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魯班尺丈量的光陰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窗框、四方桌、四角櫈、長條凳……走進現居水南街道新溪村的嚴春華家中,大大小小的木製品琳琅滿目,在時光打磨中泛著油潤光亮的自然色澤。

嚴春華是鄉間鄰里都熟識的資深老木匠,早已過古稀之年的他,依舊精神矍鑠,身板硬朗。佈滿老繭的雙掌、一把油亮的魯班尺,相伴見證了那些歲月的磅礴與變遷。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在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差,一般家庭能實現溫飽就不錯了,大多的孩子是沒有正經的讀書機會的……”思緒飛回60年前。15歲那年,嚴春華為了謀個生計貼補家用,在家人的支持下去了遂昌湖山拜師,正式入門木匠這個行業。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在嚴春華的回憶裡,那個年代是個山也迢迢水也迢迢的年代。“清晨天微亮從松陽出發走到湖山已經是過了晚飯的點。出門做工大多時候都是靠雙腳,客車的站點和班次都是非常有限的,沒有私家車,有輛自行車的就算是富裕的人家了,連接鄉村的路基本都是狹小的黃泥路,那個路四個輪的車是開不了的,一遇到雨天,一定是走得滿腳泥……如今的孩子一張火車票,上午還在松陽,下午可能就到北京了,應該是很難體會那個‘路特別長’的年代的。”嚴春華一邊絮叨,一邊微微笑著。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拜師後,時過半載,嚴春華學會了劈、刨、鑿、刻之類基礎技藝,能夠獨立完成小板凳之類的簡單的木製品了。在師傅的應允下,他開始了學徒兼小工的階段。“獨立完成一天的工作,我就能拿到0.4元的工錢,60多年前,這0.4元的待遇也是能讓很多人羨慕的……”嚴春華的笑顏裡泛起自豪的神色。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嚴春華介紹,五六十年前的木工師傅做工沒有圖紙,全憑僱主對形狀、大小、用途的簡單描述,按照自己的領會進行製作。談起各類木質傢俱,嚴春華的話匣子算是徹底打開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木製品只要牢固好用,僱主就會很滿意……隨著大家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大家對木製傢俱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從單獨追求實用性到追求品味與質感……”他介紹,當下優質木質傢俱以仿古的最為吃香,優雅明式,高貴清式,輕奢廣式;除了款式,近年來人們還開始關注木材品質,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等珍貴木材成為高端搶手貨……曾經被嫌棄為古板的太師椅也在人們的眼睛裡重新洋氣起來。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嚴春華說,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木工工具種類不斷增加,功能也不斷完善。鑿子、刨子、鏟子、墨斗等傳統木工工具,也逐漸被各式各樣的機器所取代。現在年輕的木匠大多都會選擇利用電力帶動工具進行操作來提高出活效率,但自己還是中意“老傢伙”。

在嚴春華的工作坊,記者看到了老人口中陪伴他多年的“老傢伙”:墨斗、規,切割用的斧頭、鑿子、鏟子,打磨用的刨子、鑽、銼……和那把跟隨他60餘年的魯班尺,在散落的木屑間整整齊齊地碼放著。

一把鲁班尺丈量的光阴

舊物不言,時光驚雪。一把魯班尺,一個甲子年,青絲到暮雪。嚴春華說這把魯班尺對他來說不僅是個物件,更像一個老伴,陪著他從吃一頓葷菜都覺得奢侈的年月,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來,陪著他一起看著村裡從泥房到洋樓,從泥路到水泥路,人們生活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手推車到自行車到摩托車到小轎車,從書信到電話到手機的一路變遷……陪著他一起感受著這個新時代的饋贈和那些看得見也摸得著的幸福。

監製:肖土根統籌:孫志華編輯:葉竹芳

如果您有什麼新聞線索或者奇聞異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