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什麼行為?

塗冷了月


我們往往給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人,所貼上的標籤主要是:自私,偏執,自負等等。

今天主要是探究形成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綜合各方面因素歸結起來的指向,那就是認知層次的水平。這種認知包括自身的,同時也包括他人的。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人生際遇不同,進而形成了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差異。

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從小到大都被家人捧在手心裡,一切的意願都能被家人滿足,這樣的人生經歷,家庭背景可能就會造就了當事人一種突出自我為中心的認知。直到真正走出社會,參與社會競爭和生存,在此過程中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社會之間的主流意識就產生了碰撞。這種碰撞給當事人和他人造成一段時間的陣痛期,彼此之間在陣痛中互相適應,不斷去思考進而去調整,打破過往認知,從而適應環境。

造成這種行為所形成的另一種認知在於:自己曾經不斷的去思考他人的感受,很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對他人的評價很敏感,為此甚至還失去自我人格去討好他人。但是在不惜付出以失去自我人格而取悅,滿足他人的過程中,一次次感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還受到嘲諷,受到傷害。

在傷痛、付出之中形成了寧我可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認知。因此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往往首先就會考慮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人的感受,再去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經過傷痛付出之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認知。不管是先天形成的認知還是後天形成的認知,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都應該抱有一種求同存異的處世準則。對於你不理解的,或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都不要先去否定彼此,以中庸的心態去看待,待時間去檢驗。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教會了我們,要抱有一顆中庸的心態去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人生。看待一件事情或者造就一種行為都不能走極端,一陰一陽才是我們生存立世的保障。

過分的以自我為中心,但又過分的去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看法都不可取。我們除了要傾聽他人的聲音,同時也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社會發展,也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色空慈航


你好,我叫可樂Manna。

我認為,自以為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偏執、自私、自負和自卑的行為。


自以為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過於自信,誇大的自信,往往是內心自卑的表現。


自以為是的人,偏執、自負和喜歡固地自封。自以為是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偏執地以固有的自我認知,作為標準去衡量他人。對自己全方面的非常滿意,且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常常沉浸在自欺欺人的自戀情節中難以自拔。

自以為是的人,佔有慾強;利用道德綁架的手段,控制他人的思想意識。這類人,通常喜歡先佔領道德的制高點,再高舉著“為別人好”的旗幟;然後,對他人成功實施“思想綁架”;最後,實現佔有的目的。


自以為是的人,很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對他人的評價很敏感;不惜犧牲自我人格去討好他人、取悅他人,但在滿足他人的過程,經常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認同與肯定,感覺自己很受傷。

自以為是的人,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面對自己的缺點。喜歡推卸責任,指責別人;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非常自私。


在人生中,每個人所佔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所以,正確定位方能快樂!希望,你具有向下兼容的能力,也有向上爭取的動力。加油!


  • 關注 @可樂Manna 將與你一起分享情感人生!

可樂Manna


你問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們也要認真回答,才能達到更好的目的。首先聲明,只對事不對人!有理解不透的人,還望海涵。

人生需要接受各種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看人要看人優點,用人優點改變自己的不足。如果我們看人缺點,不能容人,就會生怒氣,怒氣傷肝,就會得肝病,想不開就會得精神病,就是把你氣死,也解決不了問題。與其浪費時間想沒有用的,還不如把握時間,努力學習,努力拼搏,讓自己更優秀,活的更有意義實在些。

人生有能力就改變別人,沒有能力就改變自己。人生要想有發展,首先要容人,正因為有這些有缺點的人,才能突出你更優秀。所以人儘量要想開,想開了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