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银资本熊钢:科创板将加速技术性创投机构分层

文 | Melanie

来源 | 投中网

4月18日,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就“科创板,任重道远”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科创板对创投机构特别是技术性的创投机构带来了重大历史的机遇。科创板的开启,将加速创投行业的洗牌与技术性创投机构的分层;而对于科创板企业来说,技术壁垒是门槛,商业壁垒是基础,高成长是核心。

“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4月17-19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本次年会由投中网、投中信息主办,投中资本协办,会议主题为“看多中国”,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澳银资本熊钢:科创板将加速技术性创投机构分层

澳银资本董事长 熊钢

以下为熊钢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精彩演讲实录,投中网整理。

今年会议的主题“Long China”,我个人的理解是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判断,判断就是看好中国的未来。第二个是期待,期待中国经济平稳地发展。其实在中国来讲,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科创板的开启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或者是意味着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所以今天与各位分享我们对科创板的一些基本的理解和一些基本的预期和判断。

澳银资本熊钢:科创板将加速技术性创投机构分层

科创板加速技术型创投机构分层

科创应运而生,背景是什么?一个是去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了9800美元,另外离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一步之遥,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要跨入这种陷阱,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锻造培育优秀的科技企业离不开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推动,所以科创板应运而生。

国内创新企业也必须重视这样的机遇,包括科创板资本市场的建立、自主创新和技术积累。科创板补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必需的板块。目前中国资本投资基本的一个金字塔,进入顶层公益投资的是比较少的。以美国的资本市场来看,资本的走向是一个很明显的哑铃型的,价值投资非常大。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是相对规模小,但是顶层公益投资的市场,基本上与价值投资的市场规模是一样的。

主要介绍主板、科创板内涵上的一些区别。科创板既是高技术门槛,其实也有蛮高的商业门槛。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科创板与主板的差异。首先它吸纳的企业对象是什么?科创板只有六个领域,全部集中于技术领域。五大核心条件分别为预期盈利,研发投入,经营性现金流,市场占有规模和核心技术。实际上是分成三个类别,一个类别就是它的成长性,就是财务指标,盈利和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要表明它安全性的要求,对企业安全性的要求。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是它的内涵,所以这样的指标的话,门槛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对比主板,主板市场全面涵盖了所有经济形态当中的各个领域,所以有二十几个板块,而且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这样一个经济领域。这样的话,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所有的领域,这样的差异就很明显的。

那么科创板,基本上是一个小众市场,一个是企业聚焦,第二个对企业的素质要求是多元的。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科创板对创投机构特别是技术性的创投机构带来了重大历史的机遇。

第一个优化投资配置;因为我们缺了风险投资市场,那最后一个公里是打不通的,最后的环节是有阻碍的。这样整个资本的配置,对机构方波动性有影响,什么市场好我就到什么市场,但是最终没有退出通道。

第二个就是经脉打通,血液流通起来了,就会挤出泡沫。我们在技术的核心领域,核心健康、医疗健康早期的领域,估值泡沫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大。科创板开启,很明显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资本大量的往科创板和后端流通,前端市场、企业的估值各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下调,这也是我们在投资中所看到的,在实际操作中所碰到的。

优胜劣汰,加强创投行业的洗牌,专业人做专业的事。并且专投技术为主的创投机构,可能它相对对技术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有优势一些,这样加速创投机构的分层。

商业壁垒是科创板企业的支撑

科创板需要谨记什么事情?第一个是我们看到只有六大行业,所以要警惕产业的局限性和市场的狭小;第二个特别是核心技术,要警惕市场的“联盟化”。所谓的联盟化是另外一个新三板的市场,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第三个是资本的泛滥,导致泡沫资本的过渡。

科创板的发行条件里面,我们明显感受到高成长性成为科创板非常亲睐的企业。高成长性是高质企业的典型特征。

高成长性我们的理解是两个,一个是高质量的收入、一个是高效能的资本配置。高质量的收入主要是收入的增长率以及高的毛利率。像亚马逊,可能它一直亏损,但是不妨碍它接近上万亿的估值,因为高毛利、高增长的收入就是它主要的特征。第二个高效能的资产配置,为什么高毛利?因为它成本里面的供应成本或者是制造成本、组织成本是非常低的,而它研发的成本和研发的投入是非常高的,这就是配置上的差异。而且这种研发的投入,说实话直接可以带来高的商业壁垒。

科创板企业的技术壁垒是技术,技术包括原理、核心技术、包括支撑技术和最外层的应用技术。商业壁垒是支撑,这支撑整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商业壁垒是收入质量与成本效能,这是最外层的核心体现,最里层是定价权和毛利率。产品的效能和用户体验的价值,最核心的就是团队的综合能力构成了商业壁垒。

我们当今对技术型风险投资市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一个是套利资本密集,形成了资本洼地效应,从而造成了商业能力一般,收入预期可信度不高的投资团队出现,造成了整个的估值泡沫;第二个是核心领域估值已大部分偏离了实际企业收入的水平,这样偏离程度超过其他的领域。这样结果造成了风险投资机构收益和退出的空间大幅度被挤压,企业缺乏高质量的收入、服务,使它实现增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中国的企业强的是应用技术,弱的是支撑技术,缺的是核心技术。

几点投资策略:第一个早期发现、提前布局,风险干预,高效配置;技术壁垒是门槛,商业壁垒是基础,高成长是核心;我们要发现概率上的错配,就是预期错配的投资机会;挖掘技术实现力和商业组织力都具备的核心团队;坚持以成长性为估值的核心原则。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习惯的估值模型,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所熟悉的安全边际。

最后跟创业团队和企业分享一点感受,就是大浪淘沙,强者恒强。

澳银资本熊钢:科创板将加速技术性创投机构分层

往期精彩回顾

澳银资本熊钢:科创板将加速技术性创投机构分层

耐克创始人奈特:懦夫从不出发,弱者死于路中

雷军:找人是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

约翰 · D · 洛克菲勒:不要为了一时的胜负,押上所有筹码

阿里彭蕾:生命里总得要有什么值得你为他燃烧一回

柳传志:联想33年来,不变的是这13条管理经验

创新工场汪华:中国的发展不均衡孕育四大投资机会

资本寒冬来了么?——穿越经济低谷期的新商业力量

周颖:产业投资引领未来秩序重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