被髮出來了,發一點出來,你就想偷懶一點,發一點出來想偷懶一點,結果發現自己很想偷懶,那個習氣就很嚴重。所以這個時候,一個呢,就是需要有耐性,一個還是需要堅持。當然也有實在是受不了了,你放鬆一下,然後等你放鬆完了以後,你下一座再打,再往前衝,這樣也有。就像跳遠的人一樣,他有一條起跑線,如果離太近了,你跳不遠的;你要退兩步,退到後面,然後衝過去呢,遠的溝就被你衝過去了。有時候會這樣,就當你面臨一個坎,自己過不了了,你可能需要休息調整。像這種現象呢,一般來說要師父教你才好,就是你不要輕易地讓自己退,讓自己休息,因為你今天休息,發現明天打坐可以更好一點,然後自己得一個經驗說:我只要遇到困難,我就可以休息。結果到最後,你遇到生死跟前了,遇到魔王、魔軍來了,你也休息,之後就被魔軍打敗了,最後就被偷懶的習氣佔了上風了,那修行就前功盡棄,幾十年修也白修了。

所以方法得當,在修行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自己要知道是發習氣了,還是自己正好需要往前走,是正常的現象,還是著魔了,還是自己過火了,因為有時後自己過火了,也會讓自己精疲力盡的,也會把自己的習氣毛病翻出來的。所以這中間,我覺得需要自己懂得這個道路。藕益大師說:遠行不問路徑,必定有誤啊。還會有錯誤的,就你走向成佛這麼長遠的道路,然後路都不問,閉著眼睛往前衝,有很多初學佛的人一來就想閉關,就想趕緊好好用功,但實際上他路都沒看見,道路一點都不懂,這樣的人就容易出問題。

為了不出問題,我們要多聞思,就把這個路搞清楚了,至少那幾個關鍵的點你要搞清楚,比如說初果羅漢跟滅盡定、跟無想定的區別。世間跟出世間區別的分水嶺在哪裡,出世間的,你是走向解脫,走向菩提的;如果是世間的,你可能最好走向禪定,走向道德。走向禪定,走向道德,就變成另一種執著,就很可怕,有可能變成外道。所以這些關鍵點如果你看清楚了,你修行其實進步快一點、慢一點,都不是特別重要。

還有一個就是我覺得末法時期,自己把修行、禪定、解脫都全部弄懂,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最好還是有一個淨土法門作為保險,就是我們發起出離心,就是發信願,相信極樂世界,發願求生,然後你有空唸佛迴向淨土。就這個底線先保護住,然後你修禪定再盡力地去做,這樣我覺得才比較可靠。阿彌陀佛!

傳播善文功德無量,感謝所有信徒關注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